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兴衰,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近年来,兰州新区持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坚持以担当有为者有位、消极不为者失位的鲜明导向,传导“下”的压力、激发“上”的动力、释放“干”的活力,有效引导广大干部向中心聚焦、与大局同频、朝发展共振。
精准知事识人,疏通“只上不下”“上易下难”梗阻堵点。着力构建精准考核识别机制,亮出干部优与劣的标尺、上与下的准绳,切实在“上荣下辱”“不到龄不下”“不犯错不下”等陈旧观念上破冰。发挥考核识别关键。把《规定》中“15种情形”嵌入到干部考评指标体系,建立违法违纪违规、失职失责失范受组织处理、身体健康原因和因“裸官”或配偶、子女及其配偶违规经商办企业受到岗位调整等4类定量评价标准和人岗不相适、不在状态、政治上廉洁上存在较大风险、考核发现不胜任现职等4类定性研判标准的“下”的识别体系。坚持对各级干部“周记录”看“目标”,“月对账”看“质量”,“季考评”看“实绩”。坚持统筹“平时+年度”,通过“分类+差异”考评内容、“量化+主观”考评方式,进一步强化“一把手”履责考核和班子副职履职考核权重,切实以“亮分比绩”确保识别精准、分析精准、运用精准。健全“末位退出”机制。强化履职用权风险提示,建立纪检、信访、审计、巡察等干部监督信息共享机制,对照“下”的情形,抓严干部“八小时”以外监督管理,让干部可认知、组织能判断、警醒有参照。以考核成绩“后三分之一”为基准,根据不想为、不善为、不敢为干部具体表现,完善核实认定、提出建议、组织决定、谈话、按有关规定履行任免程序“六个环节”,以“月度备案掌握一批、季度汇总反馈一批、半年研判调整一批、年度集中退出一批”,确保下有依据、下之有序、下的精准。
加大优进绌退,推进“能上能下”“能进能出”高效常态。坚持实干实绩选人用人导向,推动干部资源精准投放,切实以“上”激励担当、以“下”警醒奋起。“优进”正向激励。坚持“围绕发展配班子、着眼发展选干部”,对在深化改革创新、招商引资等高质量发展中敢于触及矛盾、迎难而上,在综治维稳、金融风险化解等工作中敢于挺身而出、攻坚克难的干将闯将,以及在乡村振兴和艰苦吃劲岗位“老黄牛”干部,优先入库、优先考虑、优先使用。2023年以来,共发掘优秀干部168名,对考核成绩靠前的133名提拔重用,对年度考核587名优秀干部给予记功嘉奖。打破身份界限,对37名优秀国企干部选拔至机关工作。“绌退”落地有声。精准掌握每名干部月度考核排名动态,以担当为“标尺”研判认定,以硬性“考核惩处”,对推动工作不力、工作实绩实效较差的“绩效扣分”,对遵守纪律不严、作风不实受党纪政务处分的“扣减薪酬”。以柔性“提醒警示”,对班子凝聚力不强、考核指标较低的“留用观察”,对不胜任岗位、工作状态不佳的进行“过渡安置”。以刚性“即时退出”,对身体原因或工作不力造成重大影响的“岗位调整”,对严重违纪、不担当不作为的工作人员“辞退解聘”。2023年以来,掌握公职人员违法违纪线索19件,对受处分的62人在影响期内扣减月度绩效工资。取消评先选优资格6人,延长试用期1人,提醒、函询4人,诫勉、组织处理26人。采取免职、转任职级、调整岗位、下沉交流、辞退解聘、退休等方式调整“下”的干部81人。
激励约束并重,形成“能下再上”“再上有为”良性循环。注重做好“后半篇文章”,让“下得去”的干部改进后“上得来”。注重跟踪管理。对“下”的干部,根据其过往任职经历、擅长工作领域等情况,统筹安排到乡村振兴、综治维稳等一线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经验足、见识广”的优势。跟踪了解干部思想和工作动态,通过教育引导、调学调训、实战历练,切实帮助疏解心理压力、重振干事志气、提升履职本领,让“掉队者”跟着走、跟得上、跟得紧。健全容错机制。把故意和过失、因私和因公、违规和试错区分开来,对因工作无意过失和个人主观原因受处分的干部区别绩效扣减标准,对能够改正错误、表现突出的干部,在经过严格的考核、研判后委以重任,激励政绩观正、工作业绩实的干部卸下包袱、轻装上阵。2019年以来大胆使用党纪政务处分和组织处理影响期满干部10名,为4名受到不实举报的领导干部澄清正名。
来源丨人民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