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赓续传承白求恩精神
把新时代白求恩传人的典型故事
讲好、讲活、讲出彩
近日
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
倾情打造了一堂
“铁心向党 赓续传承白求恩精神”
感人故事
以“授课+情景剧”的形式生动再现
让白求恩精神绽放时代的光芒
整场情景思政课分为“高擎信仰火炬”“铸就铁血军魂”“矢志向战为民”“锻塑医德医风”四个篇章,运用情景演绎、故事讲述、时空对话等形式,让观众“沉浸式”体验、“实景化”感受,为全体官兵带来了一场热气腾腾的视觉盛宴。
授课现场,光影璀璨,掌声雷动。现场观众既有来自河北医科大学、河北中医药大学等学院的学生,也有本院的军人、文职、医护人员,千余名观众齐聚一堂,共同聆听历史回响,将历久弥新的白求恩精神薪火相传。
穿越历史的时空,我们是否还记得,有一个人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毫无自私自利之心。他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他,就是诺尔曼·白求恩。
“85年前,毛主席饱含深情地写下《纪念白求恩》。如今,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但历久弥新的白求恩精神仍薪火相传。”陈江文作为本次思政课主讲人,追本溯源,带领大家一同走进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深入探寻白求恩精神的内涵与时代价值。
“我只有一个条件,如果我回不来,你们要让世界知道白求恩是以一个共产党员的身份牺牲的。”
——白求恩
信仰是一个人最高的操守,是面对艰难险阻永不言弃的精神支柱。白求恩怀揣着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信仰来到中国,与时任中国红十字会总干事的林可胜有了一次深入的交流。
一场情景演绎,把林可胜与夫人张茜英的故事推到台前,生动再现了烽火岁月中的坚守与奉献。
白求恩与林可胜,虽然来自不同的国度,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但他们都为抗战医疗事业奉献着生命的光和热。他们的精神,犹如璀璨星辰,照亮了那个黑暗的时代,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我们缅怀白求恩与林可胜等先辈,不仅是为了铭记他们的牺牲与奉献,更要以先辈为榜样,汲取奋进力量,在新时代新征程中书写属于白求恩的壮丽篇章。
“我要和中国同志并肩战斗,直到抗日战争胜利。”
——白求恩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李晓明,被誉为“值得托付生命的好军医”。面对国外的优厚待遇,李晓明不为所动,他说:“我的根在中国,是国家培养了我,为国效力是我唯一的选择,也是我始终如一的信念。”
李晓明的故事和多年前白求恩大夫在日记中记录的内容,一同告诉我们一个真理:“只要跟党走,就一定能胜利”。
原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张笋,参加多项重大卫勤保障任务,先后荣立一等功1次、三等功2次等多项荣誉。2014 年 6 月 4 日,张笋因脑部胶质瘤,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情景转换,来到双峰山烈士陵园,站在张笋墓前,一对父女的深情对话寄托着浓浓哀思。女儿马希文深情地说:“穿上同样是你最珍爱的白大褂,我暗下决心,这辈子一定会做一个新时代优秀的白求恩传人。”
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以党的使命为使命的优秀共产党员,我们党才能经千难而百折不挠,历万险而矢志不渝。
“我是来工作的,不是来休息的,你要拿我当一挺机关枪使用。”
——白求恩
时针拨回到2006年,一场用血液接力的生死保卫战,在非洲大地打响。医院组建的“白求恩医疗队”走出国门、远赴利比里亚,为救当地一名重症宫外孕患者,队员们同时挽起了袖子,争着抽自己的血……
“我为中国军人勇于担当的精神点赞,为自己能够代表祖国参加维和行动自豪。”王更银的话语铿锵有力,展现了中国军人的热血风采和英雄气概。
保障打赢、服务军民是使命所系、宗旨所在。火神山抗疫队员赵艳丽回想起2020年初武汉那次逆行,依然记忆犹新,一个隔空拥抱,温暖着每个人的心,见证了疫去无恙,山河美好。
“让我们把盈利、私人经济利益从医疗事业中清除出去,使我们的职业因清除了贪得无厌的个人主义而变得纯洁起来。”
——白求恩
一次精神的洗礼,一种奋斗的精神,一颗赤诚的红心,一段奉献的人生。白求恩式的好大夫石磊,从医48年间,做外科手术上万例,从未发生过一起差错事故,从未收过一次红包。
他和患者间的暖心故事,仿佛把我们带到了那个秋天,石磊用他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什么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白求恩精神,与观众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
人才强院,欢迎优秀的你!
点击下方链接,查看引才计划↓↓↓
审核:陈江文
编审:李晓辰 张彬楠
编辑:冯雨茁
来源:出彩联勤人
校对:郭旭枫
期刊:第1895期
投稿邮箱:hepingweixi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