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推荐:2025年,让你变优秀的9大改变

教育   2025-01-23 07:00   浙江  

▲点击上方卡片一键关注

人生是诸多习惯的缩影。

不断匹配“对”的行为,生活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大放异彩。

践行9大改变,一起在2025年实现蜕变。


  • 忌沉迷熬夜,宜早睡早起。


多伦多大学研究表明,睡眠不足是生命最大的杀手。

白天释放能量,夜晚就要充电蓄能。

早睡,是缓解疲劳、治愈身心的良药,可以养精蓄锐,让人时刻活力充沛。

早起,沐浴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安排一日的行程规划,让工作更加高效。

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保证规律的作息,才有足够的力量抵抗风雨,获得生活的主导权。


  • 忌迷茫焦虑,宜明确目标。


时常为“不理想”而焦虑,为“不确定”而迷茫。心理内耗几乎成了现代人的通病。

实际上,焦虑的本质是不尊重客观规律,只是一味地追求结果。


周轶君在《圆桌派》中说:

“焦虑的反义词是什么?

是具体。

脚踩到具体的路径上,一步步往前走的时候,就没有了焦虑。”

对抗焦虑的密钥:明确目标,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

再将计划拆解,设定具体的期限,逐一推进。

把力气用在可控的部分,当问题迎刃而解,迷茫焦虑就会随之消散。



  • 忌沉湎想象,宜付诸行动。


美国成功学家格林曾计划开展一项将物品送到世界各地的服务,但始终没去落实。而后联邦快递的创办,成了他无法释怀的遗憾。

不付诸行动,再宏大的目标只是空想。

心理学中有个“后悔的时间模型”概念

后悔分两种:因过错而后悔,因错过而后悔。

“过错”尚能补救,可一旦“错过”,大脑就会想象出无限的可能性。

之后每此经历不顺,就会赋予那件事情独特的意义,并滋生无尽的自责和沮丧

与其在后悔中自怨自艾,不如果断迈出第一步。你会发现,答案就在行动里。


  • 忌自我设限,宜勇于挑战。


《精进》一书中写道:

“困住我们的不仅有外界的客观现实,还有我们的经历、习惯和思维惯性。”

面对困难,很多人畏手畏脚,暗示自己“我不会”“我不行”,以此画地为牢。

而那些不设限的人生,有更多的机遇和选择。

51岁的厦大保安周德新有个大学梦,但他已经扔下书本20多年。为了抽出时间学习,他特意申请上夜班,白天去法学院蹭课,向老师虚心请教。五年来,他通过了40多门考试,从高中学历到取得厦门大学法学学士学位。

生活藏着无限可能,奇迹正等待我们开启。

大胆尝试,勇敢挑战,才是成就未来的捷径。


  • 忌心态浮躁,宜沉稳平和。


有人问:“为什么说沉稳平和是一种力量?”

有人答:“因为这是思维成熟的标志。认清生命的价值所在,向内寻求更深层的自由,从而看淡一切虚幻的表象。”

心浮气躁的人,最容易被生活的激流裹挟,变得急功近利。然而欲速则不达。

用短跑的策略,怎么可能冲刺马拉松呢?

骏马疾驰,终有上限;骆驼缓慢,步伐稳健。

人生的智慧,来自于内心的沉稳平和。

唯有沉静下来,方可洞察事物本质,做出正确的判断和举措,人也变得笃定而从容。


  • 忌总是攀比,宜专注自己。


无论别人多优秀,总有达不到的顶峰;

无论你多不堪,也总有独特的闪光点。

《生活大爆炸》里说道:

“不是每个人都能功成名就,大部分人都需要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寻找意义。”

人生最大的财富,不在于拥有多少,而在于感知多少。

不必过于仰望别人的成就和优势,而应聚焦自己的成长和幸福。

工作时,全力以赴;

休息时,淋漓尽致。

按照自己的节奏,少向外求索、多向内审视,每天优于昨天的自己,就是人生最大的收获。



  • 忌纠结拖延,宜现在就做。


中国社科院调查显示:

有80%的大学生和86%的职场人患有拖延症;

还有50%的人不到最后一刻绝不开始行动。

拖延最大的坏处不是耽误,而是让自己变得消极懈怠、甚至自暴自弃。


荒废时间的后果,就是接受现实的暴击。

在“想到”和“得到”之间,其实仅隔着一个“做到”的距离。

第一步很难,但坚持下去就会享受到红利。

初进泳池的一刹那让人恐慌,但适应水温后,很快就会乐在其中。

想拖延时,不妨尝试“5秒定律”:心里倒数5个数,然后立即行动。

设定一个临界点,可以提高执行力,更高效地完成任务。


  • 忌渴求完美,宜自我接纳。


完美是种执念,不完美才是人生常态。

不要看到别人发光,就感慨自己黯淡。

生活为你关上一扇门时,或许为你准备了更大的惊喜。

荣格曾说:“幻想光明是没用的,唯一的出路是认识阴影。

人生最重要的课题,就是学会自我接纳。勇敢地面对自身的不足和短板,达到内心的平衡与和谐。

允许意外出错、允许偶尔断电、允许所有事与愿违……

接纳缺憾,方能体会生活的真切;

肯定自己,方能成就真正的自我。



  • 忌时刻紧绷,宜张弛有度。


你知道“穿针效应”吗?

试验员让被测试者穿针引线,并为此设立奖励。被试者越是紧张,手就越是止不住颤抖。

一个人越是想尽力做好一件事,结果往往越容易背道而驰。


我们的神经如同琴弦,抻得太紧就容易崩断。

张弛有度,给自己喘息的空间,拥有足够的心理弹性,才不会轻易被外界扰乱。

有顺其自然的心态,就能获得足够的能量,应对一切变数。

更多推荐:

2025中小学全学科全版本教学视频汇总

必看系列!百部精选高分纪录片

经典《成语故事》精选合集(共365集)
四大名著(动画视频+思维导图+知识清单)
48部亲子共看电影片单!助推儿童成长

《诗经》合集(共305集)
精讲动画《唐诗三百首》
硬笔书法指导123课

《儿童绘本故事》合集(共600集)

精选《家庭教育》系列合集

»»查看:更多微课视频合集资源



课程推荐


正面管教:高效培养孩子自主学习力

孩子的这个习惯,比成绩重要100倍

有远见的父母,都在为孩子做这件事

如何让孩子走得更远、看得更宽?


来源:有书
投稿:1067246269@qq.com
推广:小舟amumuyoutoo、牧舟wx13516773422
声明:版权归原作者。如果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点个“在看”,把我们“设为星标
这样就不会错过每天的推送啦!


王崧舟
用诗意的语文照亮彼此 让完整的教育成全未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