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医生,我才30出头,怎么会得心梗?”躺在病床上的小张一脸茫然。
经过紧急处理后,他的病情终于稳定下来。但听着他的故事,我的心情却沉重不已。
小张每天熬夜加班到凌晨两三点,早晨七点半匆匆起床,路上买个油条豆浆凑合早餐;平时久坐不动,忙到饭点就喝瓶饮料顶饿;生活习惯一塌糊涂,却从未想过这些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其实,不止是小张,越来越多年轻人和中年人正在被心梗“盯上”。
数据显示, 我国每年新增60万心梗患者,但只有不到5%的人得到了及时规范的救治 。
而更多人,是因为长期坚持一些看似无害的坏习惯,一步步走向这场致命的危机。
那么,为什么心梗越来越多?有哪些行为正在悄悄侵蚀我们的健康?更重要的是,我们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心脏?
这6个习惯,正在“杀死”你的心脏
习惯一:熬夜晚睡——“心脏最怕你不睡觉”
你有多久没有在晚上11点前上床睡觉了?
很多人以为熬夜不过是晚点睡觉,不会影响健康。
但事实上, 长期熬夜会导致交感神经长期兴奋,增加血压、心率,诱发动脉硬化 。
2022年《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的一项研究指出,长期熬夜会明显增加心梗、心脏骤停的风险。
夜间轮班工作的人心肌梗死面积显著增加,心脏微血管阻塞的发生率更高。
怎么办?
从今晚开始调整作息,养成规律的生物钟,尽量在晚上11点前上床睡觉,每天保持7-8小时的优质睡眠。
睡前远离手机屏幕,泡脚、冥想或读一本轻松的书,帮助自己放松入眠。
习惯二:饮食太油太咸——“你吃的每一口,血管都记得”
回想一下你的日常饮食,是不是重油重盐重辣?
高油脂、高盐分的饮食,会让血液中的坏胆固醇升高,血管内的脂肪斑块逐渐堆积,最终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堵塞。
怎么办?
少吃油炸食品、加工肉类、高盐腌制品,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全谷物。
每天的盐摄入量控制在5克以内,用柠檬、香草等天然食材代替过多的盐和糖,既健康又美味。
习惯三:缺乏运动——“久坐就是慢性自杀”
“每天忙到连喘口气的时间都没有,哪有精力运动?”这可能是很多人的真实写照。
但久坐不动,是心梗的隐形杀手之一,长时间缺乏运动会导致血液循环变慢,血脂堆积,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 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比如快走、骑自行车或游泳。
如果实在没时间,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做些小改变,比如:上下班选择步行或骑行,办公时每隔一小时站起来活动5分钟。
怎么办?
运动无需一开始就追求强度或时间,关键是“动起来”。每天快步走20分钟,就能有效改善心血管健康。
习惯四:吸烟——“每一根烟都在伤害你的血管”
吸烟对心脏的伤害,比你想象中更严重。
香烟中的尼古丁会让血管收缩,增加血压和心率;一氧化碳会降低血液携氧能力,加速动脉硬化。
研究显示,戒烟后一年,心梗风险可减少50%,五年后几乎与从未吸烟的人持平。
如果你还在吸烟,试着从减少每天的吸烟量开始,逐步戒掉。更重要的是,为了家人和孩子的健康,尽量远离二手烟。
习惯五:体重失控——“脂肪堆积的地方,就是血管受损的开始”
肥胖不仅影响外貌,更是心梗的重要诱因之一。
体重过重会导致血脂升高,血管内斑块形成,甚至引发糖尿病、高血压等并发症。
怎么办?管住嘴、迈开腿
减少高热量食物的摄入,避免暴饮暴食;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比如燕麦、豆类和蔬菜,增加饱腹感。
每周称一次体重,设定合理的目标,循序渐进减重,切勿盲目节食。
习惯六:情绪失控——“坏情绪是心脏的致命武器”
“我没办法控制自己的脾气,一点就炸。”
长期压力、焦虑和愤怒,会让心血管系统“雪上加霜”。研究表明,情绪激动时,心率和血压会骤然升高,增加心梗的概率。
怎么办?
面对压力时,试着深呼吸,或者记录自己的情绪,把内心的烦恼通过文字表达出来。
定期与朋友家人倾诉,寻求心理支持。必要时,可以尝试专业的心理咨询。
心梗前兆,你知道吗?
心梗来临前,身体通常会发出一些“求救信号”:
持续的胸痛,甚至扩散到肩膀、背部、下巴;
心慌、胸闷、气短;
恶心、呕吐,或者突然感到极度疲乏。
如果出现这些症状,一定要警惕, 立刻拨打120求助 ,并根据医生的指导服用阿司匹林或硝酸甘油,不要拖延。
保护心脏,从改变习惯开始
心梗并非离我们很远,它可能就藏在生活的细枝末节中。你是否已经被这些坏习惯“盯上”?
别等到心梗来临时才后悔未雨绸缪。从调整生活方式开始,保护自己的心脏,也是在守护你的健康和家人对你的牵挂。
那么,从今天起,你愿意为自己的心脏做些什么呢?
好看,就点个【在看】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