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活下去”的生死局:410亿亏损与高层变动背后

财富   2025-01-30 23:59   河北  


 

 来源:生活迷

就在今天晚间,地产圈扔下了一颗重磅炸弹!万科发布2024年业绩预告,预计全年亏损高达410亿元,起码从已公告业绩预告的2808家上市公司来看,万科毫无悬念地成为了A股2024年的亏损王。


这一数字,就像一记重锤,狠狠地砸在了市场的心上。想当年,万科那可是行业的标杆,是无数房企学习的榜样,如今却深陷亏损泥潭,实在让人唏嘘

可这还不是全部!几乎同一时间,万科高层集体大变动,董事会主席郁亮、董事会秘书朱旭、总裁祝九胜纷纷离职。这一连串的人事变动,无疑给本就风雨飘摇的万科又蒙上了一层阴影。与此同时,深圳市政府算是全面介入,这一系列操作,让整个市场都炸开了锅。


大家纷纷猜测,万科这是怎么了?那个最早喊出 “活下去” 的地产巨头,难道真的也挺不住了?


辉煌与危机:万科的跌宕历程

想当年,万科可是风光无限。自1984年成立,1988年涉足房地产领域后,万科便一路高歌猛进,迅速崛起成为地产界的巨头。在房地产的黄金时代,万科凭借着前瞻性的战略眼光和稳健的经营策略,一路攻城略地,成为了行业的领军者。2017年,万科更是登上了全球市值第一房企的宝座,一时风光无两。那时候的万科,就是品质和实力的象征,是无数购房者心中的首选品牌。

万科的成功,不仅在于其出色的销售业绩,更在于其对行业的深远影响。它率先提出了 “住宅产业化” 的理念,推动了整个房地产行业的标准化和工业化进程;它还积极探索绿色建筑、智能家居等领域,引领了行业的发展潮流。在企业管理方面,万科也堪称典范,其完善的治理结构和优秀的企业文化,吸引了无数优秀人才的加入,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然而,谁能想到,曾经如此辉煌的万科,如今却陷入了如此困境。2024年预计亏损410亿元,这一数字简直是天壤之别,让人难以接受。曾经的行业龙头,如今却成为了亏损王,这巨大的反差,实在是令人唏嘘。不仅如此,万科的财务指标也在不断恶化。资产负债率上升、现金流紧张、偿债能力下降…


这些问题就像一颗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将万科推向更深的深渊。


雪崩之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万科为何会走到今天这一步?这背后的原因错综复杂,就像一张紧密交织的大网,每一根线都相互关联,共同将万科拖入了困境的深渊。下面,就让我们来深入剖析一下万科陷入困境的几大原因。

近年来,房地产市场下行趋势明显,需求端和价格端都遭受了重创。购房需求持续下降,购房者观望情绪浓厚,大家都在持币观望,等待房价进一步下跌。这使得万科的销售业绩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房子卖不出去,销售额大幅下滑。

虽然政府出台了多项措施来刺激居民购房需求,但是起码在短时间内来看,似乎成效甚微。而且,对于非极其刚需的居民,他们观望的情绪也极有可能会持续相当一段时间。

与此同时,房价也在不断下跌,销售难度日益加大。为了促进销售,万科不得不采取降价促销的策略,以价换量。然而,这又进一步压缩了利润空间,导致企业亏损加剧。在市场下行的大环境下,万科就像一艘在暴风雨中飘摇的小船,随时都有被巨浪吞没的危险。

随着监管政策的趋紧,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渠道受到了极大的限制。银行贷款难度加大,债券发行遇阻,信托融资受限…… 这些都使得万科的融资变得异常艰难。资金是企业的血液,融资渠道受阻,就如同血液无法正常流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万科在银行贷款方面遇到了诸多困难,贷款额度被削减,贷款利率上升,这使得企业的融资成本大幅增加。在债券发行方面,市场对房地产企业的信心不足,万科的债券发行也屡屡受挫,发行利率不断攀升,甚至出现了发行失败的情况。融资困境导致万科的资金链紧绷,项目开发受到了严重的阻碍,一些在建项目不得不放缓进度甚至停工,这又进一步影响了企业的销售业绩和市场形象。

万科的多元化战略本是为了寻找新的增长点,降低对房地产主业的依赖。然而,现实却不尽如人意。摊子铺得太大,资金分散,导致各项业务都难以做到精耕细作,收益不佳。一些新业务,如物流、商业、长租公寓等,不仅没有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反而成为了企业的负担,消耗了大量的资金和资源。


在拿地方面,万科也存在着布局不合理的问题。土地储备与销售区域错配,在一些销售不佳的地区大量拿地,而在销售火爆的地区却土地储备不足。此外,三四线城市土地去化难,库存积压严重,这也给万科带来了巨大的风险。这些土地不仅占用了大量的资金,还面临着减值的风险,进一步加剧了企业的亏损。

这里,不妨回顾一下,郁亮接棒后万科这些年在年会上提出的口号:

2017年,“以人本为本,创新未来”‌‌

2018年,“活下去”

2019年:“巩固基本盘”、“收敛聚焦”。

2020年:“管理时代红利”。

2021年:“尊重常识、回归常态、阵痛之后、仍有机会”

2022年:“不贪婪、不恐惧”

2023年:“上有天花板,下有保底线”,“相信万科能够穿越周期”

2024年:特别难,还有解;特别好,才能活!

2018年,房地产还是烈火烹油般繁荣,能在这个时候喊出“活下去”,预言行业狼来了,应该说,郁亮等人确实有先见之明。不过,对于一家企业,不仅要看高管们怎么说,还要看他们怎么做。按照2018年年会口号,万科当然应该先人一步,及早收缩战线,储备更多粮食与棉衣过冬。那么,现实中,万科又是怎么做的呢?

这里,列举一下万科近年的拿地金额数据,或许可以窥一斑而知全豹。

2017年,拿地金额2189亿元

2018年,拿地金额1316亿元

2019年,拿地金额1610亿元

2020年,拿地金额1349亿元

2021年,拿地金额1274亿元

2022年,拿地金额241亿元

2023年,拿地金额384亿元

2024年,拿地金额103亿元

如上所示,在2018年喊出活下去的口号后,万科当年拿地金额的确有明显下降,但是也仅仅持续了1年,不知道是否为看到2018年行情依旧火爆,2019年,万科拿地金额反而继续反弹提高了。

这说明,可能管理层还是对房地产行业的未来走势太乐观了。


换帅与救局:深圳国资的破局之路

在这关键时刻,万科高层发生了重大变动,这无疑是万科在困境中寻求突破的重要举措。郁亮,这位带领万科走过多年风雨的灵魂人物,申请辞去董事会主席职务,转而担任执行副总裁,继续为万科贡献力量 。祝九胜也因身体原因辞去公司董事、总裁等职务,彻底告别了万科的管理层。朱旭则辞去董事会秘书等职务,转投长租公寓事业部。

与此同时,深圳地铁董事长辛杰当选为万科董事会主席,扛起了万科未来发展的大旗。李锋、华翠和李刚等深圳国资背景的高管也加入了万科的管理层,为万科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一系列人事变动,标志着万科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也让市场对万科的未来充满了期待。

事实上,深铁及深圳国资一直以来都是万科的重要支持者。早在2017年,深铁集团就入股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为万科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后盾。在万科面临危机时,深铁及深圳国资更是多次出手相助,通过受让项目、提供资金支持等方式,帮助万科缓解资金压力,稳定经营局面。

此次深圳市政府全面介入,更是表明了对万科的重视和支持。深圳国资不仅表态将全力支持万科,还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支持措施,包括运用一切可能手段和途径与万科共同应对可能风险,通过受让、合作开发等方式加快推进万科大型城市更新项目开发建设;通过协同、合作等方式,提高万科持有的各类投资性房地产的流动性;配合万科优化长期股权投资结构;积极组织市属国有企业市场化方式参与债券认购等工作;积极协调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万科融资的支持力度。

不过2023年和2024年5月深圳国资委财务统计数据如下:



可以发现,2024年1-5月深圳市国资委企业利润同比下降达81.7%,笔者猜测就是万科亏损所拖累的。就是不知道到时候2024年全年的数据会是一种什么情况了。


行业共振:万科困境下的地产众生相

万科的困境,就像一场强烈的地震,不仅震撼了自身,也在整个房地产行业引发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对行业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万科作为房地产行业的龙头企业,其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如今,万科陷入困境,这无疑给市场信心带来了沉重的打击。购房者对房地产市场的未来更加担忧,观望情绪愈发浓厚。他们担心房价会继续下跌,自己的资产会缩水;也担心购买的房子无法按时交付,或者交付后存在质量问题。这种担忧使得购房者更加谨慎,购房意愿大幅下降,进一步加剧了房地产市场的低迷。

投资者对房地产行业的信心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他们开始重新审视房地产企业的投资价值,对房地产企业的风险评估更加谨慎。许多投资者纷纷撤离房地产市场,转向其他更安全、更有潜力的投资领域。这使得房地产企业的融资难度进一步加大,资金压力更加沉重。万科的困境也对行业竞争格局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市场竞争中,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愈发明显。一些实力雄厚、财务状况良好的企业,如保利、华润等,趁机扩大市场份额,通过并购、合作等方式,整合行业资源,提升自身的竞争力。而一些实力较弱、财务状况不佳的企业,则面临着更大的生存压力,甚至可能被市场淘汰。

万科的困境,也为其他房地产企业敲响了警钟,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首先,合理规划战略是企业发展的关键。企业要根据市场变化和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避免盲目扩张和多元化。要明确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聚焦主业,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打造具有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其次,优化财务结构是企业稳健发展的基础。企业要合理控制负债规模,优化债务结构,降低融资成本。要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确保资金链的安全稳定。同时,要积极拓展融资渠道,降低对单一融资渠道的依赖,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另外,至于当年的管理层有没有什么桌子底下的,就有待时间来后续验证了。

现在回想,当年宝能和万科之争的时候,万科极力抵御了宝能全盘入局,就是不知道现在回头看是好事还是坏事了。



万科的未来无疑是充满了挑战与机遇。它到底会是在困境中逆袭,还是最终成为一个无底洞,我们拭目以待。


对此,您怎么看?
期待您在留言区理性发布高见,留言点赞最高的朋友,扫码文末投行君微信,可以获得投行圈子商务背包一个
投行圈子已组建多个私域社群,根据会员职业及爱好,进入(投行业务交流、专业学习、股权投资、资管、业务推广、上市公司高管、银行、海外资产配置、单身脱单、掼蛋等等)相关社群。目前已超过6000位精英会员,欢迎加入。

 ↓点击关注投行精英,对话窗口回复“干货”,获得投行干货大礼包 
商务合作、投稿、约稿以及金融同仁资源对接、入群请添加管理员投行-涤生微信。

我正在「投行圈子」和朋友们讨论有趣的话题,你⼀起来吧?点击阅读原文,加入投行圈子知识星球。



投行精英社
持续为粉丝提供价值输出。百万金融人在关注的金融圈社交、知识、资讯分享平台,(公众号/视频号),投行圈子矩阵号。平台定位服务更高端的投行精英同仁。热点资讯、经典干货、业务交流,项目对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