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来信!九旬父亲在公厕中差点瘫倒…好消息来了,已改造1393座

时事   2024-11-20 16:26   上海  
公厕虽小
却是百姓身边
直观反映城市文明
温度和精细化管理水平的一扇窗

最近的静安雕塑公园好不热闹,到公园里游憩的、来看国际雕塑展的、前往上海自然博物馆的,三波人群齐聚,若按照以往的环卫公厕配置,很可能发生这样的一幕:带着儿子的妈妈、带着女儿的爸爸,长时间守在厕所外,苦等一个厕所内没有人的间歇,当成临时的第三卫生间来用。

改造好的“望樟驿”公厕在适老适幼化上下了功夫,兼顾各类如厕人群的需求,少了尴尬,多了体贴入微的温度。

今年,“环卫公厕适老化适幼化改造”列为上海市为民办实事项目,年内计划进行1200座环卫公厕的适老适幼化改造。

记者今天(11月19日)从上海市绿化市容局获悉,今年截至10月底,上海已完成1393座环卫公厕的适老适幼化改造,并有1615座环卫公厕24小时开放,约占全市环卫公厕总量的54%。


细节惊艳又温暖

今天中午,抱着孙女的邱先生打算离开公园前上个厕所,被“望樟驿”公厕惊艳到了:大堂平铺了洁白的小块马赛克地砖,设计成斜坡的透明玻璃屋顶上流水潺潺、冲走落叶,宽敞的第三卫生间用手在感应器前一挥就自动打开,专为孩子设计的迷你马桶、降低了高度的洗手盆、给婴儿换尿布的盖板……适幼化设施一应俱全。

更让他惊喜的是小便间,墙上设有折叠座椅,这样就不用担心孙女在他如厕时乱跑,也不用担心把孙女放在大堂无人一直照看。

“望樟驿”公厕管理员告诉记者,公厕改造前是公园厕所,设计时欠缺考虑,在实际使用时遇到很多问题,尤其是成年人带着子女进入异性卫生间如厕的问题,老年人需要的防滑扶手和坐便器也不够。这次改造后,“望樟驿”公厕设有三个坐便间、两个蹲位间、一个第三卫生间、一个小便间,除了增设的适幼化设施,还考虑到老年人的需求,将坐便间、蹲位间的宽度从90厘米放大到1.2米,多出来的空间就是为了加装扶手。

“开放近两个月来,这里日均有一到两千人如厕。”公厕管理员说,平日里来这座公厕的人以在附近上班的年轻人和住在附近的老年人为主,人数差不多对半开,来如厕的老人大多为在附近晨练或夜间散步的周边居民。在晚上,还会集中出现以家庭为单位的散步群体。周末或法定节假日,来逛公园和自然博物馆的人明显增多,各种需求交织在一起,更加考验公厕的功能性设计。目前来看,高峰期除了一些厕间会排队,没有发生常规如厕需求未被满足的情况。

据悉,静安区共有123座环卫公厕,去年完成了其中18座的适老适幼化改造,今年又梳理了新一批改造名单,目前已全部完成改造。

为满足不同区域、场景、功能、群体的需求,今年以来,全市除了推进环卫公厕的适老适幼化改造和24小时开放,还在2500余座环卫公厕提供免费厕纸,1700余座环卫公厕提供热水洗手。同时,推广深度保洁除臭、试点自动化无人保洁、探索建设“潮汐厕间”或通用厕间等。

“望樟驿”公厕内的第三卫生间。陈玺撼摄

自动化无人保洁设备正在浦东、闵行等区的部分公厕试点,可以替代60%的人工,让公厕管理更高效。陈玺撼摄

由使用者说了算

哪些公厕需要进行适老适幼化改造?并不是管理部门“拍脑袋”决定,而是经过实地调研,由使用者说了算。

近期,陆家嘴西路滨江大道路口和福山路上的两座移动环卫公厕改造了蹲便器,换成了坐便器。这样改造,就是因为在设计阶段,环卫部门在周边的居民区做了功课。

“老年人最看重坐便器和扶手,在走访调研中,我们收到的主要建议就是强化这两项。”浦东新区市容景观管理事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有一封人民来信让他印象深刻,在信中,一位市民说自己父母八九十岁了,年纪大了肠胃控制能力弱,每次外出去菜场、医院,进公共厕所都是蹲坑,坐便器太少了,有一次,她的父亲蹲久了站不起来,差点瘫倒。

只有走到现场,才能获得真知灼见。“一厕一方案是我们始终遵循的原则。”上海市市容环境质量监测中心公厕管理科科长宋刚坦言,相当数量的公厕存在设计、建设、管养的“一刀切”问题,这对使用者缺乏基本的了解和尊重。

宋刚举了一个旅游景点附近公厕的例子:“拍脑袋,都认为有许多孩子来如厕,有必要做足适幼化改造,实际调研却发现,一周来上厕所的孩子只有两三个,设婴儿尿布台有点多余,还不如多装一个洗手盆。”

对于“蹲便”和“坐便”的看法,也因为调研发生改变。“我们以为居民区周边的公厕应该多放一些蹲便器,考虑到大家更看重卫生,实际情况却相反。”宋刚表示,好几个老龄化小区附近的公厕被要求多设一些坐便器,老人普遍反映蹲便器用起来太累,只要管理员勤于保洁,坐便器的卫生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记者从多个区的市容环境卫生部门了解到,每一座环卫公厕在改造前召开座谈会或开展走访调查,征求相关方面的意见,已经成为一种习惯。“目前并没有强制要求各区这样做,但征求公众意见、因地制宜改造,可以避免走弯路,管理部门和设计单位都意识到了这点。”宋刚表示,每个季度,各区都要将环卫公厕的更新信息上报市级主管部门,需要进行适老适幼化改造的公厕都必须注明理由。

来“望樟驿”公厕的老年人相当多。陈玺撼摄

改造后的移动公厕“改蹲为坐”。 浦东新区市容景观管理事务中心供图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原创稿件,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作者:陈玺撼
微信编辑:Rong
校对:Wing

解放日报
知上海,观天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