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年伊始,天津东疆综合保税区北部岸线,天空与海鸥组成的蓝白图景下,几个身着制服的身影正聚在监控器前讨论着。这是东疆新质生产力产业园首批入驻企业北京海卓同创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卓同创)的工作人员正在进行声呐设备测试工作。“我们这款产品是最新研发的投弃式温盐深仪,专门用于海洋的温度、深度、电导率测试,今天的海文条件很好,我们把设备带出来实地跑一圈,做数据采集。”产品工程师张丽珍说。
追逐海蓝 发展轻型海洋产业
海卓同创是一家聚焦水下勘探领域,致力于掌握高端声呐装备全产品链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春节前夕,该公司的水下监测设备研发制造中心在东疆新质生产力产业园正式投入使用。
“像我们这类海洋科技企业,一项核心需求是在新产品完成研发后,能尽快开展真实海域环境和应用场景开发。东疆拥有26公里浅海岸线,北临永定河,东连渤海湾,具有难得的测试条件。除此之外,东疆港口、码头等基础设施完善,航运要素聚集,物流、租赁等产业高度协同,这也是我们选择落户这里的重要原因。”海卓同创负责人表示。
依托天津生产基地和海上测试场,海卓同创不仅可以测试最新研发产品,还可以为行业合作伙伴提供集成测试与培训业务,解决无人平台的集成与性能测试。
“目前,东疆已经向海洋装备企业开放10万平米水域和部分泊位,完成150人次、20场测试活动。我们的主要方向就是针对京津冀海洋企业以及在北方有布局需求的海洋企业提供海洋测试的环境,打造京津冀智慧海洋装备测试基地。现已有众多声学领域的海洋勘测/探测设备如声呐、传感器、海洋仪器类企业,及无人船/艇、浅水潜航器等水面轻型装备企业落户,或正在与东疆交流落地合作。”东疆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李凯表示。
此外,天津涉海专业机构聚集,如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国家海洋技术中心、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自然资源部天津海水淡化所、中国船舶重工第707研究所等国家级专业机构和部门可多维度支撑智能海洋装备产业生态健康发展。
追逐天蓝 试水沿海低空经济
“临海,净空”是许多沿海低空经济项目投资者对东疆的一致评价。海域资源丰富的同时保持低空空域“干净”成为东疆吸引低空经济产业链的一张王牌。
据中国民用航空局数据显示,到2025年,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1.5万亿元。东疆正瞄准这个万亿级市场,东疆新质生产力产业园重点发展低空经济,为企业提供试飞平台,并从适航取证、基础建设、金融服务到应用场景、人才引育等各个方面给予企业“一揽子”政策支持。
“东疆已初步建立起以东疆音乐广场带动东部岸线‘低空文旅’、以新质生产力产业园带动北部岸线‘低空测试’、以港口仓储设施带动西部岸线‘低空巡检’的多维低空场景构建,未来将依托‘智慧东疆’建设,赋能城市运营和治理,令产城融合新场景不断涌现,千米以下的天空越来越‘忙’。”李凯表示。
目前,东疆正深化与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的战略合作,推动建设华北适航审定技术服务中心、引入航空器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编制区域低空经济产业规划、打造专业试飞测试基地。
追逐城蓝 营造浪漫产业之城
近年来,东疆稳步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盘活存量资源,旅游、商贸、休闲等城市功能正逐步完善,港、城、人的互动交融日益频繁。仅这个春节假期,东疆游客接待量就超过33万人次,成为抖音天津游玩榜第一。
借此东风,邮轮经济、文旅产业也正加速发展。东疆通过打造“邮轮+”系列产品,推出“邮轮+岸上游”“邮轮+演艺”等新产品,持续扩大“邮轮+”影响力。2024年,东疆国际邮轮母港已接待邮轮105航次,邮轮旅游规模进一步扩大。
东疆将进一步壮大“邮轮+产业”新动能,依托东疆新质生产力产业园平台,聚焦邮轮全产业链发展,支持开展邮轮物资配送等领域模式创新,吸引更多上下游企业集聚,加快培育更具竞争力的邮轮产业集群。国内知名邮轮食品供应商晓熹国际在东疆注册成立贸易公司,进一步延伸天津邮轮产业供应链,推进境外物资整柜进仓、分批次保税供应新模式落地,为国际邮轮提供更加便捷优质的供应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