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很是淡然,他抛出了“万科魔咒”——那些超过万科的企业,大概率会经历重大挫折或危机。“万科魔咒”的逻辑并不复杂。
因为万科已经足够大了,比万科还大,那么必然“变形”,而放任这种“变形”存在,必将产生恶果。
在回头看今年的两位超越万科的企业:一家是华润置地,一家是绿城中国,在对比早期超越万科的碧桂园+恒大,大家会不会觉得,似乎有点不同了。
从过往游戏规则里面可以看到,超越万科似乎风险就会更大,万科时代的“大”只是一个表面数字,如今行业的“大”是一个系统化工程了。
快速发展的20多年中,中国房企练出了种种能力,融资能力、政府公关能力、营销讲故事能力等等不一而足。
但是,在产品研发,质量控制、供应链管理等这些企业的基本核心能力方面,却不敢恭维。
小编会觉得,早期时代的“大”往往是过度依靠融资能力,公共能力,投资能力,属于时代红利偏多,房企该有的基本专业功底能力,似乎并没看到。
所以如今看的出来,超越万科的绿城+华润,其实如今看来是理所当然的,也是如今时代需要的能力体现。
我们可以看到绿城与华润身上很多行业需要的能力,绿城中国2024年彻底释放了产品营造能力,华润置地2024年完全发挥了城市综合运营的操盘能力。
这两种能力也是如今多数房企严重缺失的能力,2025年以后,规模房企还能持续前进的动力与根本,也就是如何快速提升这两种能力。
从这个角度而言,用了20多年的时间,房地产企业也正在回到那个最朴素的起点。这种朴素,与王石讲出关于“大”的万科魔咒,有着异曲同工的味道。
近期也看了很多大佬的发言,很多房企高管似乎都已经理解了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大家都“从头再来”这四个字很有感触,地产行业在2025年就应该“从头再来”。
2024年行业前三甲的换届,就是预示着行业必须要重启了,过往几十年的任何经验其实都只是今天的开始,行业持续发展依然具备可行性。
不过话说回来,万科跌出前三如今来看并不是什么坏事,作为行业最具话题性房企之一,本身万科的品牌价值仍然是其未来发展不可忽略的基因。
2024年万科为了还债,整体动作还是非常积极的。2024年第一季度开始,万科就开始持续瘦身。
2024年1—9月实现大宗交易签约金额232.6亿元(含印力的资产交易及REIT发行),涵盖办公、商业、酒店、公寓等41个项目。
2024年年内实现新增融资、再融资超770亿元,2024年9月之后,万科开始将优质资产优先抵给万物云,相较于偿付外部债权人而言,无疑是一种更具优先性与合理性的选择路径。
很简单理解为倒腾资产,把相对之前的资产转移到万物云,本身万物云估值会更高,万物云不仅收回了部分现金,而且通过“以资抵债”的方式获得具有持续运营价值的资产。
万物云这四宗复杂的交易,拿到的资产质量并不差,商业资产分别位于北京、深圳和沈阳,住宅资产包则基本位于一二线核心城市。
根据万物云的公告,今年预计2024年下半年累计回收关联方贸易应收账款超过30亿元,其中通过收购实物资产专项偿还现金或实物资产直接抵偿关联方应收账款约12亿元。
万物云不愧是万科的最后底牌,跟其他房企物业公司持续跟母公司撇开关系不同的是,万物云本次直接伸出了援手,或许也是一个如今比较精妙的资产运营方式。
2025年刚刚开始,行业仍然还在前行,2024年也涌现出了不少行业黑马,各家都有各家的绝活,幸庆的是这些房企已经不是之前习惯一条腿走路了。
今天就聊到这里,需要补充的朋友欢迎留言,也感谢大家这么好看,也愿意给我点赞。
分享↓点赞↓在看↓
您的认可,是对我最好的鼓励
地产一品堂,80后 工科理工男 深漂18年 18年猎头从业经历,14年以上地产行业沉淀,关注地产战略布局,产品运营,持续研究健康管理,个人微信:luyipin000;各位朋友可以加我随时交流探讨 共同进步;近期新增地产一品堂官方微信群,大家也可以加入,与更多的地产人+再创业者交流沟通,共同进步,还可以讨论资产配置与大健康管理。
另外地产一品塘新增人才服务模块,有兴趣的朋友也可以添加联系方式,一对一咨询业务具体流程细节,私人定制职业发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