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让无数股民欲哭无泪!

财富   2025-02-05 23:19   北京  



 来源:  米筐投资  作者:安娜

‍‍



回家过年,某四线城市居然也有小米su7汽车,要知道这车动辄都是20、30万的报价。可见,雷军已经带领小米集团在下沉市场深得人心。

资本市场,已经早一步有所反映。

过去的一年,小米集团香港上市公司的股价从最低点的12元左右,一路稳当地上涨至当下的38元附近。

涨幅高达215%,市值翻了2倍。

小米集团市值已经高达9615亿港元,距离万亿市值仅一步之遥。

然而,中国绝大多数的股民却眼睁睁地看着这只大白马从眼底溜走了。

这让我想起彼得·林奇的一句话,关注那些被消费者广泛认可、市场份额不断扩大且具有持续竞争力的产品所属公司,因为这些公司可能蕴含着良好的投资机会。




小米集团已经不仅仅是10年前那个只会做手机的小米集团了。他在破圈、破圈、再破圈,跨界、跨界、再跨界,不断地建立自己全新的生态。

当下,小米集团收入贡献最大的还是智能手机,但是占比已经出现了趋势性下滑,占比从10年前的80.40%下降到了2024年三季度的54.67%。

就是说,小米手机虽然还是集团的重要业务,但是集团已经不仅仅是小米手机业务了。

公司营收占比排在第二的是IoT与生活消费产品,占比从10年前的13.01%,一路上涨至当下的28.51%,主要是空调、冰箱、电视、洗衣机的出货量在增加。

说白了,小米就是要平替格力、美的、海尔等家电。

数据来源:wind


公司营收占比排在第三的是互联网服务,从10年前的4.85%增加至现在的9.64%,主要是广告、游戏业务的增加。

此外,公司的电动汽车开卖时间不足一年,但是营收大超预期,三季报时,业务占比高达6.26%。增长迅猛。

按照这个势头,小米电动车有望取代手机,成为公司营收的核心业务。

当然,小米集团更厉害的是所有业务线都在提升毛利率。最直观的反映就是,小米所有的产品都在涨价。

智能手机的毛利率从2016的3.45%,上涨到2023年的14.59%,整整上涨了超过10个百分点。

这背后是一部手机从不足2000元,上涨到了4000元以上。

数据来源:wind

IoT与生活消费产品的毛利率从2016年的8.16%上涨到了2023年的16.33%,低价抢占市场,站稳了脚之后开始慢慢涨价。

互联网服务很容易理解,广告、游戏业务一直是超级赚钱的业务,毛利率也是从2016年的64.37%上涨到了2023年的74.18%。

电动汽车业务的毛利率则是16.43%,扣除人工、运营等综合成本是亏损的,但是按照小米的打法,相信2025年很快就会赚钱。

雷军带领的小米集团战略规划非常清晰。

小米集团正在从单一化到多元化,从手机到泛科技,通过破圈建立自己的万物互联生态,通过涨价来不断地维持着整个商业帝国的正常运转。

小米集团除了制造,还会投资,还是一家顶级的投资公司!

小米集团营收从2015年以来,整体上是一个上升趋势。其中,2022年、2023年有所调整,分别为3135亿元港币、2990亿元港币。

表面原因在于,国内整体消费预期的转变。

比如,人们手机换机时间之前往往是1、2年一换,而当下则变成了3、4年一换。

深层原因则在于,科技创新的乏力,已经不足以吸引人们冲动消费。

比如,厂商这几年无聊到只能堆砌手机像素,可是谁又真的需要1亿像素呢?所以,小米的股价也承受了巨大的回调压力。

数据来源:wind

公司的净利润这些年虽然上下有起伏波动,但是总体都是赚钱的。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2021年营收达到顶峰的4019亿元港币之后,开始连续的两年的调整,营收同比增速分别为-14.7%,-3.24%。

但是,公司的净利润并没有和营收发生同步。

公司的净利润是在2020年达到高点,241亿远港币,对应的营收是2923亿元港币;而2021年的净利润反倒在营收大幅增长的前提下出现了下滑,说明了2021年公司的某些支出在大幅增加。

增加在了哪里?

我们看到,公司的毛利率在2021年也是增加的,三费也是在合理范围之内;回到2021年年报,简单解释就是公司对外的股权投资因为2021年大环境不好,股价发生了下跌,捎带着小米集团的投资发生了浮亏,这些影响了公司当年的利润。

就是说,小米集团除了手机、智能家电、广告游戏、汽车之外还隐藏了第5项业务,就是股权投资。

投了整整有400多家。

小米集团本身干了不少天使投资的活,投了很多产业链上下游的IPO项目,比如石头科技、金山云等。

市场大环境好时,这些公司股价上涨,往往对小米集团的利润有正向作用;大环境变差时,这些被投公司的股价下跌,往往对小米集团的利润有负向作用。

这些投资也对公司的利润产生了重要影响。


小米集团当然是一家高科技公司。

公司之所以能够营收持续增长,利润持续增长,关键是毛利率能够持续增加,产品能够持续涨价;底气正是来源于过硬的技术研发。

2024 年前三季度,小米集团研发支出达到 166 亿元,截至 2024 年 9 月 30 日,其研发人员数达到 20,436 人,占员工总数 48.6%。

截至 2024 年 9 月 30 日,小米集团已在全球获得超 4.1 万件专利。

小米集团更是自建手机工厂、大家电工厂、汽车工厂,彻底地与“代工、贴牌”说再见,实现了自研自造。


小米对于研发是认真的。

比如,这几天火遍全球的DeepSeek让大模型算力的成本更加性价比,更是一剑封喉英伟达,暗指算力严重产能过剩!

可见,DeepSeek的算法模型已经超越美国,引领人工智能进入新时代。

而雷军则是瞅准人工智能的机会,更是瞅准了DeepSeek的机会,千万元年薪招揽了原DeepSeek核心人员之一的罗福莉。

小米集团通过研发在“软实力”方面发力,结合着“硬实力”的技术沉淀,走向了自主研发,科技创新的闭环之路。

最后,请记住小米集团是一个智慧综合生态体。

手机,对标苹果、华为。

大家电,对标海尔、美的、格力。

汽车,对标华为4界、新势力。

投资,对标地方产投基金。

所以,小米集团万亿市值,指日可待。

所以,请努力发现生活的美好,投资才会更加美好;好的投资,一定是来源于生活!

对此,您怎么看?
期待您在留言区文明理发布高见,留言点赞最高的朋友,扫码文末投行君微信,可以获得投行圈子精美商务背包一个

感谢耐心阅读,欢迎顺手点个“在看”

投行圈子私密交流圈将打造投行圈最靠谱的人脉拓展平台,并组建多个私域社群,根据会员职业及爱好,进入(投行业务交流、专业学习、股权投资、资管、业务推广、上市公司高管、银行、海外资产配置、单身脱单、掼蛋等等)相关社群。目前已超过5000位精英会员,各位老铁速来扫码集合。
要想每天都能看到我们的文章,记得点亮“星标”

 ↓点击关注投行精英对话窗口回复“干货”,获得投行干货大礼包  
商务合作、投稿、资源对接,金融同仁入群请扫码添加管理员投行-涤生。

我正在「投行圈子」和朋友们讨论有趣的话题,你⼀起来吧?点击阅读原文,加入投行圈子知识星球。


投行精英社
持续为粉丝提供价值输出。百万金融人在关注的金融圈社交、知识、资讯分享平台,(公众号/视频号),投行圈子矩阵号。平台定位服务更高端的投行精英同仁。热点资讯、经典干货、业务交流,项目对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