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寒假预习 | 五年级下册必背内容提前掌握(可下载)

教育   2025-01-13 08:46   四川  


第一单元

1.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①夜绩麻②,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③供④耕织,

也傍⑤桑阴⑥学种瓜。


注释:

①耘田:在田间除草。

②绩麻:把麻搓成线。

③解:理解,懂得。

④供:从事。

⑤傍:靠近。

⑥阴:树荫。


译文:

白天在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线,村里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

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荫下学着种瓜。

2.

稚子①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②,

彩丝穿取当银钲③。

敲成玉磬④穿林响,

忽作玻璃碎地声。


注释:  

①稚子:幼小的孩子。

②金盆脱晓冰:早晨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

③钲:一种金属打击乐器,形状像钟,有长柄。

④磬:一种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


译文: 

小孩子早晨起来,将金属盆中的冰取出来,用彩线穿起来当钲来敲。

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样穿越树林,冰忽然落在地上,发出像玻璃一样的破裂声。

3.

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①,

山衔落日浸寒漪②。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③信口④吹。


注释:  

①陂:池岸。

②漪:水中的波纹。

③腔:曲调。

④信口:随口。


译文:

绿草长满了池塘,池塘里的水几乎溢出了塘岸,远远的青山,衔着通红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水中,闪动着粼粼波光。

小牧童横坐在牛背上,慢慢地朝家而去,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不成调的曲子。

4.

游子吟①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②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注释: 

①游子:指离家远游的人。吟:诗歌体裁,这里表示吟唱、吟诵。

②意恐:心里担心


译文:  

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

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唯恐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

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第二单元

1.

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译文:  

寂静的山谷中,只有桂花在无声地飘落。夜半更深,万籁俱寂,似空无一物。

明月升起惊动了山中栖鸟,它们在春天的溪涧里不时地鸣叫。

2.

从军行①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②。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③终不还。


注释:  

①从军行:乐府曲名,内容多写边塞情况和战士的生活。

②玉门关:古关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

③楼兰:西域古国名,这里泛指西域地区的各部族政权。


译文:

青海湖上绵延的云彩使雪山暗淡,一座城池遥望着玉门关。

黄沙漫漫,将士们身经百战,铁甲被磨穿,不攻破楼兰城坚决不回家。

3.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①东入海,

五千仞岳②上摩天③。

遗民④泪尽胡尘⑤里,

南望王师⑥又一年。


注释:  

①三万里河:指黄河。“三万里”形容很长。

②五千仞岳:指华山。“仞”,长度单位。“五千仞”形容很高。

③摩天:碰到天,形容极高。

④遗民:指在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百姓。

⑤胡尘:指金统治地区的风沙,这里借指金政权。

⑥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译文:  

三万里黄河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华山高耸接青天。

金统治地区的南宋人民在暴政下已欲哭无泪,日夜盼望官军来收复失地,盼了一年又一年。

4.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释:  

①剑外:指作者所在的蜀地。

②蓟北:泛指唐朝蓟州北部地区,当时是叛军盘踞的地方。

③却看:回头看。

④妻子:妻子和孩子。

⑤青春:指春天。


译文: 

剑外忽然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刚刚听到时鼻涕和眼泪洒满衣裳。

回头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点忧愁的样子,(我)胡乱地卷起诗书欣喜若狂。

在晴朗的日子放声高歌痛饮美酒,趁着明媚春光与妻儿一同返回家乡。

就从巴峡穿过巫峡,经过了襄阳后再直奔洛阳。

5.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译文:   

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折杨柳》曲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6.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译文:   

友人在黄鹤楼与他辞别,在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孤船的帆影渐渐消失在碧空尽头,只看见滚滚长江向天际奔流。


第六单元

自相矛盾①

楚人有鬻②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③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④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⑤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注释:

①本文选自《韩非子·难一》。

②鬻:yù,卖。

③陷:刺破。

④或:有的人。

⑤夫: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


译文:

    楚国有个卖盾和矛的人,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无比,没有什么东西能够刺破它。”又夸耀自己的矛说: 我的矛锋利极了,任何坚固的东西都穿得透。有的人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刺你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那人不能回答。不能被刺穿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日积月累

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

及笄:指女子年满十五岁。

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

而立:指人三十岁。

不惑:指人四十岁。

花甲:指人六十岁。

古稀:指人七十岁。

期颐:指人一百岁。


第七单元

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译文:  

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杜鹃一声声啼叫在如烟如雾的蒙蒙细细雨中。

乡村的四月正是最忙的时候,刚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第八单元

杨氏之子①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②。孔君平诣③其父,父不在,乃④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⑤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⑥家禽。”


注释:

①本文选自《世说新语·言语》。

②〔惠〕同“慧”。

③〔诣〕拜访。

④〔乃〕就,于是。

⑤〔示〕给……看。

⑥〔夫子〕古时对男子的敬称,这里指孔君平。


译文:

    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访他的父亲,恰巧他的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日积月累

①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

②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

③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孟子》

④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

⑤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朱子语类》


译文:

①君子看重的是道义,小人看重的是利益。

②君子心胸开阔,神定气安;小人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③见到遭受灾祸或不幸的人产生同情之心,是仁的开端。

④不义的事情干多了,必然会自取灭亡。

⑤一个人有了羞耻心,就能不做那些不该做的事情。



【夸克网盘】资料下载:

https://pan.quark.cn/s/1f613f2fa28a


如有需要可以添加微信

获取更多语文教学/学习经验




“关注我,共享生活中的每一份灵感与乐趣。”



可乐小天才
分享学生习作,偶尔说说写作方法~
 推荐账号,扫码关注
推荐账号二维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