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大运河承载千年文脉,站在七孔广济桥上远眺,水波微漾,古韵悠悠。有水,这座城市就有了灵性,一点一滴,流淌出舌尖上独有的非遗美食。
秋分,古镇塘栖。
秋日的淡阳温柔地洒向大地。大运河畔,百年老字号、非遗传承老店里藏匿着几代人独有的美食记忆。有一种叫做“藕粉”的民间小食,以它温润的气质,涵养着一代又一代寻常百姓,传递着江南山明水秀的气息。
穿过人头攒动的长桥,行至水北街,“三家村手削藕粉”的招牌分外显眼,两名店员正用软糯的乡音招呼着过往行人。“大姐,给我来一碗手削藕粉!”顾客的声音此起彼伏。一位女店员麻利地舀了几勺藕粉到碗中,先用冷水打匀,再用沸水冲泡后筷子搅拌。很快,一碗晶莹透亮的美味被端到跟前。我也点了一碗尝尝,舀一勺入口,藕粉的清香随着细腻丝滑的口感在口腔里蔓延,江南的荷风莲意顿时盈满周身。
三家村位于崇贤街道西北部,蜿蜒的大运河穿村而过,是典型的江南水乡。老底子塘栖涵盖丁河、超山、塘南、宏磻、沾桥、崇贤、东塘、獐山、云会等公社,因而三家村与塘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三家村地势低洼,河港交错,盛产莲藕,当地藕农除了出售鲜藕外,大部分制成藕粉,所出藕粉享誉最盛。再加上三家村种藕历史悠久,南宋时已成为贡品,距今有八百多年的历史。据清光绪《唐栖志》记载:“藕粉者,屑藕汁为之,他处多伪,掺真膺各半,唯唐栖三家村业此者,以藕贱不必假他物为之也。”《杭州府志》也有记载:“藕粉出自塘栖及艮山门为佳。”上世纪70年代,美国总统尼克松、法国总统蓬皮杜访华来杭时,皆对三家村藕粉赞不绝口,三家村藕粉还被周恩来作为礼品亲赠两位总统。
三家村藕粉之所以独具特色,得益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古运河畔的成土母质多为湖泊沉积物,土层深厚、土质黏重,土壤肥沃;又因藕怕风,在种藕的浅塘周围高垒土埂,种植果桑作为风障,可使莲藕较好地生长。
从塘栖古镇出发,沿运河驱车约十二公里可达崇贤三家村。车窗的一面是宽阔的运河,另一面是星罗棋布的荷塘。将车停靠在路边,秋天的荷塘里,铺满了大片大片的荷叶,有的是浓重的墨绿,有的是半绿半黄,还有的全部枯萎,与茎蜷缩在一起耷拉在河面上。几枝饱含籽实的莲蓬伸了出来,有的顽强地指向天空,有的弯曲地靠在枯叶上,黑褐色的莲蓬伸展着褶皱曲线,释放着秋天的成熟,殷实而富贵,如同水塘淤泥里的莲藕一样,鲜活的生命在涌动着,清甜呼之欲出。
寒露,三家村藕粉厂。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桂花香,沿水泥村道随处可见灰白色的杭派建筑。路边,“杭州三家村藕粉厂”八个金色的大字掩映在香泡树的绿荫下,树上挂满了金灿灿的香泡,散发着果香。厂区大门微开,进门的道路很宽敞,路的右侧有一排古朴的木屋,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三家村藕粉非遗工坊、藕艺学堂、新品研发室”;路的左侧是一大片荷塘,秋风抚过,密密层层的荷叶在水面欢舞,荷叶像被揉皱的绸缎一般,与莲蓬一起,更像是一幅用国画颜料挥洒的写意画。
藕粉厂年轻的主人沈鹏快步迎了上来,额头沁着细密的汗珠,脸上挂着朴实的笑容。或许在常人眼中,与土地打交道的多半是有些岁数的人,可是沈鹏于十一年前就做了一个令众人惊讶的选择,大学毕业后毅然放弃金融工作,从父亲沈洪奎手里接过接力棒,致力于三家村藕粉的传承发扬。作为“三家村藕粉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如今的他已闯出一片天地,三家村藕粉制作技艺被认定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三家村藕粉厂获“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称号。
“灶头画”民间艺人陈庚申手绘
作者丨彭丽芬 通讯员丨孙王相 姚萍萍
视频丨陈天悦 李建祥 蒋琪峰
图片丨杭州发布 崇贤街道微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