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印迹—村史村事|安底镇老场村:新时代的美丽村落

政务   2024-11-08 16:42   贵州  

安底镇老场村,一个山清水秀的小村落,自然地理环境得天独厚,位于金沙县东部,安底镇南部,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总面积8平方公里。以丘陵地形为主,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土地湿润、肥沃,地势平缓开阔。截至今年,全村林地面积2123亩,森林覆盖率达33%。村内交通便利,有安黄线穿村而过,有小河由北向南横穿,灌溉两边肥沃的土地。村内有耕地面积4311亩,主要种植农作物为茶叶、吊瓜、高粱、玉米、水稻、油菜等农作物。老场村辖老场、小坡、干田湾等14个村民组,辖区内居住汉族、苗族、彝族等群众共计679户2856人,有少数民族12户36人。

老场村原名“老场坝”,据老百姓传说,在很久以前安底赶场设在现在的老场村,老场地名为老安底代名。此地为明初就有的村寨,是移民寨子,有兰姓住此,后逐渐繁衍,家业兴旺,人烟逐步旺盛,得名兰家堡。明中期就开始在此设牛马场,以调换牛马为交易,得名牛市堡。清咸丰年间,王三鲈疤举义被镇压后,牛市堡被划为匪区,房屋被烧光,清兵把剩余士兵以及部分移民迁往现老场组,即敦义里治建场所,民间就把牛市堡称为老安底。历经岁月沧桑,承载着丰富的人文底蕴,老场村因古老的赶集场地而得名。

距离老场村不远处,有一个重要的水利工程——文家桥水库。该水库对于当地群众的生活用水及农业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村民们提供了丰富的水源。该水利工程始建于1961年,极度渴望发展的老场村村民积极参与文家桥水库建设,通过以工程换取工分的方式参与建设,手工开凿、人背马驮,前后历经12年,于1973年顺利完工,有效解决了老场村人畜用水难题。

2019年,老场村获全省乡村振兴特色引领型示范村品牌打造点。老场村结合村民实际经验制定措施推动农业增产、增效,大力发展高效山地农业。通过探索低效猕猴桃基地改种,全村发展种植吊瓜800余亩,套种黄豆70余亩,通过“长短结合、以短养长”方式接茬种植蔬菜,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群众收入。老场村党总支通过党支部领办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进一步推动高粱产业的发展,实现年产值300余万元。2023年,镇政府通过招商引资引进金沙县农旅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到老场村发展产业,成立牛蛙养殖场,在老场村建设20亩养殖基地用于养殖牛蛙。

依托桂花水乡、白虎山天然溶洞、千亩茶叶种植地块、文家桥水库、木梭衣水库和马头山等自然旅游资源,以及千亩吊瓜种植基地。老场村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以“农旅结合”为发展思路,整治高标准农田500余亩,修建机耕道2.1公里,进一步为打造“田园水乡·魅力老场”地方农旅品牌奠定基础。
在老场村,有一种深受百姓喜爱的曲艺形式:花灯戏。其剧目多取材于旧小说、民间故事和民间小调等,部分爱好者也会根据国家政策及村中小事开展创作,具有朴素单纯、健康明朗的民间艺术特色。其主要表演方式是手不离扇、帕、杆,载歌载舞,唱与跳紧密结合,主要以锣和鼓为伴奏乐器,花灯戏乡土气息浓厚,唱腔优美动听,更以一种独特的“灯”味深受当地群众喜爱。逢年过节,喜爱赏灯的群众都会组织跳花灯,一锣一鼓,点上双烛,挂上明灯,杀鸡宰羊祭拜先人后,正式开始花灯戏,花灯戏也是老场村祭拜先人的方式之一,寓意来年风调雨顺,人丁兴旺。

历经百年的风雨沧桑,村子也经历了许多变迁。如今的老场村,现代建筑与古朴人文风情相映成趣,展现着新时代老场村的另一番美好景象。


来  源:金沙融媒

编  辑:何金梅

编  审:马其沛

监  制:刘禹沙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57-7221167

投稿邮箱:jstv10000@163.com

金沙发布
金沙县融媒体中心新闻信息及生活资讯服务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