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龙去,灵蛇来
今天就是除夕了
终于盼来了乙巳蛇年
在此新旧交替之际
小编祝愿大家~~
新年快乐,巳巳如意!
瞧,此刻的古城扬州
已悄然变得很有意“巳”
街头巷尾、年俗物件里
究竟藏着哪些与“蛇”有关的小惊喜?
跟着小编一探究竟吧~~
扬州双博馆的门厅,迎面竖立着一件大型雕塑,这是仿五代双人首蛇身俑而制作,象征古代神话中伏羲和女娲的神秘现象。该五代木雕双人首蛇身俑1975年出土于扬州邗江蔡庄杨吴寻阳公主墓中,这是一件馆藏珍宝。
1975年扬州博物馆发掘的五代杨吴寻阳公主砖室墓,由于早年被盗,出土文物中仅存一批木制文物,其中,一件木雕双人首合体蛇身神怪俑,格外引人注目。这件神怪俑,通高23.8厘米,两端左右上方为侧面人首,两颈相交后,人首分别面向左右。人首双目垂闭,表情安详,长发飘逸。合体蛇身,呈圈状竖立。蛇身下置木制的长方形托扳,确保木俑竖立的姿态,整个神怪俑,呈现出简洁大方、深邃肃穆的随葬品典型风格。
双人首蛇俑出自《山海经》:“有神焉,人首蛇身,长如辕,左右首,衣紫衣,冠旃冠,名曰延雏,人主得而飨之,伯天下”。蔡庄五代大墓为杨吴皇室之墓,用双人首蛇身俑作陪葬物,意味着当权者死后仍企望拥有权力和富贵的思想。
在隋炀帝陵博物馆内,也可以看到“双人首蛇身俑”,但其并不是木质的,而是灰陶的。
2013年在扬州曹庄隋炀帝墓考古发掘现场,考古人员从墓中清理出了这件“灰陶双人首蛇身俑”。2014年4月,在隋炀帝墓入选2013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后,扬州举办了隋炀帝墓出土文物特展,“灰陶双人首蛇身俑”引发广泛关注。与扬州双博馆中“双人首蛇身木俑”相比,这件“灰陶双人首蛇身俑”的造型不一样,双人并没交缠而立,而是面对面,双手撑在地上,身体向上卷起,蛇身将他们连接在一起。
考古专家表示,新中国成立以来,扬州发掘了多座五代时期墓葬,蔡庄、三星和蚕桑的五代墓中均出土了人首龙身和人首蛇身俑。这种形象常见于汉画像石上,人首蛇身相交绕的,皆为伏羲、女娲像。在这些图像中,伏羲和女娲的神像都是被描绘成人体蛇躯蛇尾的形貌,他们或双手捧着太阳和月亮,或手中分别执着规和矩,下体的蛇尾有时也画成龙尾。
这件唐代的石线刻四神、星象图墓志盖放置在扬州博物馆藏瓷器展厅入口处,志盖中心有方格界,篆书阴刻“吴故陇西李氏墓志铭”,四周由内向外分别阴刻八卦图、十二生肖图及星宿图,四杀阴刻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又名龟蛇)四神图案。志盖盖题四周分别刻有十二生肖,其中就有蛇。其中三个动物为一组,共分为四组,四神纹饰被刻画在志盖的四杀中央,周围环绕盛开花朵,象征富贵吉祥。这一主题刻饰是唐代墓志的特征之一,一直延续到宋初。
焚香可以舒心养颜,放松减压,被古人誉为十大雅事之首,由此衍生出来的香薰文化绵延千年至今。
扬州双博馆馆藏的西汉“辟邪踏蛇铜熏”,被誉为“扬州国宝”,1989年在扬州西湖胡场7号墓出土,高9.5厘米,铜熏上雕铸着一只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神兽——辟邪。这只形似狮而有翼的硕大神兽,经过西汉匠人之手,完美地融入这小小的铜熏之上。
这件器体铸成了一个站立的辟邪状,身体作熏身,头、肩作盖,口、角、额均为镂空的,作为熏孔。此外,辟邪的双翼也巧妙地被雕铸在熏体上,双翼上饰有卷云纹,辟邪的四足抓踏着一条盘成“S”形的蛇,蛇头蛇尾缠绕到辟邪的腹部。该器构思精巧,铸造精良,是汉代铜器中的精品。
扬州老城区内,街坊纵横,小巷宁静幽深,因而有“巷城”的别称。蛇尾巷东接茂盛桥,西接蒸笼巷,其南部平行的道路为风箱巷。蛇尾巷较短,长约100米,由东往西延伸,最宽处约2米,尾部甩向南边,沿小巷走过,越来越细,最窄处约70厘米,仅容一人通过,是扬州最窄的小巷之一,也是扬州以形状命名的小巷,因巷形似蛇尾,故名,蛇尾巷同时也是扬州“十荤十素”小巷之一。
蛇尾巷虽然不大,但却是清代建筑的聚集地,如蛇尾巷6号民居、蛇尾巷11号民居、蛇尾巷12号民居、蛇尾巷13号民居、蛇尾巷17号民居等。
五福巷也曾叫过“蛇尾巷”
在扬州,还有一条巷子过去叫过“蛇尾巷”,这条巷子就是“五福巷”。
“五福巷”是东关历史街区内的一条巷道,其北起东关街,南至东圈门街,巷道全长约300米(其中约100米在长乐客栈内),巷道宽约1.5米左右,路面为中间条石两侧青砖相间铺设。经历时代变迁,这条街巷的名称也不断变化。其曾经命名为“万家巷”。因此巷弯曲形状似蛇,也叫过“蛇尾巷”。后因清同治年间湖北、湖南、直隶总督李长乐购建之居,改称五福巷。
五福巷,也是一处藏龙卧虎的秘地,是一条名人荟萃的巷道。由南向北,巷道两侧至今仍遗存的名人故居、旧居有:9号“扬州女才子”、著名女书画家李圣和旧居(刘氏住宅),为市历史建筑;21号“民国第一小说大家”李涵秋故居,41号(原10号,今斗鸡场18号)“清光绪年间直隶提督”李长乐故居——市文物保护单位等。
深圳蛇口工业区全国闻名,你知道吗?在扬州也有一个“蛇口”,这个“蛇口”就是甘泉街道双塘村的蛇口组。
记者在甘泉双塘村采访时看到,蛇口组距离村委会不远,骑车前往只要几分钟的时间。站在大路上遥望,可以看到,这是一个不算太大的庄子,一排排的楼房整齐排列,不少楼房的山墙上还有尊老孝敬的彩绘,整个庄子两三排,共有20多户居民,以李姓和吴姓等为主。
蛇口组9号的胡老太正在院内忙家务,她今年78岁。记者与她攀谈时了解到,“蛇口组”之所以有这个名称,是因为原先生产队里有一口池塘,像蛇一样,弯弯曲曲,从村庄北头延伸到南头,一头大,一头小,宽六七米,长约100米,塘边上还有水码头。由于池塘外形像蛇,村庄房子处于蛇口的位置,因此庄子便有了“蛇口”的名称,先是“蛇口庄”,再后来是“蛇口生产队”,如今变成了“蛇口组”。
蛇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成员,作为冷血动物的它们,在这个季节通常处于冬眠状态。但也有例外,记者在这样的季节就曾收到过居民信息,称在自家车内前盖下发现蛇(为了取暖而躲进去)。
蛇是变温动物,外界气温低到5℃时,它们就会进入“蛇穴”冬眠。冬眠的时候,蛇类是群居的,群居可以提高“蛇穴”里的气温,同时也可以保持较为合适的湿度。
在扬州野外,主要分布有乌梢蛇、黑眉锦蛇、王锦蛇、赤链蛇和短尾蝮蛇,前三种为无毒蛇,后两种是有毒蛇,火赤链是弱毒蛇,短尾蝮蛇为剧毒蛇。
乌梢蛇是扬州野外最为常见的蛇类,它们最为著名的捕食方式就是“闪电战”,记者曾眼见过乌梢蛇的捕食过程,20米开外的猎物,它不用10秒就能捕获目标,如火箭一般蹿上去。乌梢蛇的猎物主要是青蛙。
黑眉锦蛇和王锦蛇就是人们常说的家蛇,因为它们常常在家舍附近出没;王锦蛇就是人们俗称的菜花蛇,因为头顶有“王”字形黑色斑纹而成为王锦蛇,又因为身上花斑形似菜花而得名菜花蛇。
赤链蛇又称火赤链、红斑蛇,因身体上有红色斑纹而得名。这种蛇乍一看很毒,其实对人类来说,其毒性并不大。
短尾蝮蛇是目前扬州野外唯一剧毒蛇,俗称土蝮子、土呆子,分布比较广,田埂、河堤、草地、林地等地方都是它常出没的地方,因为颜色与泥土颜色接近,不容易被人们发现,其主要捕食老鼠。虽然是剧毒蛇,但短尾蝮蛇也不会主动攻击人类,被它咬伤中毒的人,常常是因为无意间碰到了它而被攻击。
茱萸湾风景区扬州动物园爬行馆也饲养有蛇,这里的蛇都属于大型蛇类,它们是蟒蛇和黄金蟒蛇。
在冬天,爬行馆一直维持在正常室温。实际上,馆内常年保持在一个温度。
黄金蟒蛇其实是缅甸蟒的白化种,其性格比较温顺,按照饲养员的说法就是它们“比较乖”。
△“盐蛇”(AI生成)
除了蛇类,扬州还有一些动物,它们的名字(或俗称)也与蛇有关。
多疣壁虎是扬州最为常见的壁虎,它有个俗称就是“盐蛇”,在中医药上有一味中药材“盐蛇干”。多疣壁虎为什么叫盐蛇?这里有两个版本的说法,一说它常常出现在屋檐上,人们叫它“檐蛇”,而檐与盐同音,叫得久了就成了“盐蛇”;一说它们会偷盐吃,是“偷盐蛇”。不过,壁虎主要捕食昆虫,但对盐分也有需求,因此偷盐也是有可能性的。跟蛇一样,多疣壁虎也会冬眠。
扬州有记录的317种鸟类中,唯有一种鸟的名字中有蛇,它就是蛇雕。
早在2019年11月,江苏观鸟会资深鸟友朱杰在铜山观鸟时记录下了一种雕——蛇雕。这也是扬州首次记录到雕。
2022年4月,在瘦西湖畔,鸟友曹玉明在板桥道情广场拍摄鸟儿,突然发现天空有一只猛禽在盘旋,当即拍下几张图片。不久后,猛禽飞往瘦西湖风景区。经过江苏观鸟会资深鸟友顾磊辨认,这只猛禽也是蛇雕。蛇雕,是目前为止扬州记录的唯一雕类。
蛇雕又名蛇鹰、白腹蛇雕、冠蛇雕、凤头捕蛇雕等,从学名或俗称就可以看出,蛇是它们的主要捕食对象(也吃蜥蜴、蛙、鼠等)。蛇雕在吃蛇时,都是整条“囫囵吞枣”式地吃下,因为吃相“霸道”,被鸟友们形象地称为“吞蛇王”。因为所吃的蛇中包含毒蛇,蛇雕在古代也被误认为能制成毒酒的毒鸟,并因此而诞生了“饮鸩止渴”的成语。当然,除了蛇雕,很多猛禽也会捕食蛇。
天上飞的有“蛇”,地上爬的有蛇,水里游的也有“蛇”。扬州鱼类中,名字中有蛇的有尖吻蛇鳗、蛇鮈(音jū)鱼。
尖吻蛇鳗俗称土龙,幼体生活在淡水中,成年后生活在海水中,在高邮湖曾有记录,应属于洄游型鱼类。
蛇鮈鱼则是人们常见的鱼,分布很广,经常钓鱼的人常常钓到它,俗称船钉鱼。虽然名字很霸气,但其实它是小型鱼类,人们钓上它后常常作为小杂鱼煎炸烹饪。
还有一种鱼类,其俗称也有蛇名,那就是扬州人爱吃的黄鳝,黄鳝俗称蛇鱼,正是因为其身体呈“蛇形”而得名。
扬州爬行动物有16种,常见的有乌梢蛇、黑眉镜蛇和红点锦蛇,黑眉镜蛇、王锦蛇等属于《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中的濒危类别。
记者从扬州民国年间编修的《甘泉县续志》物产科发现,当时扬州主要有菜花蛇、赤楝蛇、竹根蛇、熇尾蛇、蝮蛇等五种蛇。据专家介绍,这可能是扬州志书中首次将蛇列入物产科目。不过,据了解,扬州其实有10余种蛇,有剧毒的仅有一种。
《甘泉县续志》中写道:蛇鳞细,背鳞如覆瓦,腹鳞为半环状,至尾部分二列,脱壳如蟹,能反动,肋骨多连脊骨,无胸骨,故腹软。行时以肋骨代四肢,遂得波动,其体舌长而细,前端义裂,毒在牙,有管牙沟牙二种。大青蛇无毒,俗呼菜花蛇;赤楝蛇红黑节节相间,外似有毒实无毒;惟竹根蛇长四五尺尾三四寸;有异点者名熇尾蛇,毒最烈;蝮蛇俗名土公蛇,黄黑色如土,白斑黄颔尖口啮人不即疗多死,虺(音:huī)形短而扁,身土色,无文,毒亦如之,其有四足者,名蜥蜴,有彩色不螫人。
自然界里,除了蛇本身外,与蛇有关的物种也有很多,如很多植物的名字中就有“蛇”字。
如果把草莓植株与蛇莓植株放在一起,乍看之下,很难分辨。
蛇莓在扬州很常见,这个季节,记者所居住小区居民楼墙角就有许多。名字中有“蛇”字的植物中,蛇莓既是最常见也是人们最为熟悉的植物。当然,人们熟知蛇莓,多是认识蛇莓的果实。圆圆的蛇莓果成熟后是红色的,比较醒目。
蛇莓名字中为什么有“蛇”字?民间有很多说法,如蛇莓结果的季节正是蛇出洞的时候;也有人说蛇常出没在蛇莓附近,而且会把毒液吐在蛇莓果上,导致蛇莓果有毒。其实,这些说法都是为了吓唬小孩子,告诫孩童不要采食蛇莓果,毕竟蛇莓果有微毒。
虽然蛇莓果对人有微毒,但鸟类却对其毒性“无感”,而且蛇莓的传播主要就是靠鸟类。
蛇莓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每年6月,蛇莓就结果了。
蛇床也是扬州常见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在一些荒地,蛇床会成片生长。蛇床花是复伞形花序,花开时如一把白伞,而且很多昆虫都喜欢吸食蛇床花蜜,如蜜蜂、食蚜蝇、果蝇等。
《本草纲目》记载了蛇床名字的由来,“蛇喜卧于下食其子,故有蛇床、蛇粟诸名。”
在现代农业发展的今天,蛇床还有比较特殊的功能——蚜虫克星,因为蛇床草可以吸引瓢虫、食蚜蝇、寄生蜂等蚜虫天敌,种植蛇床草就可以起到“以虫治虫”的目的。蛇床4月就开始开花,花期可持续到7月。
上面说到蛇莓与草莓的植株比较像,但草莓都是人工种植,在扬州野外,还有一些野草与蛇莓长得比较像,如三叶委陵菜、蛇含委陵菜。
就记者来看,蛇含委陵菜乍看叶片与蛇莓比较像,但要区分它们也是很容易的,因为前者基生叶为5片小叶构成,呈鸟足状;而蛇莓只有3片叶。
蛇含委陵菜是一种比较美观的乡土地被植物,4月开花,花期可持续到8月。
绶草被誉为最小的兰花,属兰科植物。相比兰科其他植物对环境苛刻的要求,绶草是一个例外,在绿化带或小区里就能见到。
绶草最好辨认的季节是它开花的时候,其花序如盘旋的天梯一样从下到上依次开放,如一条绶带一样。也正因为这“绶带一样的花”,让绶草有九龙蛇的俗称。
扛板归也是藤本植物,植株上长有刺,这可能是人们叫它蛇退草的原因之一;“蛇倒退”的由来,也可能是扛板归可以治疗毒蛇咬伤。
扛板归观赏性也不错,尤其是它的果实,如葡萄串一样的果型,成熟后变成宝石蓝,很是美观。
在扬州扛板归并不太多见,记者在仪征白羊山见过。
白毛蛇
荨麻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全身长有“毛刺”,而且毛刺有毒,因此当你不小心碰到时,这些毛刺就会释放“毒”,让你感觉到刺痛感和灼烧感,也正因为此,荨麻被称为“白毛蛇”。如果你不小心被白毛蛇“毛刺”了一下,可以用肥皂清洗。另外,还有一种蕨类植物圆盖阴石蕨,也被人们称为“白毛蛇”,主要是因为鳞茎形态如蛇一样。这种植物在扬州主要是引种,在庭院或阳台上盆栽。
南蛇藤
南蛇藤是比较大型的藤本植物,常用于园林绿化(立体绿化),在扬州瘦西湖等地有种植。
南蛇藤也是有名的药用植物,因此它的俗称也非常多。秋天,南蛇藤果实成熟,当种皮开裂时,露出红色的假种皮,如红宝石一般美丽(它也是卫矛科植物,跟其他卫矛植物一样)。
白花蛇舌草
白花蛇舌草在水田边比较常见,因为它们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白花蛇舌草的叶细长,如蛇信子,这也是它名字中有“蛇舌”的缘由。除了叶像蛇舌外,白花蛇舌草也可以治疗蛇虫咬伤。
蛇葡萄
蛇葡萄也是藤本植物,在扬州野外分布比较多,其叶和藤蔓与葡萄比较相似。蛇葡萄的果子成熟时呈淡蓝色或蓝色。
蛇瓜
看过电视剧《小巷人家》的人肯定熟悉一种蔬菜——蛇瓜。蛇瓜产量大,果型细长且有弯曲,因此乍看下如蛇一样。蛇瓜是葫芦科植物,跟葫芦有亲戚关系。
今年40岁的李毅是扬州木版年画的代表性传承人和坚守者。李毅是山东人,大学期间学的美术教育,由于对版画特别感兴趣,还辅修了版画专业。2006年,他来到扬州从事美术教育,后来接触到扬州版画这一传统文化,于是便被深深吸引。
李毅展示了他为蛇年创作的年画。卡通造型的图案配上拙朴的线条,让传统和新潮在这张年画里完美融合。
近日,何园赏月楼中的非遗雕版年画展览,也吸引了一大批游客的目光,其中就有以蛇为主题创作的年画。展览不仅展示了雕版印刷这项古老技艺的独特魅力,还让广大游客在欣赏中提前感受到了何园所特有的浓厚年味。
扬州面塑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孟晓红别出心裁,创作出100个“蛇元素”非遗面塑文创卡通作品,一个个形态各异、憨态可掬。将新年喜庆的氛围铺洒开来,也让传统面塑“潮”起来。
孟晓红将传统的面人制作技艺和现代美术思想与技法相结合,将一块块面团变成了艺术品。其作品内容主要取材于神话、戏剧、民间历史传奇人物等,以色彩艳丽、朴实自然、生动逼真的特点,受到人们喜爱。
近日,扬州面塑大师何燕兰特地设计制作了一组“蛇面塑”喜迎新年。
制作时,要先揉搓制作好蛇的身子,给其塑形,蛇的眼睛等制作起来也十分讲究技巧。何燕兰展示了制作好的一组“蛇面塑”作品,主题为“五谷丰登 阖家欢乐”,祝福人们,在蛇年“五谷丰登”,迎来一个丰收年。
这组“蛇面塑”的底座为绿色。“绿色地球是我们的家园,肥沃的土地栽种着庄稼,也是五谷丰登的依赖。同时我想表达的还有,人和动物幸福地生活在同一个家园,过着和谐幸福的生活。”何燕兰介绍,制作这套面塑作品,花费了一周时间,仅仅制作5条蛇的“蛇家庭”,就花了10小时。
近日,何园景区的剪纸窗花与园林美景相映成趣,营造出一个充满节日氛围的游览环境,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新年的喜庆与热闹。
在蛇年新年来临之际,扬州烙画的代表性传承人阙真金,以蛇为主题,创作出寓意吉祥的烙画作品,向人们送去美好祝福。
一勾一烫饱含匠心,小小木板包罗万象。阙真金边演示边讲解,他说,烙画创作并非易事,需要经过设计、构图、熨烙、上色等步骤,同时还需要对温度、力度、速度有着精准的把控,将线条的刚柔、色彩的浓淡、光影的明暗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独特的视觉艺术效果。
近日,扬州市广陵区李典镇伏固村木雕大师仲维章用他的巧手,为即将到来的新春佳节献上了一份特别的礼物——《灵蛇献瑞》。这幅木雕作品栩栩如生,一条灵蛇仿佛从木头中跃然而出,盘旋而上,它那优雅的身姿,细腻的鳞片,无不展现出仲维章精湛的雕刻技艺和对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
近日,扬州运河文化投资集团所属企业的非遗大师们匠心独运,以“蛇”为灵感源泉,精心创作出一系列令人眼前一亮的非遗文创产品。
扬州漆器厂的点螺《金蛇献瑞·巳季有福》镇尺(一对)为2025蛇年生肖限定款。其《巳季有福》以“葫芦”为主题,四条巳蛇相互环绕成“葫芦形”,代表一年四季,中心的“葫芦形”采用钱币纹排列而成,寓意四季有福;《金蛇献瑞》镇尺在设计上采用“铜钱纹”和“柿蒂纹”的图案变形,从而组成了既是抽象的“钱串子”——蛇,也是数字“2025”年,可谓一语双关。此对镇尺有蛇年福禄双全、招财进宝、事事如意的美好寓意,配以螺钿镶嵌工艺,使其熠熠生辉。
扬州非遗珍宝馆的12色饾版套印《事事如意》木版画作品,以中国传统雅赏“清供”画品呈现,画面中花果、器物的遥相呼应,由物象本身的涵义或谐音表达出吉祥的寓意。霁蓝釉兰花瓶的造型取用“净瓶”形制,装饰扬州特色花卉“玉兰”,自古有玉兰花开,扬州便美成广陵一说,寓意“清净平安,花开广陵”。牡丹象征着盛世繁荣之景;而梅开五瓣象征五福。装饰选用了“战国蟠虺纹玉衡”,“蟠虺纹”又称“蛇纹”,贴合蛇年氛围的同时,寓意“君子如玉,修德省身”。
此外,扬州玉器厂和扬州漆器厂还携手创作了《柿柿如意茶具》,由漆艺茶叶罐和玉如意组成。其中的漆艺茶叶罐采用犀皮漆工艺,汲取日常中所见的柿子元素,罐钮做成四瓣“柿蒂”,茶叶罐选用红金漆,恰与柿子色彩相同,结合漆艺使物品光泽内敛而不失华丽。玉如意的材质为青玉,造型源自乾隆最喜欢的一柄玉如意,此茶具线条通畅,简洁大方美观,以如意柄为茶铲,使器具在赏玩的同时兼具实用性。
巳巳如意、事事如意、柿柿如意,这是非遗大师们将自然之美与非遗之韵的完美融合,更是乙巳蛇年与美好祝福之间吉祥美妙的创意连接。
“按照以往惯例,今年我们依然‘定制’了蛇年的中国结。”扬州漆器厂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适应市场,今年更是准备了三款不同题材供大家选择。
记者看到,中国结《广目天王》以西方广目天王为主,其形象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右手持灵蛇为降伏邪恶与烦恼的力量,寓意蛇年有福有运有快乐。《白蛇传》画面选取《白蛇传》经典片段——断桥相会,用荷花、三潭印月来突出杭州西湖美景,而相会、圆月、荷花更是寓意蛇年美满幸福常相伴。《卡通蛇》画面选用铜钱、绣球、云作装饰,卡通形象的蛇元素俏皮可爱,表达蛇来运转、扭转乾坤的吉祥寓意。
此外,扬州玉器厂上新了6件玉雕文创产品,均为“巳”来运转系列蛇年新品。“产品均汲取了蛇年灵动、祥瑞的文化寓意,融合扬州传统玉雕工艺,力求每一件作品都能展现出玉石的温润质感与独特魅力,为佩戴者带来别样的新年祝福。”扬州玉器厂文创部李鑫介绍,“新的一年祝福大家身体健似如灵蛇、福禄寿喜如繁花,时来运转、好运连连。”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近日,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一楼大厅内,一座通体鲜红的蛇雕塑惊艳亮相。其造型灵动、栩栩如生,在灯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辉。恰逢2025乙巳蛇年,这座雕塑承载着对新一年红红火火的美好祈愿,吸引往来游客驻足观赏,为馆内增添了一抹浓郁的节日氛围与文化韵味。
沿山河是扬州城区西北部的丘陵和平原交界地带的一条河流,在这一河道南岸,记者看到一个石材材质的“雕塑蛇”。记者看到,这个“雕塑蛇”昂着头,黑色的眼睛,身上的蛇鳞清晰可见,其盘在一个“金元宝”上,祝福人们新年发财。
万福大桥下的桥下空间不仅有众多儿童游乐设施,记者同样看到了“雕塑蛇”。与沿山河的写实风格不同,虽然这里的“雕塑蛇”也是石材材质,但更有“卡通”风格。在现场记者看到,这里的“雕塑蛇”是盘成了一个圆形,蛇头平静地看向远方。下方的底座上,还有蛇生肖的文字介绍。
在扬州西区的栖祥路边的一堵墙上,记者看到了一个“剪纸蛇”。大红的剪纸是圆形的,充满喜庆,上面有梅花,一条蛇和一只鸟儿,蛇和鸟儿似乎正在交谈,说着祝福的话语,展现了一幅生动和谐的画面。
而在绿杨新苑,同样能看到“剪纸蛇”的身影。小区内有一个“生肖法治苑”,在一个“公平”内容的宣传牌上,有一个剪纸风格的“生肖蛇”,上面的蛇卷曲着身躯,头在上俯视地下,将蛇的风姿表现得淋漓尽致。
不仅有“雕塑蛇”“剪纸蛇”,在城区还能看到“蛇碑刻”。位于南郊古运河与仪扬河交汇处三汊河口的高旻寺,是国家重点保护寺院,也是驰名中外的清代扬州八大名刹之一。在高旻寺内,记者看到了一块碑刻上的蛇。
在高旻寺入口道路的两侧,有着众多碑刻,其中有一幅就是有关蛇的碑刻。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个碑刻上“多蛇同框”,将蛇的不同姿态,表现得活灵活现。
在瓜洲的历史长河中,蕴藏着很多令人生趣、自豪、难忘的地名、文物、事件、传说、风俗等。其中就有与蛇有关的传说。同治七年(1868)正月十四日,镇江北固山甘露寺后,铁塔顶飞落瓜洲七濠口田旁,有黄蛇盘踞、驱之不动。土人谓之黄龙出现,筑一庙祀之。
芒稻河,又名“蟒导河”,它是明清时扬州最大的泄洪河道。
芒稻河,究竟于何时开挖,史料上未见明确记载。但据有关专家研究,大约“开凿于明宣德二年(1427),但其名声显著,则在明万历年间”。
明万历三年(1575)洪泽湖高家堰损毁严重,淮水南徙,诸湖泛涨,直接威胁到下游七邑的安危。于是,“挖郡城(扬州)东之沙河埧与芒稻河埧”,自此,芒稻河便经常出现在相关治水文献中,成为淮水入江通道而享有盛名。
芒稻河,得名于河之北端原有的芒稻山。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四月,河道总督张鹏翮向康熙帝奏曰:“自金湾闸至孔家渡为河之脉络,今见狭窄,宜开广阔,自此至芒稻山,河分两派,又名芒稻河。”后人又以河道弯曲似蟒,而俗称“蟒导河”,民间流传着不少关于它的神话传说。
一、姑嫂蓄蛇说
常州学派代表人物宋翔凤(1777-1860),字虞廷,苏州人士,著有《过庭录》十六卷等。
嘉庆五年(1800)宋翔凤在任泰州学政期间,曾以“望江南”词牌写下“咏扬州风物”十二首。其中第二首即为咏仙女庙:“扬州忆,仙女庙前船。自古神仙名易误,当时碑语字空镌。芒稻水如烟”。
在词前的按语中,他详尽写道:张子涵过仙女庙时,曾搜求到一方明初石碑。碑文记载了一则关于蟒导河的神话:有姑嫂二仙女,名著神异于乡里。二人共蓄一小蛇。后官方开河不利,二仙女所蓄之蛇瞬间变为巨蟒潜入水中,帮助开通河道。当地人遂祭蟒神,河亦名“蟒导河”。
二、金簪化蟒说
其时,民间还流传另一传说:说是邵伯湖入江通海河道很少,每年夏秋洪涝灾害时,都给里下河一带百姓带来家破人亡的巨大灾难。一年,一位名叫鲤娃的姑娘,就在水灾中失去了双亲,悲痛欲绝。但是,她化悲痛为力量,发誓要挖通河道,疏导水流入江。鲤娃的一片赤诚,感动了观音,便赐以金簪一支。金簪顷刻之间化为巨蟒,导出一条大河。乡人感恩鲤娃,建庙以祭,并名河为“蟒导河” 。
五亭桥,位于扬州瘦西湖景区,是该地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它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主要是为了迎接乾隆皇帝的第二次南巡。五亭桥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北京北海的五龙亭和十七孔桥,展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和艺术才能。桥的正式名称是“莲花桥”,因为它最初建在莲花埂之上,五亭相聚,形似一朵并蒂盛开的莲花,因此得名。此外,五亭桥还象征着《白蛇传》中的故事,正因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美学价值,被誉为“中国最美的桥”。
五亭桥的建造还与一个传说有关。巡盐御史高恒在一次醉酒后梦见瘦西湖如同一位睡美人,而湖中的小路则像一条银白色的腰带。梦中出现的白蟒(象征《白蛇传》中的白蛇)成为建造桥梁的灵感来源。高恒与盐商们集思广益,决定在瘦西湖上建造一座象征性的桥梁,以此迎接乾隆皇帝的南巡,从而有了五亭桥的诞生。这座桥不仅见证了扬州的历史变迁,也成为扬州乃至中国的文化象征。
通讯员丨运投轩、孙韵、卜玉凡、董娟、王来山、严文涵
记 者丨张孔生、姜涛、向家富、张庆萍、肖为
摄 影丨刘江瑞、司新利、徐逸雨、乔家明、孙祖良、刘明、朱杰、曹玉明
编 辑丨刘 雷
校 对丨王海艳
初 审丨刘 雷
复 审丨古洪庆
终 审丨李文峰
通讯员丨运投轩、孙韵、卜玉凡、董娟、王来山、严文涵
记 者丨张孔生、姜涛、向家富、张庆萍、肖为
摄 影丨刘江瑞、司新利、徐逸雨、乔家明、孙祖良、刘明、朱杰、曹玉明
编 辑丨刘 雷
校 对丨王海艳
初 审丨刘 雷
复 审丨古洪庆
终 审丨李文峰
部分内容或图片来源
扬州发布、江都史话、何园、扬州市交通运输局、现代快报等,
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你还知道扬州哪些蛇元素?
部分内容或图片来源
扬州发布、江都史话、何园、扬州市交通运输局、现代快报等,
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你还知道扬州哪些蛇元素?
点「♥」留言与大家一同分享吧!
点「♥」留言与大家一同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