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书写现代海洋城市建设新篇章

政务   2024-12-12 19:49   上海  


上海书写现代海洋城市建设新篇章


2024年,上海市海洋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十二届上海市委五次全会工作部署,充分发挥现代海洋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协调作用,聚焦重点领域,坚持陆海统筹,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取得系列进展。海洋经济综合实力、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海洋资源环境保护水平、海洋治理效能持续提升,现代海洋城市建设加速推进,海洋强国建设示范基地向纵深发展。


强化顶层设计,扎实推进现代海洋城市建设


紧扣脉搏,擘画蓝图。今年7月,自然资源部印发支持上海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海洋城市意见的函,上海市海洋局主动对标先进,找准发展方位,充分借鉴国内外经验,准确把握目标定位,组织编制《关于支持上海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现代海洋城市的实施意见》,勾勒未来发展蓝图。


规划引领,科学布局。为进一步抓好现代海洋城市建设的各项工作,上海市建设现代海洋城市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印发2024年工作要点,发布现代海洋城市第一期工作简报。启动编制上海市海洋产业发展规划,开展上海海洋“十五五”规划预研、海洋规划体系研究等工作,不断健全完善保障海洋领域规划编制实施。


统筹协调,强化基础。上海市海洋局首次发布上海现代海洋城市发展蓝皮书,出台《上海市海洋经济统计调查制度》,完成浦东新区海洋经济创新示范后评估,深化海洋地方性法规立法调研,开展现代海洋城市智库建设。配合编制完成首支覆盖全市场的中国海洋经济股票价格指数,并成功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落实解决“雪龙”号临靠事宜,成功举办首届上海现代海洋城市发展论坛,为现代海洋城市智库揭牌,成立上海现代海洋城市高校联盟,联合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成功主办“中国极地考察40周年成就展·上海站”活动。

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浦东新区的临港新片区


聚焦重点产业,不断加强海洋科技创新能力


在海洋先进制造业方面,上海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彰显出在海洋先进制造领域的创新力和竞争力。自主研发的B型舱液化天然气围护系统首次实现首台套工程应用;全球首套全流程船用碳捕集系统研发成功;全国首例 MOSS球罐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LNGC)改装浮式储存和再气化装置(FSRU)项目交付。上海市海洋局大力支持绿色燃料、电动船舶发展,推动全球首艘氨燃料动力集装箱船订单落地上海。

世界级海洋装备岛—长兴岛
海洋科技同样蓬勃发展。中国首台25米主动式波浪补偿栈桥完成模拟风场试验,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深海重载作业采矿车“开拓二号”海试水深突破4000米;首艘大型海上风电多功能运维母船核心设备实现100%国产化;首套金枪鱼智慧渔情预报系统“海鹰AI”、首款智能软体仿生鱼“文鳐”正式发布,标志上海在海洋新兴技术研发与应用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灯火通明的长兴岛造船基地
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从吴淞口国际邮轮港码头开启商业首航,为海洋文旅产业注入新活力,推动海洋经济多元化发展。今年前三季度,邮轮旅客运输量突破25万人次。


强化要素保障,持续提升海洋综合管理水平


上海市海洋局着力优化用海审批流程,服务重大项目用海,加强用海用岛要素保障,全力服务保障小洋山北侧、液化天然气、金山海上风电一期等能源、交通、水利等市重大工程用海,开展深远海风电试点项目申报前期工作,目前已配合自然资源部完成试点项目评审。


同时,全力服务保障互花米草治理等相关工程,完成上海市首次无居民海岛审批,进一步优化规范用岛审批流程,支持无居民海岛所有权登记,服务公益性项目用岛需求。全面落实长江河口海域重叠区域管理要求,统筹推进341个长江口历史续存项目处置,已完成219个。

临港海洋生态修复项目除治互花米草后,重现生态美
为规范用海秩序,印发出台《上海市用海项目监管工作方案》《上海市用海用岛疑点疑区监测核查工作方案》,进一步强化项目用海监管、疑点疑区监测核查和海岸线常态化巡查,推进海域动管、观测站网、执法装备和海洋综合保障基地等能力和体系建设,完善海洋数字化管理建设方案。完成2024年国家自然资源海洋专项督察迎检组织工作,持续做好海洋督察整改。上海市海洋局执法总队正式揭牌,水务海洋执法体制改革迈出标志性一步,开启了上海海洋执法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坚持陆海统筹,着力打造海洋生态和美空间


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是加强河海共管、深化陆海统筹、服务美丽上海和现代海洋城市建设的重要支撑。


2022年10月,上海市印发建设现代海洋城市实施方案,明确要求制定海洋生态保护修复行动方案;2023年1月,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本市长江河口海域重叠区域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实施长江河口海域、海岸线生态保护修复”;2024年3月,市政府召开建设现代海洋城市工作领导小组会议,要求系统推进长江口—杭州湾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加快出台海洋生态保护修复行动方案;2024年5月,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上海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分阶段推进杭州湾北岸临港、奉贤、金山海岸线和长江口海洋生态保护修复”;2024年7月,《中共上海市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充分发挥龙头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的决定》提出“健全海洋资源开发保护制度”“健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机制”“建立多元化生态保护修复投入机制”等重点任务……随着一件件政策的出台,上海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步履坚实、行稳致远。


近年来,上海市海洋局不断加强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先后建设了一批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在中央资金支持下,陆续实施了临港、奉贤2个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修复海岸线长度34千米,修复海域面积320公顷。同时,制定《上海市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验收管理规定》,初步构建了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作体系,取得了良好的生态、减灾和社会效益。


对标国内外先进海洋城市,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作仍存在系统谋划不足、全海域生态保护修复格局尚未建立、海洋生态系统稳定性有待增强、海洋生态减灾协同能力有待提升等问题。


为夯实建设美丽上海和国际领先的现代海洋城市的生态根基,上海市海洋局立足上海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实际,准确把握上海超大城市、特大河口海域生态资源特点,总结提炼临港、奉贤项目建设经验,重点聚焦长江口、杭州湾近岸海域海岛海岸线,编制完成《上海市海洋生态保护修复行动方案》,目前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为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提供指导。同时,扎实开展项目技术储备和申报,成功申报2025年度中央财政支持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力争2025年上半年开工建设。目前临港项目已竣工验收,奉贤项目已完工验收。


筑牢观测根基,全力构建预警预报立体网络


上海市海洋局始终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持续提升海洋预警预报保障能力,初步构建起海洋立体观测网,并将9个海洋观测站点正式纳入国家全球海洋立体观测网。不断完善防灾减灾服务,出台并落实处置海洋灾害专项应急预案,发布海洋灾害海浪警报73期、风暴潮警报19期;开展长江口水源地咸潮灾害预报服务,有效应对11次咸潮事件,发布水源地快报88期;开展临港、奉贤、横沙新洲、洋山港等重大工程和重点区域精细化保障预报,推送预报产品655期。

临港海洋生态修复项目新建海洋监测站
同时,不断提升预警预报精准度,持续推进横沙水务海洋专项,编制完成横沙地区海洋水文生态监测、变化环境下横沙地区滩涂资源演变趋势预测研究实施方案。完成典型海洋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灾害等10个专题21项监测任务,首次发布上海市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公报。


如今,上海市海洋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工程已顺利开工,河口海洋咸潮预警监测中心建设正在加速推进。


促进区域协作,共展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蓝图


为推动现代海洋城市建设实现新突破,上海市海洋局凝聚力量,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契机,推动沪浙两地签订沪浙涉界海域海上风电合作开发、上海液化天然气站线扩建、小洋山北作业区建设等合作协议,助推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建设;加强沿海城市海洋领域沟通协调,组织开展涉海企业技术交流、资本对接等活动。同时,与国家海洋信息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落实合作任务清单;与上海交通大学、致公党上海市委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谋发展,共绘蓝图。


海洋文化活动“多点开花”。顺利举办世界海洋日主场活动和上海海洋论坛,发布上海现代海洋城市发展蓝皮书,推进中国航海博物馆、上海自然博物馆等展馆海洋意识教育和科普教育基地建设与发展。发挥好“走进申海”公众号、“小海豚”志愿者服务队品牌效应,常态化开展海洋文化宣传与志愿服务。


年终岁末,是冲刺收官、开局起步的关键时节。上海市海洋局将倒排时间节点,抓好年度工作落实,紧盯近期海洋重点目标任务,发挥好现代海洋城市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协调作用,加强同上海市各委办局、重点涉海企业、科研院校等联系对接,汇聚发展合力,做好自然资源部对市支持函的责任分解和综合协调落实,开展上海落实海洋强国战略实施方案的跟踪评估;进一步细化完善海洋产业规划;印发出台并落实海洋生态保护修复行动方案,稳妥推进海洋生态修复项目。持续实施本市海洋观测网建设,加快实施海洋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工程。依托部属涉海单位力量,推进共建海洋科学数据中心长三角分中心和河口海洋咸潮预警监测中心,全力推动自然资源部、上海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落地落实,助力上海现代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展现上海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的责任与担当。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上海水务海洋
这里是上海市水务局(上海市海洋局)公众号。发布上海水务海洋权威资讯,提供微服务,普及水知识,传播水文化,真诚期待您的关注与参与。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