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热点导读与设计选题08丨健康城市与健康人居

乐活   文化   2024-10-21 19:02   广西  

置顶关注「毅禾空间

小禾不定时为您更新优质设计资源哦

设计 | 资源 | 灵感 | 资讯丨竞赛

第「348」期




本期导读:

在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健康城市与健康人居的概念应运而生,强调在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中融入健康理念,以提升居民的整体福祉。本毕业设计旨在探索如何通过综合考虑环境、社会和经济因素,创造出促进居民身心健康的居住空间。设计将采用跨学科方法,融合现代科技如物联网和大数据分析,以实现可持续发展。重点关注提升城市绿地、优化交通网络、采用环保材料等方面,同时兼顾不同用户需求,确保设计的包容性。目标是打造一个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的居住环境,提高城市韧性,促进公共健康,为未来城市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实践案例。

01定义与概念

02文献综述

03设计要点

04当然存在的问题

05未来展望

06毕业设计选题思路

07相关素材介绍


加入一对一选题辅导计划,选题素材免费获取

👇👇👇第六期毕业设计·选题班上线啦!









01

 PART ONE


定义与概念






健康城市是指一个不断创建和改进自然和社会环境,不断扩大社会资源,使人们在发挥生命功能和发展最大潜能方面能够相互支持的城市。这个概念强调城市在规划、建设和管理等各个方面以人的健康为中心,是健康人群、健康服务、健康环境和健康社会的有机结合。健康城市的理念自1984年提出后在全球范围内逐步推广并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在中国,健康城市建设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健康城市理念的引入,中国的“卫生城市”理念逐渐拓展为“健康城市”。中国的健康城市建设经历了从试点到全面发展的阶段,目前正将健康城市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紧密结合,推动健康城市理念在中国的发展。

健康人居空间则更侧重于建筑和居住环境对居住者健康的影响。这个概念在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在国外已经有了多种行业标准,如LEED(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和WELL健康建筑标准。WELL标准围绕7个概念为建筑性能设定衡量标准,这7个概念分别是空气、水、营养、光、健身、舒适和精神,旨在通过改善建筑环境促进居住者的健康。健康人居空间的理念认为,通过科学的建筑设计和合理的规划,可以提升居住者的生活质量,实现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02

 PART ONE


文献综述






健康城市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作为全球性行动战略,以应对城市化给人类健康带来的挑战。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健康城市定义为一个不断创造和改善自然和社会环境,扩大社会资源,使人们能够相互支持,实现生活的多种需求并发展达到他们最大潜能的城市。健康城市的建设包括硬件建设和软件管理,如改善城市环境、提供健康服务、促进健康社会和经济发展等。在中国,健康城市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如苏州市和上海市在健康城市建设方面的典型工作

健康人居空间则更侧重于建筑和居住环境对居住者健康的影响。这个概念在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在国外已经有了多种行业标准,如LEED(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和WELL健康建筑标准。WELL标准围绕7个概念为建筑性能设定衡量标准,这7个概念分别是空气、水、营养、光、健身、舒适和精神,旨在通过改善建筑环境促进居住者的健康

近十年来,健康城市的研究不断增加,研究内容涵盖了健康城市评估体系、健康城市理念在城乡规划中的实践、健康城市与相关新技术、建成环境对公共健康的影响以及增强锻炼意识等方面。这些研究表明,健康城市理念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且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重视健康城市建设。

健康城市规划的核心内容包括理论建构、循证实践和健康影响评估。理论建构旨在指导实证研究,反思和优化已有的规划和设计原则。循证实践则是将理论和实证研究紧密结合,提供证据支撑有利于公共健康的多空间尺度实践。健康影响评估则作为发展决策和政策制定的依据,评估规划方案对居民健康结果的影响。

总体而言,健康城市和健康人居的概念和实践都强调了通过改善城市和居住环境来提升居民的健康水平,这些理念和实践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03

 PART ONE


设计要点






  1. 环境设计

    1. 空气环境:住区空气质量应符合标准,积极采用住区风环境优化技术,确保住区通风良好。

    2. 能源利用:利用余热、再利用能源和梯级能源,减少能源消耗,激活公共空间,促进可持续的流动性。

    3. 海绵城市:将现代城市改造成海绵城市,在非降水高峰时段营造灵活的、具备附加功能的雨水储存空间。

  2. 规划原则

    1. 健康城市规划:包括规划管控与引导、规划实施与管理、规划评估与反馈等内容。规划编制应以现状分析和发展趋势为基础,提出符合城市发展战略的目标和措施。

    2. 健康影响评估:通过预先审查拟实施政策、技术规程的健康影响,规避潜在的健康风险、优化健康效益。

  3. 建筑设计

    1. 健康建筑:涉及多种学科范畴,具有广阔的研究前景。《健康建筑评价标准》的发布,体现了健康建筑在设计领域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2. 功能拓展:未来的建筑可能在传统功能上进行拓展,比如把模拟自然日光的照明和变化的热舒适感受,甚至绿色自然引入室内。

  4. 健康人居

    1. 健康住宅建设技术要点:包括居住环境的健康性和社会环境的健康性。居住环境涉及空气、热环境、声环境、光环境、水环境、绿化环境和环境卫生等方面。

    2. 社会环境的健康性:包括住区社会功能、心理环境、健身体系、保健体系、公共卫生体系、文化养育体系、社会保险体系、健康行动和健康物业管理。

  5. 健康中国2030

    1. 国家战略: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根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战略部署,制定本规划纲要。

    2. 健康优先:把健康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实现健康与经济社会良性协调发展。





04

 PART ONE


当前存在的问题






  1. 发展不平衡:全国健康城市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但发展不平衡,存在薄弱环节。一些城市在健康城市评价指标上高于全国水平,但也有一部分城市未能达到国家目标值。这表明健康城市建设需要更加均衡的发展,以确保所有城市都能达到基本的健康标准。

  2. 公众健康意识和素养水平提升:增强和提升公众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水平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全社会、政府部门、企业的共同努力。公众对于健康生活方式的认知程度还有待加强,例如对健康早餐营养结构的认知、食物种类的多样性、蛋白质摄入的保证等。此外,睡眠不足和缺乏运动是公众健康的重要隐患,但重视程度不足。

  3. 政策支持和培育力度:健康城市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民生、经济、社会发展的多个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和培育力度。例如,鹤壁市实施的健康城市建设“12356”工程,通过完善政策机制和专职人员配置,推动了健康城市的建设。

  4. 健康风险管理:城市建成环境的现状和新开发项目可能带来的健康风险需要被识别和管理。这包括空气污染、噪音、水污染等环境要素,这些都会增加人体患病的风险。健康城市规划需要纳入健康风险的辨别和空间落点作为重要现状分析和规划的内容。

  5. 健康资源的公平性:健康资源的公平性是健康城市规划的重要方面,需要确保与健康相关的公共资源在规划布局和容量供应中实现公平性。这包括健康资源的覆盖性和可达性,以及针对弱势群体的政策倾斜。

  6. 跨领域、跨部门合作:健康城市建设需要跨领域、跨部门的合作,以确保各种资源和政策能够有效整合,共同推动健康城市的发展。

  7. 健康影响评估:城市规划方案对居民健康结果存在正面和负面的影响,需要在规划编制和审批过程中充分考虑和评估。健康影响评估作为一种政策工具,可以用于评估规划方案对人群健康的影响,促使人们进行体力活动和交往,减少污染。





05

 PART ONE


未来展望






健康城市与健康人居的未来展望是一个多维度、跨领域的话题,涉及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公共政策、科技应用等多个方面。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未来趋势和展望:

  1. 从绿色走向健康:建筑发展的趋势正从单一的绿色建筑向更全面的智能健康建筑转变。《智能健康建筑白皮书》指出,随着经济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建筑的健康性能,这成为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物联网、人工智能和数字孪生技术的发展为健康建筑提供了科技基础,智能健康环境系统将成为未来健康建筑的必要考量。

  2. 健康城市规划理论框架:健康城市规划将更加注重实证研究和循证实践,将理论和实证研究紧密结合,提供证据支撑有利于公共健康的多空间尺度实践。健康城市规划理论框架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人居署纳入指南,强调了健康风险评估、健康资源的高品质支撑和健康公平的重要性。

  3. 健康中国2030:中国的健康城市建设将与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紧密结合,通过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等措施,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实现健康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4. 跨领域合作:健康城市建设将更加强调跨领域、跨部门的合作,以确保各种资源和政策能够有效整合,共同推动健康城市的发展。

  5. 健康影响评估:健康影响评估作为一种政策工具,将在未来的健康城市规划中发挥重要作用。它涉及多个学科,包括经济、政策、社会、心理、环境等与人群健康相关的要素,被统称为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通过跨学科系统分析,基于理论和数据进行评估和判断,健康城市建设将更加注重健康影响评估。

  6. 健康城市与健康人居的实践:国内外的实践表明,健康城市与健康人居的建设需要政府、市场、非政府组织、公众之间的合作。中国的健康城市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如苏州市和上海市在健康城市建设方面的典型工作 。

  7. 科技与创新:科技将在健康城市与健康人居的未来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例如,深圳市正在建立健康影响评估制度,以推动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打造健康中国“深圳样板” 。

  8. 全球城市策略:联合国人居署的《世界城市报告2022》指出,未来城市的核心任务是韧性建设,城市需要为可持续的消费和生产模式而开展绿色投资,响应性和包容性的城市规划,把公共卫生列为优先事项,为所有人提供创新和技术。

综上所述,健康城市与健康人居的未来展望将更加注重人的健康发展,强调跨学科合作,利用科技创新,以及推动政策和实践的整合,以实现更加可持续和健康的城市生活。





06

 PART ONE


选题建议






  1. 明确设计目标

  • 确定你的设计是要解决具体的问题(如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提升社区绿地率、优化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等),还是提供一个宏观的规划方案。

  • 研究背景和现状

    • 调查和分析你所关注的城市或社区当前的健康水平,包括环境、社会、经济等多方面的因素。

    • 了解相关的政策、标准和最佳实践案例。

  • 用户和利益相关者

    • 识别你的设计将服务于哪些用户和利益相关者,包括居民、政府、开发商、环保组织等。

    • 考虑他们的需求和期望,以及他们对你设计的影响。

  • 创新和技术的应用

    • 探索如何利用新技术(如物联网、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来提升城市的健康水平。

    • 考虑使用可持续和环保的建筑材料和技术。

  • 可持续性

    • 确保你的设计考虑到长期的可持续性,不仅仅是在健康方面,还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性。

  • 多学科整合

    • 健康城市与健康人居是一个多学科领域,可能涉及到城市规划、建筑学、环境科学、公共卫生、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07

     PART ONE


    相关素材分享






    精选17篇设计相关论文




    购买方式一 :加入第六期毕业设计选题班


    第六期毕业设计·选题班上线啦!


    购买方式二

    扫描二维码购买即可





    福利时间



    2025届环艺毕设交流群

    2025届环艺毕设交流群

    广告时间


    我们上线了室内景观的整套和单项代做业务,详情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了解。

    ↓↓

    毕设代做下单前须知

    “分享”、“点赞”、“在看”~

    毅禾空间
    为少数同学服务的环艺毕设指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