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从经济增长之“量” 看高质量发展之“质”

文摘   2025-02-12 12:42   陕西  

从经济增长之“量” 看高质量发展之“质”

——写在咸阳经济总量迈上3000亿台阶之际

全市经济总量迈上3000亿台阶,增速达到6.5%,增速居全省第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增长12.6%、10.7%、8%,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省第一方阵。

2月9日,在召开的咸阳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这组数字,格外亮眼。交出了一份亮眼给力、底气十足的成绩单。数字的背后,凝聚着全市干部群众砥砺奋进、敢于拼搏的艰辛实践,勾勒出咸阳大地活力奔涌的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转动2024年的咸阳发展卷轴,全市上下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加快落实一揽子增量政策和存量政策,着力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一幅经济稳定向上、产业结构向优、发展态势向好、民生福祉向暖的崭新画卷跃然眼前:

农业生产形势较好,粮食产量再获丰收;工业生产持续快增,能源工业贡献突出;固定资产投资持续较快增长,工业投资增长强劲,市场潜力加速释放,网络消费持续活跃;现代服务业增长较快,居民收入稳定增加。

咸阳的经济,一路奋力向前。咸阳的发展,一路书写辉煌。

向上 

彰显经济发展新优势


2024年元旦过后的首个工作日,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咸阳举行2024年一季度重点项目开工活动,427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741.32亿元,用大项目、好项目吹响了新年伊始的“冲锋号”。

作为促经济、谋发展的“关键一招”,咸阳在重点项目建设上“加压提速”。

5月16日至17日,举行开发区观摩和重点项目“晒比评”活动,奋力冲刺双过半。

11月6日,全市四季度重点项目建设推进暨空天关键装备及复合材料研发制造基地项目开工活动举行,共增开市县重点项目74个,总投资240.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9.2亿元。

从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到重点项目“晒比评”观摩活动,咸阳以项目建设带活高质量发展“一池春水”,奏响了砥砺奋进的最强音。

2024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10.7%。工业投资增势强劲,全年同比增长36.8%,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32.5%,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速达到84.3%。

皮带巷道机器人智能巡检、钻机打钻抽采瓦斯……2024年10月21日,走进位于彬州市的陕西彬长大佛寺矿业有限公司,调度指挥中心的数字化大屏上,实时显示矿山井下作业画面。

该企业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实现智能化决策和自动化协同运行,构建了煤炭开采智能化、现场作业自动化、固定设施无人化、运营管理信息化的智能化矿井新格局。

作为陕西省第二大高端能源化工基地和关中能源接续地,咸阳聚焦新能源发电、光伏、氢能等绿色环保可再生能源,打造了一批新能源新领域新技术新产业项目,让新能源和环保产业聚链成势。

2024年,全市能源工业贡献突出,增加值同比增长15.3%。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长17.6%,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增长14.3%。

“请进来”,也要“走出去”。去年,咸阳聚焦16条重点产业链、8条特色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和3条文旅产业链,强化领导带头叩门招商,积极策划主题招商,深化政企联动协同招商,扎实开展以商招商。2024年,纳统合同项目791个,合同引进资金1231亿元,为年度任务的132.95%,投资活力持续迸发。

好的营商环境是招商引资的“强磁场”,也是区域形象的“金名片”。

对项目,实行“保姆式”服务,纾困解难促建设;对企业,降本增效优服务,助企健康发展;对群众,化繁为简提效能,事项办结更便捷更高效……这些是2024年咸阳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招”,也是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硬招”。

咸阳持续擦亮“政府最诚信、企业最舒心、办事最高效”三张名片,引来众多企业共谋合作新空间。

经济稳步增长的动力还体现在持续释放活力的消费市场。

咸阳老街国风电音“嗨”声不断,福园巷子“奇十妙想 潮趣国庆”国潮奇幻演出循环上演……去年国庆假期,推出特色文旅活动80余项,不断满足广大游客假期文旅消费需求。

陕西·淳化荞麦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暨第三届淳化荞面饸饹文化旅游节举行,丰富多样的活动、精彩纷呈的节目、紧张激烈的比赛,不仅让游客群众品尝到淳化饹的独特美味,也让一个充满烟火气、灵秀气、青春气的新淳化跃然眼前。

在各类活动载体“加持”下,2024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24.47亿元,同比增长8.0%。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4.3%,限额以上企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销售额同比增长37.4%。全市服务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0%。

放眼全市上下,扭住高质量项目“牛鼻子”,投资与消费加快增长,咸阳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稳中有进、优势彰显、再攀高峰”的喜人特点。

向优

打造产业集群新高地


2024年10月17日,在康惠制药药品研发生产基地项目车间,工人忙着巡检生产设备。该项目总投资7.3亿元,是咸阳现代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链重点延链项目。

现代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是咸阳传统优势产业,按照“一核引领、园区支撑、基地配套、数智赋能”思路,咸阳引进一大批重点项目,促进医药产业转型升级。

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咸阳也不断加快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的发展步伐。

上传打印文件,设置好打印参数,进行模拟打印,接着开始逐层打印……2024年12月11日,在咸阳经开区秦创原临空港的陕西金石三维打印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84台FDM三维打印机正在有序作业。

该企业的3D打印技术具有打印速度快、尺寸大、材料成本低的特点,实现了智能制造技术的全面覆盖,也将引领新材料成为园区主导产业,进一步延链补链强链。

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到新材料的研发与应用,在不断发展的进程中,咸阳加快打造“544”现代产业体系,抓好重点产业链、特色产业链建设,加大延链补链强链力度,做大做强“链主”企业、龙头企业和重点企业,夯实产业链基础,优化产业生态,打造产业集群,持续提升产业链核心竞争力。

目前,咸阳产业布局愈加清晰、优势产业愈加茁壮。

电子显示、装备制造、能源化工、食品、医药、纺织、建材等七大支柱产业撑起了咸阳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新型电子显示及半导体、输变电装备、太阳能光伏等16条重点产业链多点开花。202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6%。

与此同时,咸阳紧扣打造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重点任务,持续完善政策体系,加速创新要素集聚融通,培育壮大创新主体,优化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增添了新动能、注入了新活力。

围绕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型企业培育、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打破体制机制障碍,建立科技大使、工业科技特派员、“301”科创特区等创新制度。

鼓励“链主”企业制定新兴产业创新链图谱,支持开发区联合龙头企业搭建产业创新中心,加快打造优势领域创新产业集群,新型电子元器件及设备制造创新型产业集群、现代中医与民族药制造创新型产业集群成功入选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科技创新更离不开人才。

咸阳充分发挥科技大使、科技特派员作用,促进高校创新端与咸阳产业端深度融合。目前,已形成由科技经纪人、科技顾问、科技大使、科技特派员共同组成的“四支队伍”,规模3000余人。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咸阳新质生产力正在加快形成,经济发展的韧性持续增强。

向高

描绘农业发展新图景


时下,穿行在咸阳广袤的农村大地,一条条整洁平坦的水泥路、柏油路在乡野间纵横交错,一户户农家小院窗明几净,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后的村庄旧貌换新颜,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重农固本,安民之基。

2024年,咸阳以“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为目标,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通过创新机制、整合资源,以点带面、串珠成线,着力打造富有咸阳特色的宜居宜业和乡村,推进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制定出台《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方案》等文件,明确4方面21项重点任务和10项保障措施,明确了“任务书”和“路线图”。

各县(市、区)、各部门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基础设施提升、乡村产业提质、人居环境整治等15项乡村建设行动,助力“千万工程”见效成势,形成了上下联动和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

立足“土”,体现“特”,形成“产”,就大有“土特产”文章可做。

2024年8月23日,第九届中国果业品牌大会上揭晓了2023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等榜单,“咸阳马栏红”苹果品牌价值达到89.72亿元,位列榜单第四名。

前不久,一批总计83.9吨的咸阳优质苹果,从广西凭祥埔寨口岸出口至越南。咸阳苹果已经成为带动群众致富增收的“黄金果”。

去年以来,咸阳持续推进粮食、苹果、蔬菜、生猪、乳制品、肉牛肉羊、家禽、茯茶8条特色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全力打造绿色农业全产业链。“马栏红”苹果、茯茶等农业特色产品已经沿着丝绸之路经济带走出咸阳。

农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渔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明显上升,牧业、服务业稳步发展。2024年,渔业增加值1.19亿元,增长2.9%。

同时,咸阳将人居环境整治与乡村治理深度融合,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扎实整治农村生活污水,努力营造干净整洁、文明和谐的生产生活环境,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2024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56.23亿元,同比增长3.8%。其中,农业增加值367.38亿元,增长4.3%。全年粮食总产量185.83万吨,同比增长1.9%。

一组组数据记录了咸阳市农业农村工作的坚实足印,也勾勒出了一幅农业高质高效、农民富裕富足的新图景。

向暖

绘就民生幸福新画卷


全市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实现全覆盖;县镇两级人大票决实施的民生项目涉及教育、医疗、文旅、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交通、住房保障、环境保护等方面……2024年,咸阳市人大常委会持续提升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质效,将一件件民生“关键小事”办成了百姓心头的“暖心大事”。

一座幸福的城市,必有鲜明的民生底色。

2024年,咸阳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细一张张“民生清单”,兑现一条条“幸福账单”。

——看教育。出台基础教育发展24条措施,新增学位1.3万个、托位3400个,改扩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113个、公办幼儿园43所,改造农村寄宿制学校11所,市特殊教育中心、秦都城投时代小学等19所学校建成投用。

——看医疗。深化综合医改,建成县级急诊急救中心11个、市县重点专科59个,推行“一次挂号管天”等便民措施。147项医检结果全市互认,异地就医费用实现直接结算。24家医疗机构纳入西安专科联盟建设。

——看就业。城镇新增就业5.19万人,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4.6%、7.4%。举办招聘会超450场,提供岗位超26万个,让群众就业“饭碗”端得更牢。

——看文旅。实施文旅“引客入咸”行动,开通“咸阳文旅号”地铁专列,咸阳湖、咸阳老街、咸阳美食频频出圈。乾陵成功创建国家5A级景区,渭滨、古渡、钓鱼台公园全新开放。全市接待游客、旅游总花费分别增长16.6%、17.1%。

——看基础设施建设。打通渭河南岸河堤路等13条“断头路”,主城区新增停车位4600个、充电桩1200个。完成“水暖炕”改造18.8万个。推进主城区更新,东风路改扩建工程竣工通车,改造老旧小区177个、惠及3.1万户,建成雨污分流管网16.4公里,新建口袋公园7个,完成绿化面积43.3万平方米。

——看社会保障。新建养老服务中心25个。养老、失业和工伤三项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326万人、40.69万人、57.23万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覆盖率达到99.9%以上。主城区基础养老金、最低生活保障金与西安同标。

……

2024年,全市民生支出保障有力,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等民生支出分别同比增长13.1%、7.4%。

一桩桩、一件件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具体事,可见、可观、可触、可感;一大批民生项目从图纸上、规划里跃入现实,成为咸阳人民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幸福。

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如今,咸阳立足新阶段新要求,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改革,在开拓进取、追赶超越上下真功、见实效,继往开来勇攀高质量发展“新高峰”。

海报轮播


咸阳日报全媒体记者:陈飞 冯晓琬/文
编辑:陈静
审核:闫莉  签发:王鹏飞

声明:我们重视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图片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侵权的,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往/期/回/顾


▶动图速览 | 2025年咸阳市政府工作报告

▶咸阳市九届人大五次会议隆重开幕

奏响“春之序曲” 续写幸福答卷——市政府工作报告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


咸阳发布
传播党委政府声音,解读重大政策措施,提供服务资讯,倾听社情民意,回应社会关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