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序更替,时光如流。
回望2024,
在临平这座温暖的城市里,
一幕幕感人至深的温情故事
传递着爱与希望。
站在2024年的岁末,
让我们再一起去感受那些藏在生活里
温暖、治愈着我们的力量。
2月28日,
临平区东湖街道星河路某加油站入口处
发生惊险又暖心的一幕。
一对年轻夫妻步行路过加油站门口时,
女子突然晕倒在地。
紧急关头,
新临平人张瀚阳挺身而出,
上演了一场“教科书式”的路边急救。
事后,张瀚阳说:
“其实在我看来这事根本不足挂齿,
杭州这么好的城市,
在这里,当有人遇到困难时,
一定会有人伸出援手的。”
2016年5月,“临福根”流浪至临平后,
区救助管理中心一边照顾他的生活,
一边为他积极寻找家人。
经过8年不懈的努力,
今年3月,
区救助管理中心、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和当地民政部门工作人员一起护送“临福根”
回到了安徽省潜山市的老家,
时隔29年,
“临福根”终于又与家人团聚在一起。
“真的不知道该怎么感谢你们,
如果没有你们,
他可能现在还漂流在外……”
“临福根”的妹妹余爱荣激动地说。
3月27日,
临丁路与星都路交叉口,
市民曹女士向正在路口执勤的
临平区公安分局交警大队
乔司中队辅警孙慧洋呼救
“警察同志,快帮帮忙,
我女儿手指断了,急去医院!”
孙慧洋立即汇报综合指挥室,喊上同事,
骑上摩托车开启了这次紧急送医任务。
从临平星桥到临平区妇幼保健院,
再到滨江区的省儿童医院,
最后至拱墅区的省人民医院,
一路上交警开道,驾车护送,
辗转三家医院仅用1个小时,
为女童赢得黄金救治时间,
事后,受伤女童发来“娃娃音”感谢:
“你是最好最好的警察叔叔,谢谢你们。”
4月11日,
在顽强地与胃癌抗争了6年后,
33岁的医疗工程师黄秋芬
永远地离开了深爱她的家人。
她决定将遗体捐献给浙大医学院,
为所爱的医学事业最后一次“献礼”。
在医院病房内举行
简短的遗体告别和默哀仪式后,
她的丈夫宫林郑重地
在捐献遗体确认书上按下手印,
忍着悲痛为她完成了这个心愿。
生命虽短,但爱不会消失
谢谢你,黄秋芬!
4月22日,
一名约50岁的女子下楼后
突然身体不适,倒地不起。
区中西医结合医院麻醉科医生陈霖、
临平街道卫生服务中心检验科医生王芬
挺身而出,迅速拨打120急救电话,
并轮流对病人进行心肺复苏。
在此期间,120的电话没有挂断,
一直和急救中心保持联系。
直到10分钟后救护车赶到,
为病人争取到了
宝贵的“黄金6分钟”急救时间。
6月4日凌晨4点45分左右,
乔司街道中旅时光里小区一住宅突发火情。
大火把业主逼至9楼阳台。
危急时刻,
刘涛涛、余建林、关丽风、
刘海龙、王天烜、方永铭、吴光飞等
素不相识的邻居们火速赶来,
几个人不约而同冲了上去。
用身体和床单
开启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救援接力”,
最终成功解救了受困人员。
这场用时不到10分钟的救援行动
为我们深刻诠释了什么是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7月的一天,
临平店主王女士主动为
坐在店门口的
环卫工人送上一杯水,
还很贴心地问他冰块要不要。
感受到了姑娘的善意,
大爷也力所能及地做出了回报
转身就帮姑娘
把店门口扫得干干净净。
最后大爷坐在摇椅上开心地摇晃起来,
快乐得像个孩子。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善来善往,是最美好的双向奔赴。
在2024巴黎残奥会上,
来自临平塘栖盲人门球训练基地的
中国女队经过激烈角逐,
以6:0击败巴西队,
获得一枚宝贵的铜牌。
时隔8年,
她们再次站上残奥会领奖台。
在此前进行的男子组铜牌赛中,
中国队3:5惜败巴西队,
获得第四名。
10月15日,
临平一公交车在秋石高架路行驶时,
车内一位老人突感身体不适,
乘客王志明发现了老人的异常
迅速从自己包里取出
速效救心丸给老人服用。
司机孙国锋征得乘客同意后,
果断决定驾驶公交车
直接将老人送往最近的康静医院。
在开往医院的途中,
王志明一直陪在老人身边,
并联系老人的家属。
公交车抵达医院时,
孙国锋迅速下车呼喊急救医生。
2分钟后,在不少热心乘客的共同助力下,
老人被送上担架,及时接受了治疗,成功获救。
11月6日,
下班晚高峰时段,
在上海3号线东宝兴路地铁站台,
一中年男性突然倒地,疑似昏迷,
情况十分危急。
这时,
近期正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跟岗学习的
临平医务人员余涛、刘腾腾、
姚绅、周倜、高金、翟露露发现后,
立即上前跪地施救。
凭借专业的医疗知识,
他们对患者进行了全面评估,
待其恢复意识后,
还在一旁照顾,
一边了解他的既往病史和服用药物情况,
一边缓解他紧张的情绪。
待120急救人员到达后,
几位医生完成与急救医生的交接,
才悄悄离去。
甘孜州石渠县8岁男孩所郎洛布
后脑勺长了一个“肉疙瘩”,
但因家庭经济条件不宽裕,
无法得到治疗。
杭州市驻甘孜州帮扶工作队石渠县分队
和滴水公益助学团队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迅速行动起来,
为孩子发起了爱心接力。
终于,在今年11月,
所郎洛布完成了
后脑勺“肉疙瘩”摘除手术。
手术成功后,所郎洛布非常开心,
他感激地说:
“我遇到的这些哥哥姐姐们
就像天使一样给我帮助,
希望他们有机会一定要来石渠,
来我家,我请他们吃牦牛肉。”
造血干细胞是血液病患者重启人生的钥匙,
也是捐献者与患者之间生命的联结。
今年,
临平小伙徐彬斌捐献295毫升造血干细胞,
用热血为生命接力;
因母亲白血病去世,
不愿重演悲剧的陆祥祥
经过近5个小时的采集,
成功捐献出283毫升“生命种子”;
坚持献血多年的黄亚琪
成功捐献217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
来自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南苑中队的
李国龙加入中华骨髓库,
并配型成功,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
此外,还有潘剑烽、汤浩淼等人
也在今年完成了造血干细胞的捐献,
用爱心接力,为生命“续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