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屋建瓴
成语咸阳
【释义】
建:倒水,泼水。瓴:盛水的瓶子。把瓶子里的水从高层屋顶上倾倒。《成语大词典》释曰:“比喻居高临下,形势不可阻挡。”
【出处】
《史记•商祖本纪》:“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典故】
公元前202年,刘邦做了皇帝,论功封赏诸位功臣,改封韩信为楚王。第二年,汉六年(前201)有人告韩信谋反,刘邦本来就对韩信有怀疑,便借口“要游览云梦泽”,通知诸侯,皇帝沿途出外巡视期间到陈地会见诸侯,请诸侯到陈地相会。这其实是想要袭击韩信,韩信却并不知道。在刘邦将要到达楚国时,韩信就去谒见刘邦。刘邦当场就把韩信捆绑起来,放在随从皇帝后面的副车上。
大夫田肯知道此事后,拜见刘邦,说:有两件事特来祝贺:一是韩信的束手就擒;二是在关中建都,陛下可以牢牢地控制秦中(关中)。秦地是形势险要之地,周围有山河环绕,与关东有千里长的疆界被山河阻隔。如果关东拥有百万军队,那么秦地只需兵力二万就可以抵挡住(即“百二秦关’来历)。秦地地势这样有利,如果对诸侯用兵,就好像从高屋檐角的滴水器往下流水一样,居高临下,势不可挡。还有齐地,东有琅琊、即墨的富绕,南有泰山的险固,西有黄河的天险,北有渤海的地利,土地纵横各二千里。与诸侯的疆界被山水阻隔,超过千里。如果诸侯拥有百万军队,那么齐地只需二十万就可以抵挡住。所以说,齐地可以和秦地并称东秦和西秦。如此重要的地方,如果不是陛下的嫡亲子弟,就没有人可以派去做齐王了。”刘邦听出了田肯是婉转地为韩信求情,因为定三秦、平齐地,主要是韩信的功劳。于是,刘邦赦免了韩信,只将他降为准阴侯。
现在,成语“高屋建瓴”的词义早已变迁,几乎使人们忘记了它是从高处的屋檐翘脚往下注水的意思。一般多用于比喻洞察全局、指挥战争、领导工作中具有非凡的能力和气魄。
编辑:韩越
审核:闫莉 签发:王鹏飞
声明:我们重视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图片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侵权的,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