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下杂谭 | 我的灯谜故事(续)

百科   2025-02-01 14:00   江苏  







灯下杂谭:我的灯谜故事(续)

湖州 莫志刚

4

1986年五一节,我有幸和吴融杭先生、林金元先生共同组成湖州队,参加由温州市工人文化宫承办的“白鹿谜会”,也是我首次外出参加大型谜会。谜会期间,我还意外地获得了最佳配面奖,心里自然感到十分荣幸。

说起温州,自然离不开柯老国臻先生,那时灯谜界有“南柯北马”之说。谜会承办方为了比赛公平公正,更为了避嫌,柯老在整个过程没有露面。谜会第二天,张国荣谜友 (已故通知吴融杭先生和我,当晚柯老要接见我俩。能够见到柯老,且能零距离聆听他的教诲,是我从谜经历中的机遇,心中当然是除了幸运就是高兴。是夜,在张国荣府上,柯老给我们讲了许多灯谜趣事,还不厌其烦地回答我们许多问题。我还带了10多条谜作请柯老批改斧正。其中:


(国际关系用语一)

南北对话


柯老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小莫,灯谜虽然很小,但它必尽是文化,是艺术,谜作应给人一种画面、故事,给人一种道理、教化。这类谜只是供人玩玩的游戏而已,今后应尽可能注意”。


“野火烧不尽”

(党史名词一)

老根据地


柯老指着这条谜兴奋地说:“嗯,好,好极了!小莫,做谜就应该这样,给人道理上的启迪,给人艺术上的享受。就沿着这条路走下去不会错”。果不其然,在1987年,四川长安机器厂举办的全国佳谜评选活动中,此谜获得了唯一的特等奖。所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柯老是我从谜途中的第一位老师。

5

200811月的一个周末,我在湖州德泰恒大药房内挂谜悬猜。那天天气有点冷,猜谜的人不是很多。我看见湖州师范学院的一位退休教授和一位中年人 背着双肩包 ,两位嘀嘀咕咕地在讨论什么,还不停地打着手势,我顺势走过去探个究竟。原来,是在讨论一条:“知是他山落雨来”猜赈灾用语一,谜底是“波及我省”)。通过相互交谈,得知中年人是出差来湖的东北人,准备乘高铁返回。平素十分喜欢猜谜,趁还有点时间过来猜着玩玩。这时,他报了一个答案,我告诉他不是。因为时间关系,他急匆匆地走。大约10分钟后,只见又回来了,他说不甘心。约摸20分钟后实在熬不去,问我答案,我微笑着摇摇头表示不能揭底。无奈,他挥挥手离开了。没过多久,他又折返回来,他说宁愿在湖州逗留一晚也要争取一下。遗憾的是直到活动结束,他和那位教授均未中鹄 为了鼓励那位中年人,德泰恒老板送了他一份纪念品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又到了春节,我去市工人文化宫挂谜悬猜。记得那天,湖州师范学院那位教授也来了,又说起那谜,我才告诉他答案。他说:上次我回家后还查阅了宋·翁卷《山雨》诗,认真领会了诗意。今天,才明白诗意和谜意的吻合,太好了!

6

甲辰重阳节前,苏州市谜学研究会彭志浩先生打电话给我,说:“莫老师,明天我们在太仓举行苏州市谜友雅集,想特别邀请你前来参加,并且给你一个惊喜”。我考虑到太仓的路程距离不太方便,故回答:“情我领了,但还是请假了吧!”。彭志浩先生接着说:“往来交通我们会派车接你”。苏州师友的真挚盛情难却,于是答应了。次日一早,我接到龚海波先生的电话:“莫老师,请下来,我已经在小区门口等候”。

车到太仓,师友们已陆陆续续到达。彭志浩先生拉着我,说:“莫老师,晚餐时赠你一份礼物,给你一个惊喜”。经过一天的谜事活动就进入晚餐,彭志浩先生坐我边上,悄悄地推了推我的后腰,我转身一看,看见两本书。彭志浩先生介绍说:“自2014年至2024年这十年间,您给我们“苏州灯谜”公众号45篇文稿,我们将您提供的文稿编纂成《苏州灯谜》公众号谜文集 ()。这是对平台特约撰稿人的一份敬意。”一个城市为另一个城市的作者编纂谜书,这在灯谜界恐怕是第一次。这举措令我激动,令我高兴。感谢苏州,感谢苏州师友。










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出品 | 苏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谜学分会
制作 | 苏州灯谜融媒体编辑部
编辑 | 渔夫

苏州灯谜
中华谜友集聚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