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红安人,只留下了一部著作,却足以传奇

时事   2025-02-11 21:17   湖北  




2月5日

乙巳蛇年首个工作日

湖北“新春第一会”

——全省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

重要战略支点推进大会

在武汉举行

会上

省委书记王忠林

阐述了经济学家张培刚的

“牛肚子”理论

张培刚

张培刚(1913年7月10日至2011年11月23日),红安县八里湾镇人。著名经济学家,发展经济学奠基人。1934年6月毕业于武汉大学经济系,1941年考取清华庚款留美公费生,进入哈佛大学学习,1945年冬获经济学科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农业与工业化》,是世界上第一部从历史上和理论上比较系统地探讨农业国家或经济落后国家如何实现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专著,获哈佛大学1946至1947年度经济学科最佳论文奖和大卫·威尔士奖。


有些人虽然出版了大量著作,却鲜有作品能够流传下来。有些人一生只有一本著作,但这本著作当时就引起广泛重视,甚至在多少年以后还有人谈论,有人引用,他就是发展经济学奠基人——张培刚。他的著作《农业与工业化》,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出张先生一生的辉煌与挫折。

红安县八里湾镇东边田村委委员尹亚说:“康桥烟雨落纷纷,游子外洋哭双亲,养育恩深何以报,且将眷恋化宏文。这个宏文就是他的博士论文《农业与工业化》。他说:仅以此论文,献给他的父亲和他的母亲,是世界上第一部从历史和理论上,比较系统的探讨农业国家如何转变为工业强国的一部著作。”

2月7日,新年伊始,红安县八里湾镇东边田村委委员尹亚,向武汉光谷职业学院大一学生刘萌和同学们生动的讲述了张培刚生平事迹,也感动了在场的学生们。

武汉光谷职业学院大一学生刘萌说:“张培刚先生的学术探索,让我意识到在学习和生活中要保持对知识的好奇心,追求真理,不轻易言败,要学习他坚韧不拔的精神,把困难当作成长的磨砺石,不断激励我前进。”

1913年7月10日,张培刚先生出生于湖北黄安(今湖北红安),2011年11月23日逝世于湖北武汉。1934年,他毕业于国立武汉大学,成绩优异,选送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从事农业经济研究。1941年,列清华庚款留美第五届高榜,入哈佛大学深造,1945年获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

张培刚先生博士论文《农业与工业化》,获哈佛大学1946-1947年度David A. Wells经济学奖,为发展经济学奠基之作。论文1949年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后有西班牙译文版,中文译文版1980年代在中国出版。先生1946年回到祖国,任武汉大学经济学教授、经济系主任、法学院代理院长。1948年,任联合国亚洲及远东经济委员会顾问,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发展咨询、指导。1952年,先生由武汉大学调任筹建华中工学院,任基建办公室主任。华中工学院为华中科技大学前身,先生是创始、创业者,为校园选址、规划、建设作出重要贡献。文革之前及文革之中,先生被迫远离学业。

文革结束后,张培刚先生以高龄重操学业,重执教鞭,创建华中科技大学经济系、经济学院,担任主任、院长、名誉院长,育人为本,造就中国经济学一代英才。他构建发展经济学新型理论框架,具开创性,指明发展经济学发展方向。

红安县八里湾镇东边田村村民张福清说:“佩服张培刚先生。美国那好的条件,他不在那待着,他回中国来,为什么呢?我认为他就是为了一颗爱国的心。”

属相为牛的张培刚,一生就像牛一样,有牛的韧性,有牛的干劲,勤恳而不计回报。他出生在农村,从小与家人在放牛、砍柴、种植庄稼的农活中,砥砺品行,激励斗志,并逐渐形成了对中国农村的最初认识。中国农民生活之贫困、劳动之艰苦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刻下了深深的烙印。他在内心深处早早立下了改善农民生活、改进耕作技术、促进农业发展的终生志向。

尹亚说:“每次张培刚故居来了领导、客人都是由我来接待讲解,讲的这三年的时间里,我也从张老的身上学到了很多,不放弃,笑对人生的态度,坚韧不拔的精神等。”

从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娃,成长为发展经济学之父,从一个小山村走上国际大舞台,张培刚用他的勤勉努力奋斗,完美的诠释了“万众一心、紧跟党走,朴诚勇毅、不胜不休”的红安精神。我们每一个红安人都应该接过,张培刚先生的接力棒,为祖国的建设、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小互动


红安自古山川秀丽

人杰地灵

这片土地孕育了众多杰出的人文志士

他们在文学、历史、经济等领域

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本期晚安话题

#红安名人

来和我们分享吧

晚安,好梦




看精彩视频

关注“最红安”视频号


记 者:祝   杰  刘   曦  阮景明

编 辑:李雯婷  古桂琴

审 核:      高农业 

版权声明

1.“最红安”公众号是红安县融媒体中心(红安传媒集团)官方新媒体,凡署名“记者”的原创推文,均为版权作品。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否则视为抄袭侵权。

2.非原创推文中使用的图片、文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原作者的合法权益,请与“最红安”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3.欢迎向“最红安”投稿。投稿邮箱:redhongan@163.com。


推 广



最红安
红安县融媒体中心(红安传媒集团)为您打造红安本地最具权威的综合信息发布平台!我们做最有温度的新闻,做最有深度的报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