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所以,人应该崇拜自己,而不是崇拜上帝,因为是人创造了上帝,而不是上帝创造了人。我们不能自己创造一个偶像,自己再去崇拜。那很可笑。”我竖起大拇指,为他点赞,因为年轻人就应该自由而豪迈,不应有束缚。所以,我笑笑,没有对他说这些话:“也可以有这样一种逻辑:上帝创造了人类,然后,人经过对世界和自身的反思,又认识到了上帝。是发现,而非发明。至于造物主叫什么名字,那只是人类所取。可以是上帝,也可以是其他,不过是个表述而已。”当然,科学的发展特别是进化论的力证,足以说明人类、生物、地球、太阳系、银河系、宇宙都有自然的起源和长久的演化历程,不是上帝所造。但是,这些仍然不足以否定一种根本性的假设:有一种真原性质的存在,是万有的根基和源头。当然,万有也可以是自在永恒的,不需要更深层次的永恒作为根基。宇宙本身就具有无限可探索性和不可思议性。但是,就人类心理而言,有一种更深层次的永恒,可能更觉安稳,更有归宿感,更觉人生有意义。世界真相究竟如何?人类永远难以扼制好奇心和探索欲。科学的对象是可见可知可感可验者,包括物质和意识。科学的不断深入,必然促使人类越来越接近真相和真理。妙就妙在,宇宙有无限可探索性。哲学是通过逻辑推理和理性思维,深入思索而获得真知。对象可以是可验的,也可以是超验的。哲学会随着科学的进步而进步。但是,人类的思维会碰壁。看似自由的思维,却有无法逾越的“结界”。体悟,主要是指宗教的修行部分,比如禅定,但不限于此。譬如,瑜伽不是宗教,但对体悟世界有帮助。再如,普通人偶尔也会刹那间仿佛顿悟世界的本质。体悟的对象是超验。科学、哲学,我们都能接受它们是认识世界真相的渠道。而对体悟,因为太过玄虚、个性化和不可演示,通常不为人们所接受。但我觉得,为了真正认识世界,不妨将它作为一种可尝试的路径。譬如说禅定,任何人都可以浅尝知味,也可以交流体会。如果它对认识世界有什么助益,本质上也只是一种客观存在,只是其理路暂时无法为人所认识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