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字怎么读?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围”字有一种读音:wéi
“围”字的含义
口部,全包围结构。
【围田】动词,在洼地筑堤挡水护田;名词,挡水围堤内的田地。
【基围】广东近海的田地,为防御水患,在周围修筑堤围。
不一样的基围水利工程
为了防洪御灾,千百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堤坝不断兴建和完善,形成了完善的堤围体系。特别是在唐末以后,岭南人口南迁至珠江三角洲地区,出于对土地的需求,人们开始在地势较低的地区开垦田地,筑堤障水成必然之势,桑园围由此诞生。
桑园围成围沿革示意图
桑园围始建于北宋徽宗年间,历史上因种植大片桑树而得名,是中国古代最大的基围水利工程,集围垦、灌溉、防洪、抗旱、交通、运输、养殖等多种功能于一体。
围、窦闸和河涌是构成桑园围的关键工程,巧妙利用西江和北江之间的水位差,把握时机,关闭窦闸,便可拒水入围,开则自流引水入围或排水出围。桑园围正是靠着这三大关键工程设施实现了引水灌溉、排水除涝、防洪挡潮、维系生态的效益。
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之一”的民乐窦
桑园围因围垦灌溉而“生”,因合围防洪而“盛”。桑园围修筑后,防洪排涝自如,水稻种植面积迅速扩大,成为“粤东粮命最大之区”。每逢大旱之年,周边许多地方农田无法耕作,据《桑园围志》记载:“而围民早已得水灌溉,翻犁播种,踊跃春耕。”
桑园围
在历史演进过程中,桑园围还衍生出丰厚的地域文化,将水神崇拜与农事年节密切结合。每年端午节来临时,当地民众举办的扒龙舟赛,大都是在围内的河涌进行,这一节庆活动经久不衰,延续上千年。
2020年12月,佛山桑园围成功入选第七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成为我国首个以基围水利为主体的世界级遗产。
来源:中国水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