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每年阳历10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10度时为霜降节气。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节气。秋晚地面上散热很多,温度骤然下降到0度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或植物上直接凝结形成细微的冰针,有的成为六角形的霜花,色白且结构疏松。《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关于霜降说: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我国古代将霜降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豺狼开始捕获猎物,祭兽,以兽而祭天报本也,方铺而祭秋金之义;大地上的树叶枯黄掉落;蜇虫也全在洞中不动不食,垂下头来进入冬眠状态中。
防秋燥、防秋郁、防寒
霜降,二十四节气之一。
斗指戌;太阳黄经为210,
今日霜降,公历10月23-24日交节。
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
初霜出现的意思,
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关于霜降
﹀
霜降鸿声切
秋深客思迷
霜降节气后,天气渐渐变冷,昼夜温差变化大。“霜降”反映的是气温骤降,并不是表示进入这个节气就会“降霜”。在气象学上没有“霜降”的概念,气象学上一般把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称做“早霜”或“初霜”,而把春季出现的最后一次霜称为“晚霜”或“终霜”;从终霜到初霜的间隔时期,就是无霜期。
“降霜”通常出现在秋季至春季时间段。“霜”是天冷的表现,由于冻则有霜,所以把秋霜和春霜统称霜冻。
气候风俗
﹀
霜降鸿声切
秋深客思迷
气候特点
温度变化
霜降期间,温度下降明显,特别是北方和高海拔地区,气温骤降,体感寒冷。南方地区虽然较北方气温高,但总体而言,温度下降明显。霜降期间,北方和高海拔地区的气温通常在0℃以下,出现霜冻现象。
湿度变化
随着秋天的深入,霜降期间的湿度明显减小。气温下降导致空气中的湿气无法保持原有的含水量,湿度降低。这种低湿度环境容易导致皮肤干燥,需要注意保湿。
风力变化
霜降节气中,风力增加,秋风吹拂使得温度下降的速度加快。风力的增大可能会带来寒意,出行时需要注意防风保暖。
降水变化
霜降期间,降水量有所变化。亚热带地区降水量持续减少,天气干燥;北方地区降水量在10mm左右;长江以南的地区降水量在20-40mm之间;青藏高原地区和西南地区等地多呈现阴雨雪天气。
其他气象条件
霜降期间气象条件不稳定,天气多变。由于冷空气的南下和暖湿空气的流向,可能出现较强的风雨天气,有时甚至会有短暂的雷雨。这种多变的天气状况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一定的困扰,出行前最好关注天气预报,合理安排活动。
《赋得九月尽(秋字)》
(唐·元稹)
霜降三旬后,蓂馀一叶秋。
玄阴迎落日,凉魄尽残钩。
冉冉岁将宴,物皆复本源。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