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县•古会】您想看看100多年前的正月古会吗?

民生   2025-02-04 18:01   山西  


阅尽世间繁华

方知璞真最美


看遍繁华不见你

只缘你在百年前


千年古村前北会

一年一度的正月古会

如一位世纪老人

带着百年的沧桑与荣光

乘一叶扁舟

沿黄河

迎春风

越春凌

与您相会在蛇年的春天

向您祝福

记忆中的古会还能再见到吗?

当然能! 

请到兴县瓦塘镇前北会村。



前北会村2025年正月传统古会分两部分进行,请看清是两部分。


第一部分:正月11日应县文旅局邀请,去裴家川口村参加“社火摆供”展演 ;

早8点从前北会村出发;

8:30开始安装布置牌楼、供品;

10:30开始展演。

第二部分:前北会村正月14—15日

正月14日:

上午

8:30——9:00迎佛;

9:30——11:30起会。

下午:

14:00竖老杆,升刘字大旗,中途穿插黄河锣鼓队表演;

19:30转九曲。

正月15日:

8:30——10:00迎茶;

10:00——12:00迎供、摆供;

下午:锣鼓队表演;

19:00转九曲;

20:00转火龙。

从正月初七开始制作摆供用品,欢迎爱好者前来观赏、指导!

为了服务好前来赶会的亲朋好友,我村从正月初七起就起灶,古会期间前来的亲朋好友、贵宾贵客一律免费就餐、住宿!

竭诚欢迎您的到来!

     

 

 

 

 


相关资料:一

前北会村位于兴县西北角,黄河东岸,与陕西神木隔海相望,北与保德县相邻。前北会村传统“社火摆供”历史悠久、覆盖面广,是兴县黄河沿岸传统社火文化的“活化石”。
据村里老人口口相传,前北会村“社火摆供”起源不迟于晚清,由于北会村历来有崇文尚礼的优良传统,加之外出经商做事者居多,因此客观上为这一传统技艺的辐射和推介起到了积极作用。受前北会村这一传统的影响,兴县境内西川一带如瓦塘、裴家川口村、都有类似社火活动,甚至村对面黄河西岸的神木县马镇村、葛富村、合河村都受其影响,社火摆供一直延续至今。
前北会村正月传统人口平安古会固定在正月十四、十五、两天举行,以求风调雨顺、人口平安。届时鼓乐演奏,有转火龙、转九曲、摆供、放朝灯等传统习俗,其中尤以正月十五上午的摆供甚为隆重。先将做好的供品固定到桌子上,一共32 桌(取义佛教中“佛陀”32 种庄严相,寓意天人要合一、共福共安)。两人抬一桌,前有鼓乐队、彩旗队开路,沿村主要街道缓缓而行,村中男女老少夹道围观,然后抬至释迦摩尼佛堂前按次序摆放好,至午饭前由会首将主要供品分予众会手,其余供品供现场观众抢而食之。
从正月初七开始,就要开始制作供品。因为工序复杂,一般由七人以上才能配合制作而成。原料主要以上等小麦面粉为主,用水、食盐、蜂蜜按一定比例和成面团,然后擀成大约 5 毫米薄厚的面皮,将已传承百年之久的样板纸覆盖于面皮上,用小刀按图纸裁切好,用食品红勾勒出图案外轮廓,然后放入平底锅中用胡麻油油煎,趁热取出,压平,趁热将其固定到架子上。其余供品用糕面、莜面、棉花、彩纸等精制而成。
由于使用图纸是百年前传承下来的老图纸,做法也百年基本未变,因此前北会村的“社火摆供”中的主要供品原汁原味再现了百年前的风貌。在兴县乃至陕北地区都是独一无二的。“社火摆供”起初主要是用于祭祀,因为前北会村有千年石窟一座,内雕有释迦摩尼和胁侍菩萨三尊佛像。现已逐步演变成一种文化活动。
相关资料:二
黄河流经兴县的第三个村子便是在县域内小有名气的瓦塘镇前北会村。黄河到这里河道变宽、水流舒缓,两岸峭壁雄峙而立,石崖上水蚀浮雕肆意挥洒着桀骜不驯的野性,巍峨中不乏诗意的柔婉,钟山川之灵气,毓人文之秀美。正是这样得天独厚的自然人文环境,孕育了一代代前北会人宽广的胸襟与不竭的智慧。
  一、文物古迹
前北会村的刘氏家族因崇文尚礼、人才辈出,在本县西川一带甚有名气,县人称赞前北会村“狗咬三字经,鸡叫千字文”,这充分说明前北会村作为历史文化名村在兴县有着广泛的认可度和知名度。当时的前北会村依托黄河,交通便利,南来北往的人较多,信息来源广,村民见多识广;广袤的肥田沃土完全可以满足三餐之需,黄河岸边遍布枣树,变买红枣提供了手头余钱,也为接受教育提供了条件。当时村里广开私塾,就是最贫困的人家也让孩子念冬书(冬季农闲时候让孩子接受教育),文化人多了,自然走出去的人也多,所以就有了“犬吠三字经,鸡鸣千字文”的美誉。
       村里在清朝时曾出过秀才,距村3里的地方有处地块叫碑楼河,有一破旧牌楼,现已无存。据说就是后畔上一支祖上二子、四子曾中秀才后,为彰其功德修建的坟地。
        村里现存遗址有烽火台、佛殿庙、龙王庙、老爷庙、五道庙、山神庙、九曲灯场、阎锡山河防工事、国家机电部测量站等遗址。
       其中保存最好的烽火台,由粘土、石灰、细沙夯制而成,虽经岁月的侵蚀至今屹立不倒。与裴家津烽火台遥相呼应,在战乱年代,发挥过重要作用。
       其次就是佛殿庙。相传,前北会村佛殿庙始凿于北魏时期,地处龙脉福地,因山利势,凿石为窟。内刻释迦牟尼佛像一尊,主像两侧刻二肋侍佛祖,庙外韦陀将军护守阵地。庙内壁画相连,美轮美奂。二O一七,本村信众投入资金九万余元,将古庙修缮一新。
  

 

 

 二、一些传说
      (一)刘登雾起义
       前北会《刘氏家谱》第一世祖刘登云、刘登雾弟兄二人,刘登云生卒不详。如果按繁衍一代25年推算,大约生于17世纪40年代(约164?年)左右。当时正值明朝灭亡清军入关,李自成大顺政权入主北京之际,国家战乱不断,民不聊生。其弟刘登雾,相传力大过人、颇有武功,曾趁乱组织乡勇起义。传说他骑扁角青牛,沿黄河一路北上杀至河曲县,后因兵败折返本村。
      (二)九曲灯场的传说 
       据村里的人讲,村里很早就有转九曲的习俗,最初的场地选在河滩上,第一天请相师选中场地,插了一个木桩,结果第二天早上不见了,村人遍地找寻,结果在村南面的龙头圪尖上找到了,而且奇迹般地插好,村人甚感奇异,于是就把场地定在了现在的位置。

     
  (三)滴水崖的传说
      在离村5里的大石山脚下,有一个天然形成的凹进去的小石窟,常年有水从石缝隙中渗出,村里人把它叫滴水崖。相传以前滴水崖下有一股很大的清泉汩汩冒出,灌溉着周围几百亩枣树地。泉水中有一对鲤鱼,赤睛金鳞,口衔避水珠,保护着万家川(从前北会村到前南会村沿黄河岸边)几万亩的枣树地不受黄河水患的侵蚀。相传这块地一耧播下去能打八石黍子,可见这地块特别长。话说从南方云游到此的一术士,得知消息后,找到邻村一个赖痞,欲买宝鱼。赖痞经不住利益诱惑,以几两银子将金鲤卖给术士,只见术士拿手巾将两条金鲤一包就飘然而去不见踪影,赖痞看着手里的银子一声狂笑,一命呜呼。周边村子里至今还有“鲤鱼摆尾,笑死赖痞”的说法。至此以后,黄河水东侵,冲走了万家川几万亩枣树良田。

三、传统文化活动
     (一)正月古会
       正月十四至十五共两天,为人口平安会,鼓乐演奏,有摆供、转火龙、转九曲、放朝灯等传统。

  (二)虫蝻节
       每年的三月初六,是前北会村举办传统古会的日子。这一活动由古老的“虫蝻节”演变而来。因前北会村遍地是枣树,一直是村民赖以生存的主要经济来源,过去由于缺少科学的治理枣树病虫害的方法,于是通过举办这样的祭祀活动,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并一直流传至今。
  如今古会早已失去传统的意义,逐步演变成为族人聚会,满足外出游子思乡情结的一种文化活动。

 

  (三)祈雨
       大旱之年,村里德高望重的人会召集几村民,牵着羊(有时也用猪)、鼓手相迎去“礼牲”。一大早用送饭罐子舀些清凉的山泉水,头上戴着用柳条编成的柳帽,去离村五里的龙王庙祈雨。大意是先向龙王诉说久旱无雨,祈求天降甘露,普度众生,并表达以羊敬献。如果羊在祷告后浑身发抖,就是表达神已接收。然后用铜钱打卦,问什么时候有雨,据说特别灵验。


来源:映像兴县


印象兴县
【兴县在线】改名为【印象兴县】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