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挺起“大国重器”脊梁的徐工机械到勇攀技术“珠峰”的华兴源创,从传统产业品牌海澜之家、波司登到新兴产业品牌天合光能、协鑫能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江苏品牌不断涌现,实现了从制造到创造、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不断推动江苏品牌竞争力、美誉度和影响力迈上新台阶,有力促进了江苏经济社会发展。
近年来,江苏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品牌发展的决策部署,加快营造品牌建设政府推动、部门联动、企业主动、社会互动的良好氛围,初步形成以国家品牌为龙头、省级品牌为主体、市级品牌为支撑的“苏字号”品牌体系,品牌培育、发展、壮大的促进机制和政策体系更加健全,企业争创品牌、大众信赖品牌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品质卓越、特色鲜明的品牌企业持续涌现,培育了一大批质量过硬、优势明显的江苏品牌。
建设“制造强省”,擦亮江苏品牌金字招牌。作为工业大省、制造业大省,江苏制造业规模占全国的八分之一、全球的约4%。2023年,江苏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91.9,位居全国第一;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61.5、连续8年保持全国第一;新获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95家,数量居全国第一;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连续9年全国第一。亮眼成绩的背后,是江苏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制造强省建设,不断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迈出新步伐。
进一步加强江苏品牌建设,要聚焦江苏“1650”产业体系、“51010”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现代服务业“775”产业体系,以行业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为主体,突出“分类指导、因地制宜、综合施策”,在推动传统产业焕新中挖掘品牌价值,在促进新兴产业壮大中强化品牌引领,在抢滩未来产业培育中增强品牌意识,持续壮大“江苏制造”品牌阵营。
守“质量为先”之正,筑牢江苏品牌发展基石。质量兴则经济兴,质量强则百业强。近年来,江苏始终把质量强省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加以推进,质量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亨通光电、阳光集团、博世(苏州)3家企业获得中国质量奖,中复神鹰、好孩子、上上电缆、南高齿等企业共获得36次中国质量奖提名奖,数量位居全国首位。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深化质量强省建设的实施意见》,对质量品牌工作提出新要求,从政策层面引导企业强化质量品牌意识。
面向未来,要坚持质量第一的价值导向,进一步引导江苏品牌增强质量意识,厚植江苏品牌质量优势,形成政府重视质量、企业追求质量、社会崇尚质量、人人关心质量的良好氛围。深入实施“江苏精品”战略,推动企业持续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积极参与国际、国家标准制定,打造更多国际一流的高质量产品品牌,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促进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形成产业链供应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协同推进质量提升的良好生态。
坚持“开放共享”,推动江苏品牌链接全球。多年来,江苏坚持推进出口品牌建设,把培育和发展国际知名品牌作为着力点,持之以恒推动“江苏品牌”国际化发展。从2005年开始,连续开展八届“江苏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国际知名品牌”评选,逐步在全省外贸行业中树立一批典型企业,以点带面,发挥示范效应。“2023—2025年度江苏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国际知名品牌”共有474个品牌入选国际知名品牌。
要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契机,推动江苏品牌国际化运营,增进国际社会对江苏品牌认同感。更大力度支持企业实施品牌国际化战略,推动更多外贸企业由“贴牌代工”转向打造“自有品牌”。充分利用广交会等各类平台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有效提升江苏品牌美誉度、国际竞争力。支持企业建立完善海外营销渠道,鼓励企业建立海外展销中心、服务网络、研发体系和公共海外仓。
创“科技赋能”之新,增强江苏品牌竞争力。近年来,江苏企业以科技赋能提升企业品牌价值步伐不断加快,科技创新成为江苏品牌尤其是新兴产业品牌的鲜明标识。2023年,我省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3.2%左右,高新技术企业超过5.1万家;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4600亿元;新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9.4万家,科技创新型企业的蓬勃发展,成为江苏品牌发展的重要源泉。2023年,江苏出口“新三样”1949亿元,出口规模位居全国第一,同比增长12.3%,协鑫能源、天合光能、万帮数字能源等一批新能源产业领军企业依靠持续技术创新始终走在行业品牌前列。
科技创新是江苏品牌竞争力的基石。要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赋能作用,更加注重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加强技术研发与产品创新,研发更多新品、名品、精品,推出更多科技含量高、引领消费时尚的产品,提高江苏品牌科技含量,赢得更多国内外消费者的认同和信任。要进一步支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强化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积极构建支持全面创新的体制机制。
创“消费潮流”之新,增强江苏品牌吸引力。当前,新生代消费群体正在成为消费的主力军,更加偏爱个性化、多元化的品牌产品,更多借助电商平台、社交平台发掘新品牌、新产品。如南京红山动物园通过“创新IP+精准营销+优质服务”策略,成功引起年轻人的人文和情感共鸣,70%以上的游客来自南京以外地区,30岁以下的年轻人占全部游客的70%以上。再如2023年江苏电商直播节期间,全省带货主播2.3万人,直播62.7万场,共同为江苏优品代言,吸引消费者观看56.7亿人次,实现网络零售额超千亿元。
要进一步推动品牌发展与年轻一代消费者多元化、个性化的独特消费潮流深度融合,鼓励企业不断创新产品设计和营销方式,丰富品牌文化元素,促进产品迭代创新;鼓励支持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改造提升智能制造、供应链管理水平,促进产品迭代更新,实现产品个性化定制和柔性生产,提升品牌的用户黏性和知名度;支持帮助企业开展平台化数字化营销,利用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直播等新兴数字渠道,与消费者建立更直接、更频繁的互动。
创“文化传承”之新,增强江苏品牌感染力。品牌以文化为载体,承载着企业、城市和区域的历史、价值观、精神追求等文化内涵。江苏在传承保护老字号品牌、构建特色文化品牌、树立现代服务品牌、争创地理标志品牌等方面持续发力,文化传承成为推动江苏品牌发展的重要力量。以“水韵江苏”为统领,江苏加快推进文旅品牌建设,共建成国家5A级旅游景区26家,位居全国首位;14项地理标志入选《中欧地理标志协定》;拥有中华老字号113家、江苏老字号356家,数量居全国前列。
要进一步强化江苏品牌内涵支撑,丰富江苏品牌文化内涵,鼓励企业融入文化创意元素,讲好品牌故事,打造品牌“IP”,积极塑造品牌形象。要大力支持老字号拥抱新潮流、运用新科技,不断优化老字号发展环境,持续提升老字号品牌价值,推动全省老字号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要一体推进企业品牌、城市品牌、区域品牌建设,将更多江苏文化、江苏IP融入其中,深度挖掘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结合点,增强品牌消费归属感。
加强品牌企业培育。着力培育一批品牌价值高、在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中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国际一流企业,壮大一批品牌高端、市场认可度高、创新能力强的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推动更多代工企业和中小企业发展壮大自主品牌,形成国际领先、国内一流和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品牌企业培育梯队。
优化品牌发展环境。加大省级品牌建设统筹力度,健全部门沟通协调机制,充分调动行业协会、科研机构、大专院校、消费者组织、新闻媒体等各方力量,形成推进品牌建设合力。加强品牌人才队伍建设,支持企业加强品牌适用人才引进和培训,着力引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高层次管理专家和高水平品牌管理人才,鼓励校企合作培养品牌创建、推广、保护等专业人才。
积极扩大品牌影响。积极参与中国品牌日活动,加强与国家级媒体合作,充分发挥江苏发展大会、世界智能制造大会影响力优势,探索举办江苏品牌发展论坛、江苏品牌博览会和江苏品牌周等系列活动,发动全球苏商资源共同为江苏品牌“代言”,不断营造江苏品牌发展良好氛围。
江苏品牌是江苏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它们不仅代表了江苏的制造实力和创新精神,更是江苏文化、发展故事的生动传播者。随着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不断涌现,为江苏品牌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守正中汲取力量,在创新中寻求突破,我省将坚持守正创新,扎扎实实、持之以恒把品牌建设工作做好,为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书写品牌崛起的新篇章。
来源:《新华日报》2024年10月29日第20版/记者 邱腾飞
编辑:李然然
发布:戴 勇
校对:张 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