兵地共建谱新篇丨连村共建心连心 “双向奔赴”促融合

政务   2024-11-11 18:15   新疆  

壮阔的开都河为镜,映照着兵地共融;巍峨的天山山脉作证,见证着邻里守望。在二十七团天湖镇的热土上,兵地各族党员干部职工认亲戚、结对子,互帮互助的温馨画面处处可见,双方在你来我往中守望相助,在互学互鉴中融合发展。


连村结对共建开展以来,二十七团党委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毗邻而居、守望相助的优势,围绕“组织强村、产业富民、科技兴村、教育惠民”四项工程,与邻近焉耆县、博湖县8个村开展结对共建活动,切实把共建成效落实到改善民生、促进发展、凝聚人心上,形成了党建对标、产业协同、科技一体、民生共享的融合发展格局。


党建引领聚合力 建强组织夯基础


二十七团党委把“组织强村”工程作为连村结对共建的基础工程,以队伍共育、帮带提升为目标,建立健全双向交流锻炼渠道,互派连村“两委”成员双向交流挂职锻炼2批16人次。焉耆县四十里城子镇阿克墩村后备干部穆拉迪力·吐尔洪就是其中1个,通过到九连交流学习锻炼,他的业务能力和素质都得到了提升。


穆拉迪力·吐尔洪(左一)和九连“两委”成员交流工作经验。

“我与九连职工群众‘同升一面旗、同唱一首歌、同饮一渠水’,建立起血浓于水的深厚情谊,还学到了很多党建、农业生产、人居环境整治、社会治理等工作方面的先进经验和技术。我要把学到的先进经验都带回去,运用到乡村治理中,同时,也会经常再回九连,像回家一样。”锻炼满半年的穆拉迪力·吐尔洪即将“毕业”回村时说道。

二十七团四连职工群众与焉耆县永宁镇新居户村村民共度端午节。

除交流锻炼外,今年以来,二十七团8个连队还与焉耆县、博湖县地方村以建强组织、筑牢堡垒为重点,多层次、多角度召开座谈会、推进会46场次,联合开展“党旗映天山”主题党日活动17场次;广泛开展文艺演出类、节日民俗类、体育健身类、民族团结联谊类活动147场次;赴结对村开展爱心助学、惠民义诊等活动,慰问地方村困难村民418户;支持地方村发展小型种植、养殖21户;为地方村清理垃圾3.2吨,修缮桥涵8座,安装路灯40盏,铺设道路5公里,切实将共建成效落实到改善民生、惠及群众、增进团结中。


兵地联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二十七团八连在查干诺尔村建设的兵地共建卫生室。

“村里有了兵地共建卫生室,以后小病在家门口就能看,方便快捷还省钱,真的太感谢八连党支部了。”在博湖县查干诺尔乡查干诺尔村兵地共建卫生室,村民阿里木江·萨吾提正在拿药,说起村里就医新变化,他满脸喜悦,握着二十七团八连“两委”成员王松青的手不停道谢。


村民在兵地共建卫生室就诊。

二十七团八连党支部在查干诺尔村走访慰问时,了解到村民看病远、看病难的问题,利用兵地结对共建补助经费和为民办实事经费40万元,为查干诺尔村建成占地500平方米的诊所,设有观察室、处置室、药房及问诊台等设施,配备就医床位3张,防疫药物冷藏柜2台,药柜、药架多组,常用及防疫药物200余种,安排全日坐诊乡村医生1名,解决居民最关心的看病难题。


“医”靠有了,两地的心更近了。

产业融合增活力 赋能发展促增收


走进焉耆县四十里城子镇店子村兵地共建设施农业产业示范园项目工地现场,一台台工程车正在来回穿梭作业,一派繁忙景象。

兵地共建日光温室大棚

今年以来,二十七团党委把“产业富民”工程作为连村结对共建的关键工程,联合地方谋划建设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惠民项目,积极争取惠民项目资金280万元,计划第一期投资建设日光温室大棚8座,占地面积21亩,配套水电、道路等设施。


“项目预计11月中旬完工,建成后每年预计获得承包收益12万元,提供就业岗位25个,持续带动连村增收。”二十七团党建工作办公室副主任沈菲说。


为让科学知识浇灌到“田间地头”,二十七团还投入95万元,在设施大棚附近建设1座兵地共建科技馆,让各族职工群众开阔眼界、增长知识。

博湖县查干诺尔乡乌腾郭楞村建成的肉牛圈舍。

比起大棚项目建设的“热火朝天”,已经建设完成的肉牛养殖场圈舍就显得“岁月静好”,一头头牛正悠然自得地吃着饲草。


“去年,我们投入35万元连村共建惠民资金,扩建牛圈1座,主要养殖西门塔尔牛,帮助村集体增加经济收入6万元,连队按照比例获得分红1.225万元。”二十七团六连党支部书记袁玎玉介绍。


2023年以来,为扶持博湖县乌腾郭楞村发展,二十七团先后投入105万元连村共建项目扶持资金,用于乌腾郭楞村肉牛养殖场圈舍扩建,推进肉牛养殖实现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


产业兴则百姓富。为进一步推进产业融合,让各族群众共享融合发展红利,二十七团充分发挥育苗技术优势,帮助周边乡镇培育优质辣椒、番茄苗60.8万盘,发挥农业领域示范带头作用,联合地方建成“两红”产业示范田12块2889亩;流转邻近村土地4700余亩,集中连片整合“小地块”,实现高效节水节肥灌溉、大规模机械化耕作,为连村产业振兴注入强大动能。

科技振兴添动力 助力产业共繁荣


“通过多次试验示范的结果来看,暗管排盐可有效降低土壤耕层的盐碱含量,田间出苗率提高10%,作物产量提高30%左右,这项技术也得到了各连队及广大职工群众的普遍认可……”在二十七团“以暗管排盐和智慧灌溉为重点”的盐碱地治理示范样板区,四连党支部书记杨阳正向来参观学习的地方村村民讲解暗管排盐技术,带领大家深入了解暗管排盐的主体功能、示范效益以及新疆冠农数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小铁牛数字农业综合服务平台等内容。

地方村民参观二十七团盐碱地治理示范样板区。

“二十七团不管是农业生产规模化种植,还是新科技、新技术应用方面,都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详细了解完暗管排盐技术后,焉耆县永宁镇黑疙瘩村“两委”成员马晓和说。


二十七团地处焉耆盆地中心,紧靠博斯腾湖、开都河、解放一渠,地下水位高、土壤盐渍化程度高,全团耕地面积6.52万亩,中重度盐碱地面积达5.33万亩,盐碱地已成为制约团镇农业生产发展的瓶颈。经过多年的研究与改良,二十七团实施暗管排盐技术的耕地面积达到2万余亩,技术相对成熟。为帮助邻近村解决土地盐碱化问题,二十七团多次邀请结对村“两委”成员及农户前来观摩,并在连村共建工作推动下,向结对共建的焉耆县、博湖县8个结对村进行推广,促使重度盐碱地得到有效治理,耕地质量明显改善,推动农业增产增效。


“今年,我种植了50亩辣椒,二十七团二连党支部和二师农科所科技人员经常来我的地里指导,在他们的帮助下,我种植的辣椒长势很好。”说到科技帮扶,焉耆县永宁镇黑疙瘩村村民吾浦·买买提竖起大拇指,短短的几句话,说出了黑疙瘩村辣椒种植户的心声。

二十七团四连“两委”成员向地方村村民分享辣椒田管经验。

除了盐碱地治理,二十七团党委还以实用技术推广和技术人才培养为抓手,依托“两校一院”专家团队力量,赴结对村开展特色种植养殖、设施农业、特色林果、农产品加工等技术指导26场次,在焉耆县永宁镇黑疙瘩村建立技术示范点1个,开展“科普大讲堂”17场次,先后向结对村推广“小麦缩行增密、小麦套种玉米、生姜种植”先进技术3项,推动技术“长”在泥土里,结出“团结果”,实现科技兴农、科技强农、科技惠农。

教育惠民提质效 携手并肩助成长


“校园环境优美,老师教得也很认真,我在这里成绩提高了,还交到很多好朋友,特别开心。”说起在二十七团中学就读的感受,家住焉耆县包尔海乡的学生帕提曼·艾力亚孜脸上洋溢着喜悦。

兵地学校联合开展红色观影活动。

近年来,二十七团中学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积极整合资源,努力打造优质校园环境、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办学品位、注重内涵发展。如今,学校不仅硬件设施齐全,校园特色“荷”文化建设更是一张亮丽的“名片”,吸引越来越多像帕提曼·艾力亚孜一样的周边地方乡镇学生前来就学。据统计,二十七团中学共有1132名学生,其中地方学生344人,地方学生与团镇职工子女同等享受“两免一补”政策,乐享优质学校教育。

二十七团中学和地方学校联合开展研学活动。

“学校有优质的教育资源,老师们认真负责,孩子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我特别放心。”看着孩子取得的进步,家长苏麦亚·艾尼非常开心。


二十七团中学和地方学校联合开展送培送教活动。

今年以来,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原则,二十七团中学与焉耆县第三中学、焉耆县四十里城子镇中心学校,和静县第一、第六、第九小学等地方学校签订友好学校协议,双方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先后开展了名校长工作室赠书、党建交流、“小手拉大手”等活动20余场次,实施“送教送研”活动9次,开展同课异构交流课程16节。通过融合发展,建立资源共享常态化工作机制,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不断拓展兵地融合发展的深度和广度,兵地一家亲的种子在孩子们的心里生根发芽,教师们的教学水平在兵地交往交流中得到有效提升。


同顶一片天,共饮一渠水。迈入新时代,二十七团党委将牢固树立“兵地一盘棋”思想,继续以连村共建为抓手,通过设施共建、资源共享、深度嵌入、优势互补,全面推进兵地在经济、社会等方面融合发展,谱写兵地融合发展的时代新篇章。


通讯员:杨艳
编辑:孙立秋 张静 责编:朱蕾 李莉
审核:徐龙发

铁门关在线
讲好二师故事,传播二师声音。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铁门关市融媒体中心,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6512022990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2420002。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