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城市的灵魂,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我市紧紧围绕“在共同富裕中实现精神富有,在现代化先行中实现文化先行”目标,聚焦“建功立德”精神,以“德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助推文化设施提档升级、文化服务提质增效,人民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何为文化特派员?文化特派员是具备高水平文化素养及文化特长的个人,被派往基层指导开展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是我省宣传思想文化领域的一项制度创新。
“一个视频里有哪些基本元素?画面、声音、文案、音效等叠加起来效果会有什么不同?”今年8月,省级文化特派员陈云走进航头镇航川村,为当地村民们带来了生动的摄影培训。课堂上,村民们听得津津有味。通过提高村民的审美素养和拍摄技巧,帮助他们把特色农产品、乡村文化利用新媒体给推广出去。
2024年文化特派员创新机制实施以来,我市在省、杭州市两级4名文化特派员的基础上,通过“社会招+部门派+外面引”模式,遴选12名建德市级文化特派员,总计16名。为进一步壮大文化特派员队伍,我市创新“文化特派员和他的朋友们”,成功吸纳30余位文化特派员的文化朋友们参与到为基层提供优质文化服务的队伍中来。创新“文化特派员AB岗”,为16位文化特派员1:1配置专业对口的B岗人员,协助文化特派员开展各项文化活动,确保文化项目连续性。
△文化特派员吴伟凡(右2)带领村民在卧龙胜境景区开展写生创作
打造“一村一品”,我市共形成涉农文旅融合、产业互助、文化遗产保护、文创开发、移风易俗等16个文化特派员项目,并以文化特派员为总牵引,整合市镇村、派出单位等资源,全力助推项目。如12月9日,下涯镇之江村文化特派员张红借助派出单位资源,在之江村文化乡集内成功举办“征程·奋进——王小川摄影主题展暨下涯风采·乡村振兴影像展”,为之江村摄影产业的发展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通过文化特派员这一载体,推动文化资源、服务下沉,集中力量干好“优质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这件落在群众心尖的民生实事,实现“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目标。
“文化乡集”,是以农村文化礼堂及周边为主平台,通过“精准摸排需求+整合文化资源”,让礼堂从单一功能向综合体转变,有效满足基层多层次多元化文化需求,吸引群众来赶“文化集”。
融合全市25家部门资源,形成467项服务“大菜单”,根据村民集聚程度、人口结构,精准靶向输送文化服务……今年以来我市文化乡集聚焦精准化集资源,让服务既集成又精准。通过建立、完善基层文化服务协商机制,以村或片为单位,邀请村民作为协商对象,引入文化特派员、文艺村长参与讨论,真正“问出”百姓愿意来文化礼堂的新办法。此外,还按照“一集一特色”,将全市229个文化礼堂加注“礼堂标签”。
△文化特派员许倩在钦堂乡文化乡集开展尤克里里教学
“文化乡集”模式让村民少跑腿,一站式享受文化服务。村民在哪,服务便送到哪,村民哪多,服务就针对性给的多,实现文化服务的共享。广大文艺工作者积极响应,主动加入,乡集成为其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越来越多村民成为文化生活的主角。
“德润建德·17出发”服务直通车:
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为优化服务资源下沉机制贯通基层服务最后一公里,把城市优质资源贯通到农村基层,今年我市创新推出了“德润建德·17出发”服务直通车,打造“群众意见掌握—需求分析—资源匹配—服务集成送达”的新型基层服务模式。
服务直通车每次服务承载约10余名服务人员,提供不少于7种的服务项目。今年5月,“德润建德·17出发”服务直通车正式通车,为偏远山区的群众提供理发、诊疗等志愿服务活动,把优质服务资源送达偏远山村。
服务直通车功能不断完善,服务也变得更加精准多元。到了今年11月服务直通车驶入杨村桥镇龙源村时,随车而来的有草莓专家、医生、电力工人、消防员,还有从大同镇赶来龙源走亲的婺剧班等等。龙源村党总支书记方志元喜出望外,他们带来的服务项目,都是他之前向镇里反馈的村民所需。
接下来,我市将继续用好省、杭州市等上级文化资源,注重与本市现有载体的整合,总结提炼建德经验和做法。同时继续迭代原有品牌和载体,不断深化内涵,拓展外延,扩大影响,提升层次。
记者/邓建勇
编辑/唐添琪
一审/方滋
二审/胡燕群
终审/吕冰峰
----<更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