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目录:
1.滨水景观背景
2.海绵城市背景
3.城市景观产生的背景
4.滨水景观与水
5.城市滨水绿地
6.生态型滨水景观
7.乡村滨水景观
8.工业滨水景观
9.滨水文化景观
10.滨水园林景观
选题拓展:
毕设选题详解01丨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以XX城市为例
毕设选题详解02丨滨水+乡村改造:基于乡村发展的滨水带改造设计--以XX为例
毕设选题详解03丨城市滨水景观: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以XX为例
毕设选题详解07丨生态滨水理念下的城市滨水设计--以XX为例
毕设选题详解08丨【文化类书写模板】地域文化下的滨水景观设计--以XX为例
👇第六期全程班上线开售啦!👇
1.滨水景观背景
在当代城市生活中,滨水生态公园是城市常见的滨水空间形式。在城市经济和城镇化飞速发展的今天,现代交通、现代工业、群口密集等,导致城市环境不断恶化,水质也不同程度遭到破坏,因此,城市滨水生态公园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人们期盼蓝天,期盼净水,期盼美好家园,这使得城市建设者们充分感到了肩负的责任。水系有灵动的空间、丰富的景观及多样的生境,成为公园建设中布局、构景的重要内容。城市中的水系已成为现代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依托。而滨水景观在城市生态公园建设中的应用更是不可或缺。
非常常用的模板:XX非常常见,但是存在很多问题,所以【空间类型】非常重要。(进一步点题)【切入点】的重要性,所以【切入点】不可或缺。
孟思羽,王历凤.浅谈滨水景观的营造[J].现代园艺,2019(06):58-59.DOI:10.14051/j.cnki.xdyy.2019.06.040.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大力推进,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在大开发大建设的进程中,许多天然的湖泊河流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例如:盲目填埋河道,致使河道被硬化及渠化;利用大量的混凝土等材料进行驳岸防护,给周边生态环境带来很多不利影响等工。如何整治河道景观,做到以人为本,让人们能够更容易接近自然、感受自然,是景观设计工作在新时代中着力解决的问题。
赵伟,季睿.城镇破碎滨水景观的整合再生设计——以常熟市青墩塘河部分段为例[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20,36(01):81-84.DOI:10.16515/j.cnki.32-1722/n.2020.01.017.
城市的发展和繁荣与水文化的发展是分不开的,而滨水景观区往往又是城市发展的源头,是城市发展和特色形成的基础,也是城市文化得以融合和沉淀的主要场所。对一个城市而言,积极营造良好的滨水文化景观,繁荣滨水文化事业,开展丰富多彩的滨水文化活动,提供精良的滨水文化设施,积极开发滨水广场、沿江公园,修建亲水设施、亲水建筑和艺术小品等,可以提升城市品位和层次。
程丽颖.城市滨水景观文化探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11):74-75.
近些年城市滨水区的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出现环境污染、无序发展、景观混乱、利用率低等现象,究其原因是对滨水区的开发缺乏系统的认识、精准的定位和科学理论的指导。如要解决城市滨水区面临的生态系统失衡、水体污染等问题,就需要清醒认识到滨水区对于城市发展的重要性。城市滨水区有着资源稀缺性、功能复杂性、用地多样性等特点,其发展一直被视为城市建设的焦点,也被认为是城市形象的展示窗口和城市生活的重要载体[1]
黄秋燕.“城市双修”视角下肇庆西江两岸滨水景观整治策略[J].园艺与种苗,2019,39(06):53-55+81.DOI:10.16530/j.cnki.cn21-1574/s.2019.06.018.
目前,人们越来越关注城市滨水景观环境,同时经济的增长与社会的开放为城市滨水景观的兴建提供了条件,城市滨水景观已经成为广大市民所需要的重要精神产品,成为一个城市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标志。
勾维娜.滨水景观的生态规划治理策略——以长治市“三河一渠”环城水系为例[J].现代园艺,2016(24):164.DOI:10.14051/j.cnki.xdyy.2016.24.13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然环境的渴望日渐强烈。优良的生态环境能让人们体会到自然的魅力,愉悦身心,因此,建设自然、生态、可持续的景观环境是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滨水空间是城市中重要的景观要素,是人类向往的居住环境。水是人与自然之间情结的纽带,是城市中富于生机的体现,植物是改善和保护环境的主体,植物景观最重要的价值在于能够改善与保护环境[1]。因此,在城市发展中,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滨水景观空间的再度利用,力求创造更适宜人休闲、放松的空间环境,如何让滨水空间回归自然,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最大化呈现其滨水区域的价值是景观设计工作者的一大重任,浦南运河滨水景观改造就是此类型的一个典型代表,以改造项目为例,介绍景观改造中植物配置的相关内容及手法,以期为滨水景观设计提供一定的经验积累。
王秀丽.滨水景观改造项目中植物设计方法与问题研究——以浦南运河北岸(远东路~金海路)绿化景观改造工程为例[J].现代园艺,2019(20):77-79.DOI:10.14051/j.cnki.xdyy.2019.20.050.
滨水地带(waterfront)是城市中重要的开放空间。由于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景观条件,将滨水地带逐渐建设成为融休闲、旅游、居住、商业、博览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开放空间,已成为各滨水城市的主要目标。
霍扬,赵寅钧.城市滨水地带的景观营造[J].山西建筑,2007(24):348-349.
近年来,城市转型为滨水地段的开发提供了契机,同时北美早期案例的成功实施也使人们开始认识到滨水区开发所潜在的巨大社会、经济价值。滨水区由于其所在的特殊空间地段往往具有城市的门户和窗口的作用,因此一项成功的滨水开发工程,不仅可以改善沿岸生态环境,重塑城市优美景观,提高市民生活品质,而且往往能增加城市税收,创造就业机会,促进新的投资,并获得良好的社会形象,进而带动城市其他地区的发展。在城市向外扩张逐渐向内涵延伸的历史条件下,中国滨水区的更新改造和再开发也呈现Et益增长的发展趋势。
霍扬,赵寅钧.城市滨水地带的景观营造[J].山西建筑,2007(24):348-349.
在人类漫长的历程中,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城市最初的发展都 依赖于水、围绕着水。因此,作为贯穿我国南北地域的京杭大运河以其 广阔的时间跨度和空间维度,在传承地域文化、延续迁徙脉络、优化生 存状态和生活方式以及推动政治、经 济 、文化的建设上都发挥着积极 的促进作用。由于河流对城市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现阶段对 于河流滨水空间的建设方兴未艾,而其中多数建设趋于同质化,千城 一面的现象层出不穷,由此提升其功能性、景观性、生态价值和地域性 特色也就成为了建设的重点。
所谓的后申遗时代,就是在完成了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和认定之后 的时代,申遗成功并不意味着结束,更是一段新历程的开始,这就要求 我们要以更高的目标和更远的眼界来开展运河的综合保护工作。
陈颖,马建武.后申遗时代大运河苏州段滨水景观地域文化特色体现——以苏州运河公园景观改造为例[J].风景名胜,2019(11):31-32.
城市滨水景观空间是 自然景观资源与人工建筑 景观相 互平衡、有机结合的双重产物。作为城市中与 自然资源接触 最 主要的开敞空 间,城市滨水景观空间承担着“生态 、休 闲、 经济 、景观 、文化”等多项综合功能。城市生态系统是城市居 民与其生活环境相互作用 、相互影响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城 市生态系统不仅包括生物组成要素和非生物组成要素 ,还包 括人类社会要 素和经济要素 ,形成具有 内在联系的统一整 体 。基 于区域生态优先的景观规划原则 ,规划时需要从保护 城市区域生态系统的角度出发 ,进行可持续性的景观设计。
王红英,郭声蒿.区域生态优先的城市滨水景观规划设计——以芜湖市滨江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为例[J].现代园艺,2016(04):115-116.DOI:10.14051/j.cnki.xdyy.2016.04.091.
2.海绵城市背景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城市生活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滨水区是人们生活的最早定居点,目前面临着生活功能恶化的情况,特别是水文循环破坏非常严重。近些年来,随着雨洪管理和开发理念的不断发展,滨水空间的设计和研究也不断涌现出新的内容。加强滨水生态建设和复兴旧滨水区建设、滨水区与现代文明协调发展已成为现代城市滨水区设计的重中之重。无论如何,城市滨水区既是自然景观,也是人文景观,重点是根据城市滨水区的位置和资源进行设计和建设。通过从城市滨水区建设的早期设计应用和后续维护中理解海绵城市的概念,研究分析基于海绵城市概念的城市滨水区设计方法,对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丰富当地文化,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王子邦,张文婷.海绵城市视角下的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研究[J].城市建筑,2019,16(01):132-136.DOI:10.19892/j.cnki.csjz.2019.01.025.
2012年我国首次提出“海绵城市”概念,即城市在面对雨洪时能够像海绵一样,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对降雨、地表径流等进行下渗、蓄积以及净化处理,并在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通过多途径释放出来加以利用。
付毅英.“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以沙湖港及东湖港综合整治项目为例[J].城市建筑,2020,17(11):147-148+198.DOI:10.19892/j.cnki.csjz.2020.11.054.
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强劲发展时期,现代化正在加速发展,市区正在增长,但城市的绿色区域却越来越小,这种情况直接造成市政蓄水功能下降。城市中积水是危险的,特别是在夏季降雨中,会让城市成为水城。海绵城市概念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
尹聪.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海绵城市概念的应用[J].工程技术研究,2019,4(11):213-214.DOI:10.19537/j.cnki.2096-2789.2019.11.109.
3.城市景观产生的背景
随着全球一体化,经济、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产业结构也进行了大幅调整。比较明显的是欧美的主要发达国家。尤其是在21世纪初期,建筑形式与城市形态都随着社会的发展进行改变。进入后工业化时代之后,国家城市的密度开始降低,人们更倾向于选择自然景观优美的地方生活。这种现象不断发生,随之而来的是被大家遗忘的建筑,这些被“原著居民”“遗弃”的建筑被旅游等文化产业再次找到价值,开发出旅游、休闲等经济方面的功能。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选择也对城市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效应。为了从源头上解决这种负面效应,景观都市主义提出一个观点“用景观的方式来解读现代城市”。让人们在城市中就可以有美的景观欣赏,不必再为生存环境舍弃城市。
海绵城市建设中雨洪景观的可持续性设计朱雪琴洛阳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城市滨水区是衔接城市陆地和水域空间的区域,既包含人工建设景观,又包含自然生态景观。城市滨水景观合理的开发建设不仅能为人们提供舒适、优美的放松体验和空间境域,还能助推景观区域的发展。新时代城市滨水尽管设计不仅要尊重地方文化、地域特色、生态自然,还应重视游览者和环境、景观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交互设计在不同领域的深入应用的当下,景观设计师应思考探索如何营造归属感强、参与性强、内涵丰富的具有人性化和多元化色彩的交互式景观,不断优化城市滨水景观设计。
城市滨水景观中交互设计的应用研究陈舜博重庆交通大学 重庆 400074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大力推进,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在大开发大建设的进程中,许多天然的湖泊河流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例如:盲目填埋河道,致使河道被硬化及渠化利用大量的混凝土等材料进行驳岸防护,给周边生态环境带来很多不利影响等工。如何整治河道景观,做到以人为本,让人们能够更容易接近自然、感受自然,是景观设计工作在新时代中着力解决的问题。
赵伟,季睿.城镇破碎滨水景观的整合再生设计——以常熟市青墩塘河部分段为例[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20,36(01):81-84.DOI:10.16515/j.cnki.32-1722/n.2020.01.017.
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城市滨水景观的重要性,开始对城市滨水景观进行规划治理,以求改善城市形象、优化城市滨水户外活动空间,例如南京的十里秦淮风光带、上海的外滩、苏州河两岸景观等滨水景观治理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仍有部分地区滨水景观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河流堤岸侵蚀崩塌、河岸过度加固、植物绿化不足、人性化设计被忽略、地方特色缺乏等,对城市形象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建立和谐的生态化滨水景观,对于提升城市品质,维护城市生态稳定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尚红,张凯丽,王孟周,王美惠.城市滨水景观生态化设计浅析——以济南市护城河为例[J].安徽林业科技,2019,45(04):47-49.
在现代城市的发展进程中,城市绿地 的分布也从 市郊散点分布向以城市中心向外扩散 的形式过渡 ,进 而城市绿地在滨水两岸的植入拓展 ,也成为 国内外城 市新的景观建设模式 ,并为许多新兴城市提供了 良好 的规划原则与技术基础。
张倩倩,洪海涛.解析城市滨水景观营造的空间特性——以同安新城核心区市民文化公园设计为例[J].福建建筑,2017(02):25-28.
4.滨水景观与水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景观建设如火如荼,相应的城市滨水景观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滨水景观”因“水”而生,水是一切生命存在的物质基础,“人水和谐”已成为现代社会的普遍共识。中国传统园林以山为骨、以水为魂,无论是在北方的皇家园林中,还是在南方的私家园林中,都能找到或大或小的水的形迹,可谓是无园不水。中国古代造园家在对水文化的理解与运用过程中成就了诸如颐和园、留园、拙政园、网师园等无数名园。今人造园,如何对水文化进行继承与发展值得深思,是摆在每一位园林工作者面前的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义务。
陶贵俏,齐怀智.滨水景观设计中水文化表达方式探索与应用——以葫芦岛市茨山河湿地公园设计为例[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20,33(02):13-16.
水是城市自然景观构成要素中最活跃、最富有动感的物质。城市水体以其特殊的物质形态和景观特色,构成了城市景观中最具灵性的动态表现因子。许多名城都因为有了水体这一特殊自然景观,使得城市景观和风采更为迷人,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例如巴黎的塞纳河,伦敦的泰晤士河,桂林的漓江,杭州西湖,大理的洱海等,已构成了这些城市的景观标志,正是有了这些风光秀丽的水体景观,使得城市景观更为丰富。
陈宇青.滨水城市景观塑造的探索——武汉月湖文化艺术主题公园概念规划方案评价[J].山西建筑,2004(16):2-4.
水文系统是区域景观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河流、湖泊、海洋以及人工运河。全球大多数城市都临水而建。水对人类健康和幸福感构成了诸多威胁,但也带来了许多(常常只是潜在的)益处。随着城市的扩张和人口的日益密集,优秀的城市规划设计可以创造或改善滨水空间利用,这可能成为改善人类健康和幸福感的宝贵途径。随着工业和港口设施的搬迁,置换出了滨水蓝色空间,对蓝色空间水资源的优化管理能有效减少城市水污染。洪水风险可能会因洪泛区的城市扩张而加剧,因此在汇水区整体层面统一协调水资源管理至关重要。基于已被证实蓝色和绿色空间对健康和幸福感的诸多益处,规划者和设计师应该充分利用蓝绿空间来创造更好的空间。虽然已有许多项目将滨水空间改造成供人使用的娱乐休闲空间,但对它们在健康和幸福感方面的成功因素进行系统评价的很少。“蓝色健康研究项目”(TheBlueHealthResearchProject)的重点是通过更完善的实例研究,探究如何规划和设计城市蓝色空间来改善大众健康和幸福感。将蓝色空间作为一个新兴的城市景观研究领域进行介绍,并系统梳理了全球蓝色再生项目的一些初步发现,同时总结这些项目成功的关键。
西蒙·贝尔.公众健康和幸福感考量的城市蓝色空间——城市景观研究新领域[J].风景园林,2019,26(09):119-131.DOI:10.14085/j.fjyl.2019.09.0119.13.
5.城市滨水绿地
城市滨水绿地是城市开发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可以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滨水地区处于水陆的边缘,所以景观内容非常的丰富,会形成重要的景观特色。滨河绿地具有非常优越的近水性和舒适性,可以满足人们的多种生活需要,具有其他城市环境无法替代的优势。对于城市滨水绿地的规划设计,要打破传统的设计模式,应该从更深远的层面进行考虑,要重点考虑景观生态、人与自然协调的角度,将滨河绿地的建设划入城市生态保护系统中,使城市滨水地区更具有生态和旅游休息的功用。
城市生态滨水绿地规划设计的研究邬罡(合肥集泰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城市内外各种露天水体如江、河、湖、海都是以不同 的形式特点给人以水体特有的美的享受,并调节城市气 候。而把这些水体组织到城市绿地系统中开辟为特殊的 绿化部分,点缀各种园林小品,则能够形成最佳的滨水游 憩林阴路。
由于长期生活在不同的水分条件环境下,不同的植 物种类形成了对水分需求关系上不同的生态习性和适应 性。根据植物与水分的关系,可把植物分为水生、中生、 旱生等生态类型,不同类型在外部形态、内部组织结构以 及抗旱抗涝能力上都是不同的。在园林应用方面,可以 把水景植物依据生理特点和观赏习性分为水边植物、驳 岸植物、水面植物。通过对水生植物的综合应用,能够形 成特色鲜明的植物景观。在滨水景观中,多是以草地为 主要的绿化形式,在草地的角隅或者中心位置或者绿地 的周围列植品种不同的植物,构成了一个高低变化的植 物群,创造出环境的空间感觉及视觉上的美观。
李国瑞,王青,崔苗.滨水景观植物配置研究[J].乡村科技,2018(07):62+64.DOI:10.19345/j.cnki.1674-7909.2018.07.037.
6.生态型滨水景观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情况下,人们物质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但是由于经济发展带来的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已经不满足于物质力量给生活的美好,尤其是生活在城市中的人。这时候,许多人就开始怀念生活的恬静,渴望远离城市生活的紧张,想去感受优美的风景以及悠闲的生活方式,这就给开发生态型滨水景观带来极大的动力。滨水景观使得紧张、繁忙的城市居民能够实地感受生态型滨水景观的风情,且这个项目也可以带动当地农民的经济发展状况,起到两全其美的作用。
肖合章.基于生态型滨水景观规划与设计分析[J].四川建材,2019,45(11):233-234.
大部分的城市靠近江河或者大海之处,依水的地理环境成为城市发展离不开的重要因素。在我国,随着经济的飞快发展,以损失自然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城市环境问题日益加重。近年来,随着整个社会经济快速、高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质量日益提高,人们对于自己所居住的滨水环境要求也在随之提高,在整个城市空间中,滨水景观可谓是最具活力生动的部分,其发展潜力也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注意。
城市景观中的灵魂在于滨水景观。然而,人们对于城市滨水景观的改造却往往陷入了一个呆板、僵化、恶劣的模式,城市滨水的河岸被现代工业化以及码头所侵占,不仅直接破坏了岸边生态环境,而且直接导致了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下降,更严重是河岸带的减少造成了城市水流体系排汛防汛能力的降低,这又反过来导致河岸被更多侵蚀,形成了一个恶性的循环。因此,滨水景观的生态和谐对于城市景观非常重要,为城区整体环境建设以及人居生活质量的提高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丁一宁,韩蔚.城市滨水景观生态设计策略研究——以上海前滩为例[J].四川建材,2019,45(05):59-61.
近年来 ,随着我 国城市化水平的提 高,城 市滨水植物景观 设计 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城市滨水公园不仅是面 向公众开 放并供人们开展各种活动 的空 间 ,更是建设 生态城市有 机整 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水生植物资源丰富,其中荷花、 菖蒲 、千屈菜等具有较 高观赏价值 的植 物应用较广 泛 ]。庭 院小池植荷造景 ,如苏州拙政园、无锡寄畅园、北京谐趣 园等 , 都是利用水面植荷的代表 作。由此可见 ,水生植物造景 在我 国园林建设 中具有重要地位 。
王史琴,董旭,张路,石文芳,于超,毕泉鑫,张启翔.城市滨水植物景观设计探讨——以浙江省桐庐县江滨公园为例[J].江苏农业科学,2012,40(03):140-142.DOI:10.15889/j.issn.1002-1302.2012.03.030.
7.乡村滨水景观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的进程快速推进,景观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随着滨水景观设计的快速发展,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如乡土元素与外来元素的冲撞,缺乏当地特有的景观元素,导致景观出现“千城一面”的状况。乡土景观元素来源于当地的人、自然、土地、地域特色和地域文化。在景观设计中应该恰当地运用乡土景观元素,这样才能引起人们的共鸣。引入乡土景观概念在弥补滨水景观建设缺乏地域特色、提高生态效益、提升场所精神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在现代滨水景观设计中,当地的景观元素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发展相对缓慢,具体的设计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倪苗萌.乡土景观元素在滨水景观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20(03):123-124.
区域景观由乡村景观、城市景观与自然景观共同构成,这其中乡村作为过渡区域,基于其自身自然地理条件及经济等,乡村景观具有较强的多样性、可识别性特点。而且,乡村具有自己独特的地域性,乡村地区的建筑、植被、公共开敞空间等,都具有浓厚的文化传承。因此,在乡村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避免盲目模仿城市,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打造出具有乡村特色的滨水景观。
城市滨水景观中交互设计的应用研究陈舜博重庆交通大学 重庆 400074
随着城乡一体化的不断推进,乡村景观渐渐进人了人们的视野,越来越多的人渴望在乡村来接近自然和原生态。乡村景观是具有特定景观行为、形态、内涵和过程的景观类型,而乡村景观作为以人为核心的人居景观环境认知、判断、评价、规划、设计、预测与反馈的景观价值体系,在现代乡村发展背景下被赋予了更多的功能价值、景观价值、生态价值和美学价值。乡村滨水景观作为乡村景观的一部分,也同样需要切合人居景观的需要,在设计和规划过程中融人人文内涵,形成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复合型景观。
刘璨.乡村滨水空间景观设计与改造研究——以商水县汾河改造项目为例[J].科技创业月刊,2016,29(16):127-128+131.
8.工业滨水景观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工作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工作环境的好坏也成为工人选择的重要的因素,打造优美的现代化工业园区,对不少面临劳工荒的地区来说,是提升其就业吸引力的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尤其是对后发展的北部湾地区,依托良好的自然环境,打造更适合居住工作的现代化花园式工业园区对提升产业结构和城市品位都具有重要的作用。那么水景观的建筑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水可以给人以灵性,给人以活力。当人近距离地接近水的时候,身体触觉都能感受到水的温柔,水的味道、水雾、水温等给人的感觉,让人感到兴奋。然后一提到工业区中的水,人民往往想到更多的是污水横流,恶臭连天。因此营造出美丽的水景,不仅是美化环境的需要,也是治理污染的需要。
人们的生活条件不断提高,对居住条件环境的要求也不断改善。除了最基本的居住条件之外,更希望周围环境有所改善,如能呼吸到清新的空气,能听到婉转的鸟鸣声,在夕阳落幕之时,能浸淫在如梦如诗如画的美景中,忘却世间尘世的烦恼,和自然亲密接触的环境里。环境中只有绿色,缺少了生气,精致水榭楼台,也缺乏灵气,所以,动态的水元素的加入就使得环境从满生命力。静态的水常给人以安静、沉稳、内敛的感受;动态的水则使人兴奋和激动;如大气磅礴的飞瀑,令人兴奋;潺潺的流水,让人如品茶般享受;喷泉的变化多端,给人以动感美……
每当眺望远方之时,视线的重点便会被吸引至水边,从而使人走近;有时,水景设置得较为隐蔽,但人可通过听声辨位而找到水景。而现代不少的工业区内,自然水系都非常的丰富,如钦州的中马工业区内,河流湖泊纵横,结合自然水系打造水景观,使其营造新型花园式工业园区成为可能。
浅析现代工业园区中的水景观空问陆涛(广西英华国际职业学院,广西忻州535000)
9.滨水文化景观
城市滨水区与城市发展密不可分,它是城市不断发展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滨水区的萌芽、发展、
衰败、复兴,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规律,也是城市建设历史的缩影。20世纪70年代以来,经济发展的迅速发展带来了对城市文化娱乐区的需求,滨水区重新受到关注。滨水区与城市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自然保留了城市建设的历史印记,也印刻着当地居民的集体性文化记忆,具有很强的文化价值。综上分析,滨水区往往是一个城市中景色最优美,也最能体现一个城市历史和地域特色的地区,同时局部珍贵的土地资源,在提供公共活动空间,吸引公众等方面有先天的优势。因此,滨水区的开发和重新利用成为潮流是必然的趋势。
陈思.地域文化背景下富顺滨水景观的空间设计研究[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9(01):62-63.
城市滨水区是构成城市公共空间的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地域文化的融入对于滨水区的发展非常重要,将地域文化和自然景观融合到一起,表达出城市滨水区的特色,让人们感受到城市滨水区的文化气息,用文化促进城市滨水区的发展。文化是经济的另一方面,地域文化对于景观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将地域文化和景观完美的融合在一起,不仅可以将当地文化推广出去,还可以让景观体现出地域文化的特色。重要的是地域文化的发展让城市滨水区变得更加具有人文气息。
地域文化在城市滨水景观中的表达探究郭志君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滨水景观逐渐兴起,地域特征的重要性开始彰显出来。在城市美化运动的影响下,城市滨水景观设计进入了一种误区,一方面是未能站在一个宏观的角度从水资源循环、城市整体生态系统的层面去思考和营造滨水景观,从而造成城市滨水景观的人工化和不生态。另一方面是过度追求景观规划的平面效果,在滨水景观的营造上过分的倚重西方的景观设计体系,忽视对中国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特色的表现,在造成各个城市千篇一律的重复滨水景观的同时,也在景观的营造上割裂了城市的文脉,降低了城市的特色与可识别性。
地域文化在城市滨水景观中的表达探究郭志君
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滨水景观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开放的空间中富有活力的区域之一便是滨水景观区,它的设计融合了天然的自然景观和人工设计的特点。如今,滨水景观设计的项目也不断现出来,设计中突出地域文化便成为此类项目的重点。
苑宏刚,霍旭冉.地域文化在张家口滨水景观中的应用研究[J].风景名胜,2019(04):159+161.
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背景 下 ,现代景观设计艺术却 面临着地域 民族文化 消逝 、历史文 脉断落的景观价值取向问题 ,在设计中贯穿地域文化性观 念 显得尤 为重要.地 理环境是 地域性 的,文化也必 然带有地 域 性的色彩 ,在设计 中应 当充分利用地域特有 的 自然 与人 文 景观资源 ,倡导带有地域文化色彩 的设计理念 ,凸显其地 方特色 .地域性景观设计是显现地域特征 、挖掘地域文脉 、合 理利用地域特征要素的重要途径.以下本文 以池州市香格里 拉滨河公园景观设计为例进行具体阐述:
张慧,王淮梁.论地域文化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的承载与再现——以池州市香格里拉滨河公园景观设计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9(06):45-46.DOI:10.13398/j.cnki.issn1673-260x.2013.06.016.
10.滨水园林景观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打破了城市生态系统的自我 调节与可持续的平衡,大自然原有的自然环境和自然 景观逐渐减少,出现了雾霾、热岛效应、洪涝灾害等一 系列城市病。然而,我国城市的滨水景观设计缺乏现代 专业知识理论的指导,多是套用一些其他国家的规划 设计理念及模式,不仅带来了大量人工化、同质化的景 观,同时违背了生态规律和景观文化传统,严重破坏了 城市的生态环境。进入新世纪后,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 的快速发展,由此带来的生态问题也日益突出[1]。人们 开始为城市环境的恶化深深担忧,开始重视对生态环 境的保护。城市滨水区是一个城市中最具活力与生机 的地方,对整个城市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因此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十分重要。
李海英,王婧雯,李航.浅析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园林美学的融入[J].现代园艺,2019(19):159-160.DOI:10.14051/j.cnki.xdyy.2019.19.085.
素材扩展
毕设选题详解01丨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以XX城市为例
毕设选题详解02丨滨水+乡村改造:基于乡村发展的滨水带改造设计--以XX为例
毕设选题详解03丨城市滨水景观: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以XX为例
毕设选题详解07丨生态滨水理念下的城市滨水设计--以XX为例
毕设选题详解08丨【文化类书写模板】地域文化下的滨水景观设计--以XX为例
第六期环艺选题班上线啦!一对一答疑指导,素材全提供,详情请点击↓
福利时间
2024届环艺毕设交流群
2024届环艺毕设交流群
广告时间
我们上线了室内景观的整套和单项代做业务,详情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了解。
↓↓↓
“分享”、“点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