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思政课丨走进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纪念馆

政务   2024-12-02 20:52   江苏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大思政课”拓展全面育人新格局,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推动青年民警更好了解国情民情,坚定理想信念。南京铁路公安处举办以“行走的思政课”为主题的优秀微课程作品征集活动。现将部分优秀作品进行展播。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纪念馆


一、纪念馆概览
当我们怀着崇敬之情走进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纪念馆时,仿佛时光倒流,回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纪念馆内,珍贵的历史图片、沧桑的实物展品以及逼真的场景复原,生动展现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的英勇战斗历程和不朽功绩。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纪念馆分为门厅、导厅、瞻仰厅、陈列厅、报告厅五部分。导厅内陈列着张爱萍将军1963年在如皋烈士馆题写的七律诗:“碧血遍染江淮间,丹心永照桑麻田。万紫千红春长在,英雄儿女笑九泉。”瞻仰厅内陈列着如皋籍4000名烈士的英名铜牌和200多位烈士的遗像。陈列厅内用电动图片、照片、革命历史文物等再现了如皋革命历程和先烈们的光辉业绩。

二、多媒体展示区
纪念馆的多媒体展示区通过震撼人心的影像资料,让参观者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当年战争的残酷和红军战士们的坚定信念。他们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在艰难困苦中坚守初心,为了革命的胜利不惜牺牲一切。

三、红十四军的历史与贡献
20世纪二三十年代,通海如泰地区是国民党统治的腹心地带。1930年初组建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是江苏省境内唯一的一支中央序列红军。在中共通海特委的领导下,红十四军驰骋苏中8县,历经大小战斗近百次。红军主力2000多人,赤卫队数万人,不屈不挠斗争了7个多月,在游击区内打土豪、分田地,建立苏维埃政权,开展革命游击战争。中心根据地约120平方公里,被列为全国15块红军游击区之一。
红十四军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在江海大地上播下了武装斗争的火种,在一定程度上延滞了国民党对中央苏区根据地的大规模围剿行动,对中国革命战争发展作出一定的贡献,并为后来新四军东进和苏中七战七捷打下坚实基础。

四、红十四军的革命精神
1930年3月至9月,红十四军进行了近百次战斗,形成了通海、如泰两大游击区,地跨启东、海门、南通、如皋、泰县、泰兴、靖江等县,中心根据地面积约120平方公里,主力部队发展到2000多人,参加赤卫队、自卫队等武装斗争的群众在8万人左右,活动区域的人口约100万,推动当地土地革命和苏维埃政权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尽管存在的时间不长,但红十四军留下了一个又一个可歌可泣的故事,培养出张爱萍、刘瑞龙等一批党的高级领导干部,在苏中大地上播下了革命斗争的火种,为以后新四军东进建立抗日根据地和解放战争时期苏中七战七捷打下了坚实而广泛的群众基础。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对红十四军作出评价:“活动于通海地区的红十四军,与全国其他红军武装一样,在敌人统治薄弱的农村,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游击战争,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从而打破了敌人多次进剿,壮大了自己,巩固和发展了苏区……对中国革命战争的发展均有不同程度的贡献。” 

五、传承红色基因,奋斗新时代
全体南通西所民警将铭记这段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将红军战士们的英勇无畏和坚定信念融入到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同时,也要通过各种形式,将红色文化传递给更多的人,让革命精神永放光芒。
同志们,让我们以红十四军的革命精神为指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在日常工作中进一步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左右,自觉践行上海铁警精神,在新时代新征程上齐心协力、顽强拼搏、无私奉献,为南京铁路公安和队伍建设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视频:毛新风、殷慧俣

编辑:张宣

审核 :周春青、徐成

本期来源:南通西站派出所

投稿邮箱 :2725531258@qq.com

南京铁路公安在线
本处管辖江苏铁路安全、畅通重任,愿以此平台与您加强交流,改进工作,为您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