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大AI课程,大神太神!

文摘   2024-11-25 19:01   江苏  


叮咚——你有一份作业等待查收

高数?大物?思维导图?都不是!

请你用AI创作一首歌曲

请你用AI分析近期房价

请你用AI修图并发到朋友圈……

让小龙带你走进NUISTer的AI课堂

探寻人工智能领域的科技与乐趣



从艺术创作到电影评论,看AI满足你的所有想象


写歌、绘画、写小说

没有AI做不到只有你想不到 



>>>

课程名称:人工智能与艺术创作

课程类型:通识课

授课老师:卢晓天

开设学院:传媒与艺术学院

                   

中秋佳节,艺术学院数字媒体艺术系副系主任卢晓天2024ai艺术创作班级群里发一张AI生成的图片——怀抱皮卡丘的嫦娥,并祝大家中秋快乐。



课上,卢晓天还会教学如何用AI创作歌曲他随机让同学报出创作主题,并应其他同学们的建议,让AI编出旋律,之后再选择一个高亢清亮的AI男声,以说唱形式呈现出来。几番指令之后,最终生成的歌曲歌词干练且押韵,旋律既潮流又抓耳




课下作业便是让同学们学以致用也用AI创作出一首歌。“灯光闪烁,夜色深,我在这里追逐梦。”一首《信大宿舍之歌》慷慨激昂;“轮下的每一步,都是勇气的宣言。”一曲《轮滑之梦》诉说热爱……


《千年华夏》《文德楼的热情》《清风未竟的梦》……从歌词到旋律,从乐器到唱腔,AI化身写歌大师,帮助同学们实现创作梦想




随着课程深入,同学们还将学习如何与AI模型对话,激发创意灵感,掌握将抽象思维转化为具体艺术作品的技巧。每一次实践操作,都是一次与AI共舞的奇妙体验。我们在艺术与科技的交汇点上,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格。”参与课程的龙山书院2023级李京城说。

埃菲尔铁塔经AI之手化身精美玉雕,批量生成趣味照片,几行文本瞬间生成小说大纲,校园建筑一键p成卡通形象……在这里你可以尽情享受AI带来的便利,探索人工智能领域的艺术创作。

当电影遇上AI深度学习:

一秒帮你决定看不看它  



>>>

课程名称: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

课程类型:专业课 

授课老师:刘耀华、张考

开设学院:人工智能学院


当AI与深度学习相遇,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人工智能学院的刘耀华老师和张考老师会告诉你。


在这门课上,同学们将掌握诸如前馈神经网络、卷积神经网络、循环神经网络等神经网络以及深度学习算法的工作机理,理解算法各个组成部分的功用以及对算法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实验作业锻炼神经网络设计能力,培养创新思维,紧跟科学前沿,为后续人工智能应用类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这门课有趣的点在于,除了理论知识,还能用AI的深度学习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人工智能学院2022级人工智能专业的陈璇说。


“每次选择想看的电影时,都会因为褒贬不一的评论而犹豫不决,但交给AI来分析就简单多了。陈璇选择用AI进行影评分析,并以此作为自己的结课作业。




陈璇说,她会先收集大量的影评交给模型工具,对它进行打分训练,当达到一定数量时,再次输入影评,AI就能自动分辨出好、中、差评。“虽然目前在样本分析方面模型还存在着不稳定性,但在未来不断的调试中,一定会越来越智能的。”



除此之外,你还可以在这门课上化身校园数据猎人,通过拍照收集乱停乱放的车辆信息并构建模型,从而预测并整治这种不良现象。不少学生表示“自己在专业课上学的东西终于能用在生活里了!“



语言、金融、医疗……

AI正悄然改变我们的生活


  还在为机翻所困扰吗?



>>>

课程名称:自然语言处理 

课程类型:专业课 

授课老师:王丽娜 

开设学院:未来技术学院

                   




浏览外文论文,查找外文文件,出国无障碍交流……生活中,AI翻译正极大地方便着人们获取信息,拓宽视野,提高工作效率。


作为人类,语法、语境、情感都能在阅读时帮助我们迅速理解句意,轻松get到“言外之意”。但作为机器的AI,又是怎样做到解读复杂的人类语言的呢?未来技术学院王丽娜副教授的《自然语言处理》这门课将解答AI是如何“读懂”句意的


“以前我认为AI和人类一样,先拆分主谓宾,靠语法理解句意,但学习后,发现AI靠的是计算。”王丽娜说道。比起阅读理解,AI更像在做选择题。基于概率论和信息论,模型建立后,AI便在语料库中计算不同场景下不同词义意思出现的频率,再对应所给句子,哪个频率高就用哪个。


但光靠计算,AI很难完全get到“言外之意”。比如在翻译“The spirit is willing, but the flesh is weak”时,AI只能译成“精神是愿意的,骨肉是微弱的”,而无法理解为“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追求“信达雅”,少不了人类的帮助



“在机器翻译研究中实现人机共生、人机互助比追求完全自动的高质量的翻译更切合实际。我们需要的是计算机帮助人类完成某些翻译工作,而不是完全替代人,人与机器翻译系统之间应该是互补的关系,而不是相互竞争。”王丽娜如是说。


分类、预测、处理,AI背后的“硬核”秘密   



>>>

课程名称:机器学习与最优化 

课程类型:专业课 

授课老师:宋衡、李迪超

开设学院:人工智能学院



从AlphaGo到chatgpt, AI已经逐步走入我们的生活。你是否会好奇,是什么让它战胜围棋大师,完成人类各种各样的指令?人工智能学院开设的专业课《机器学习与最优化》将带你走进AI,解开疑问。


“机器学习是人工智能的一个子领域,在人工智能进行预测、分类任务中占重要地位。”人工智能学院的宋衡李迪两位老师如此总结。这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机器学习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掌握,以及对最优化问题的建模和求解的能力。


课堂上,同学们学习了当下几类热门的算法模型,并据此构建目标函数。实验作业中,同学们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化身房价推算师


“我们根据已有数据,比如房子的地理位置、面积、朝向、户型、附近是否有学校等属性以及房子对应的价格,构造线性回归模型或其他回归模型来学习这些数据,并不断地训练,得到一个最优参数”,陈璇解释道,“训练完成后,当我们再输入一个房子的地理位置、面积、朝向、户型等信息时,机器便会马上给出它预测的价格。”




(房价预测)

《机器学习与最优化》作为一门“硬核”的理论课,函数推导过程显然是枯燥的。“自己做模型时,一开始预测与分类的结果不理想,但在优化过程中,看着正确率慢慢变高,很有成就感。”同学们如是说。



从云图分析到肿瘤治疗

AI“智”造无限可能    



>>>

课程名称:人工智能基础    

课程类型:通识课 

授课老师:陈能仑、李春彪、杨博

               冯浩、毕鹏飞、张腾

               孟凡、韩新玉、杨维熠

               柯福阳、丁鑫、孙文赟

开设学院:人工智能学院


《人工智能基础》利用生动形象的案例,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人工智能问题求解的一般性原理和基本思想。人工智能学院的陈能仑老师带我们走进大模型技术及人工智能在智能机器人、智能制造、智慧医疗、智慧气象等方面的应用。


从浩瀚云图到医疗诊断,从金融分析到智慧城市,课堂将智能算法与细分领域结合,形象展现了深度学习应用到不同领域的便利之处。深度学习正悄然改变我们的生活,每一次模型迭代,都是对未知的探索。



例如在肿瘤治疗方面,AI不仅能够通过识别肿瘤微环境中的肿瘤上皮、微血管增生、神经侵犯等现象解析肿瘤微环境,更早地识别病情,介入治疗,还能够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准确识别不同类型的细胞为辅助治疗生成预后标志物,帮助分析治疗效果


(分析肿瘤微环境)

(疗效预测)

“我印象最深的是AI能够诊断心血管疾病”,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2023级应用物理专业孙有泽选择了这门课,“我在课上了解到了AI的底层原理,激发了我对在本专业上应用AI工具的思考。”


“让AI为‘我’所用”,不只是一句口号,而是人类在智能时代对人工智能应用的殷切期待和真实需求。在课程学习与作业完成中,同学们正不断加深对人工智能的了解,见证深度学习如何在各行各业大放异彩,进一步亲手揭开AI的神秘面纱。


AI化身PS大师,玩转图像


分析与处理,看 AI精准描边    





>>>

课程名称:数字图像处理 

课程类型:专业课 

授课老师:丁正龙、张考

开设学院:人工智能学院

              


相机锐化过度、色调一般、噪点太多、图像失真或缺损,你是否还在为这些细节问题所烦恼?别担心,在人工智能学院丁正龙副教授张考老师的《数字图像处理》课堂里,你将学会利用AI工具,对图片进行精修。


课程中,老师通过教授图像几何变换、直方图处理、空域滤波、频域滤波、图像增强、 图像分割等课程内容,帮助学生掌握各种典型数字图像处理算法的工作原理、一般数字图像处理系统的设计方法、数字图像处理的开发和调试工具的使用,提高在生产、工程中应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分析一下这张图片,提取一下它的图像轮廓。”丁正龙带领同学们用sobel、prewitt、roberts等算子“描”出图像边缘,再生成清晰的轮廓图。在尝试和比对中,同学们直观地发现不同算法的差异,有的轮廓图平滑,有的粗糙,有的甚至能够区分女郎与背景。


日常照片拍摄和传输过程中,难免产生“小颗粒”般的干扰信息,就像“噪声”一样影响画质。不用怕,利用Mean Filter、Median Filter等函数,不仅能给图像“降噪”,还能调整锐度,还原图片自然、平滑的本色。



图像识别与处理,不止修图!

    



>>>

课程名称: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 

课程类型:专业课 

授课老师:焦一平

开设学院:人工智能学院

在《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课堂上,人工智能学院的焦一平老师带领同学们进一步从特征工程(局部特征、全局特征、特征匹配等)与立体视觉(相机模型、相机标定、单应变换、运动恢复结构等)两条主线出发,介绍传统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经典算法,不仅涵盖光流估计、图像分割等本领域的其他重要议题,还介绍了深度学习在经典视觉任务上的应用及其最新进展
AI技术的应用远不止于修图,其中包含的一个重要分支——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还可以与病理学结合。细胞密密麻麻,识别起来很费眼,这门课程就能很好解决此问题。计算机视觉技术可以将 RGB 转换至 HED 颜色空间,先对图像进行处理,再将通过前景分割、大津阈值法(OTSU)与分水岭算法分割出每个细胞。因此,不用人眼观察,计算机就能识别出目标细胞,再将目标细胞摘取来排除干扰。


修图、人脸识别、医学影响分析……生活中我们常与各种各样的图片打交道,《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课程便能借助计算机与AI技术,融合光学、生物学等多学科知识,大大便利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


用AI打开作业

用AI深入生活

用AI解决难题

“老师,我的作业真的是AI做的!

END



文字: 邱镜萱 张悦妍 曾青青 韩昭华(实习)冯一晨(实习)朱昊天(实习)

摄影: 黄伟铭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设计:张月 季虹丽

指导:张天意

编辑: 杨小露 姜怡文

责编: 刘锐意

审核: 陈岩

图文转自“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微信公众号(微信号:nuist1960)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招办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本科生招生信息发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