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我市持续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运用——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赋能
近年来,徐州聚力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产生一批重大科技成果。11月7日,全省科技大会暨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南京召开。在徐州29个2023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中,工程机械领域占比38%,安全应急领域占比20.6%,医药健康领域占比13.8%,新材料、数字经济等领域占比24.1%,显示出徐州以知识产权转化运用,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新的成效。
盘活存量
让更多创新成果走出实验室
获批全国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以来,徐州积极发挥知识产权赋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支撑保障作用,知识产权强市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市知识产权局统计显示,截至2024年9月,全市有效发明专利达34154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37.87件,获批省级战略推进计划项目立项9项,建成省市高价值专利培育示范中心45个,获评国家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54家。
聚焦“343”创新产业集群,徐州大力实施高价值专利培育示范工程,加强云龙湖实验室、生态环境科技创新中心等重大研发创新平台建设,促进创新资源整合运用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形成高价值专利培育的“源动力”“新引擎”。同时,依托市保护中心实施徐州国家安全科技产业园、工程机械产业专利导航分析项目,提高专利导航与产业的融合度,促进专利导航成果有效应用。
在徐州知识产权转化运用的历史进程中,高校始终承担重要职责。徐州医科大学联合徐州经开区正在加快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积极开展前沿基础研究和前端技术攻关。学校将专业教育融入医药健康产业生态圈,为地方经济蓬勃发展注入新活力。徐州医科大学郑骏年教授团队的科技成果《CAR-T免疫细胞治疗技术研发及临床转化》,拓展了CAR-T细胞疗法的应用场景,为CAR-T细胞的临床转化应用提供了全新方向,荣获2023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此外,徐州医科大学白津教授团队的科技成果《肿瘤转移的机制与干预研究》荣获二等奖;高丰雷教授团队的科技成果《肿瘤早期精准诊断与治疗新策略的建立与应用》、顾兵教授团队的科技成果《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的分子新机制及快速检测体系的建立》荣获三等奖。
中国矿业大学现拥有有效专利5000多件,位居江苏高校前列,依托国家和省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成果转化中心等校地校企合作平台,近三年牵头承担国家重大项目12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近600项,为知识产权转化提供了“源头活水”。最新统计表明,在我国高校近5年科技成果转化总合同金额汇总统计(2018至2022年,含以转让、许可、作价投资和技术开发、咨询、服务6种方式转让的合同)中,中国矿业大学位居第16名,发挥了其作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的引领带动作用。
优化服务
释放创新创业新活力
为有效打通专利转化运用堵点,徐州不断完善“揭榜挂帅”制、创新联合体等新型科研组织方式,提高科技攻关效率。市财政每年拿出6000万元,遴选行业“卡脖子”技术,面向全球开展“揭榜挂帅”。2023年,徐州制定出“工程机械关键核心技术需求榜”,在全行业首次面向全球开展“揭榜挂帅”,10项前沿技术需求共吸引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上海交大等145家单位揭榜。
目前,市知识产权局已在江苏师范大学、徐州工程学院等6家高校院所成立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统筹知识产权管理和专利转化。联合南京银行徐州分行创新开展知识产权投贷联动创新竞赛,为50余家企业提供近8亿元授信支持,共计实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1425件,融资金额达90.5亿元。
为推动形成便民利民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打造知识产权一站式服务平台,将信息化和数字化的理念运用到具体实践中,发挥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支撑科技创新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作用。4月23日,徐州市知识产权一站式服务平台“云交易”板块正式启用,标志着创新主体有了快速、有效、便捷进行知识产权交易的渠道,为知识产权转化运用供需双方提供了便利。
未来,徐州将聚焦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转化运用体系和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有效整合资源,集成落实政策,完善服务模式,加快专利高效益转化运用,促进区域知识产权实力全面提升,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知识产权力量。
来源:《徐州日报》2024年11月13日2版/记者 王正喜
编辑:李然然
发布:戴 勇
校对:张 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