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人家》热播,那时宜兴……

政务   2024-11-24 13:41   江苏  

‌最近电视剧《小巷人家》热播

剧中关于上世纪80年代

宜兴的元素也引发关注

或许年轻的朋友不太熟悉

其实那时的宜兴

已是太湖地区典型的经济发达县


在《小巷人家》的第12集中
角色向鹏飞跟随剧情需要前往了
无锡、宜兴、溧阳等地
剧中还提到
向鹏飞在宜兴农村的经历
以及他在探索经济发达地区
农村改革经验时的所见所闻‌

此外,剧中还提及当时
宜兴农村改革背景及成效

1982年,宜兴县推行了农业包干到户生产责任制,这一政策使得当年粮食增产1.4亿斤,工副业产值增长10%,农民人均收入增加50元。新华社记者深入宜兴农村调查后,撰写了《经济发达地区的农业也可以包干到户》的报告,并得到了当时国务院总理的称赞,该报告被分发到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参阅‌。

这些内容不仅展示了宜兴
在当时的经济改革中的重要作用
也反映了宜兴在农业改革方面的
成功经验和全国影响力

在江苏党史网站上
有着关于宜兴这段历史的详细记录
▼▼
宜兴县是太湖地区典型的经济发达县,农、副、工全面发展,工、副业产值占全县经济总产值的80%,粮食亩产高达千斤以上,社员集体分配年均180元。为了进一步调动社员的生产积极性,县委从1982年开始实行在农业、副业和社队工业实行经济责任制的基础上,推行“大包干”。各社队将农户分成务农户和务工家属户,分别划给“责任田”和“口粮田”,年初确定粮食产量指标、向国家缴纳指标和社、队集体提留指标,年终决算,不足不补,超产超收全部归农户所有。社队工副业的收益,根据“两户”粮食产量的高低和向国家、集体贡献的大小进行分配,既体现“以工补农”的经营宗旨,又使农、副、工“三业”人员的收入大体平衡,保证了社会的稳定。这样“包干”的结果,大大提高了各业人员的积极性。当年,全县粮食产量比上年增长19%,总产和亩产都创造了历史最高水平,社队工副业收入增长9%,社员集体分配收入增长11%。
  由于全国许多高产地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展缓慢的情况同江苏相似,因此宜兴的经验受到了国务院的重视。在1982年11月11日国务院召开的各省市区农业书记座谈会上,国务院领导同志介绍了宜兴县的做法,说:宜兴的事实说明,家庭(或小组)联产承包责任的推行,在很大程度上并不受生产力水平高低、经营方式多样的限制,不同地区都可以采用,原则都是一样的,只不过具有不同的形式而已。苏南的问题解决了,全国其他经济发达地区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的问题也能解决。《人民日报》在报道宜兴的经验时,配发了评论《对大包干不要再堵》,进一步阐述了宜兴县经验的意义和指导作用。
  吴镕在评说宜兴经验在全国实施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过程中产生的社会影响时说,如果说安徽小岗村农民率先在全国搞起了“大包干”是农村改革的第一声春雷,那么宜兴的经验是又一声春雷。宜兴经验促使经济较为发达地区阻滞大包干实行的“坚冰”迅速消融。1983年春,珠江三角洲、胶东半岛和长江三角洲其它市县纷纷派出干部到宜兴考察和取经,江苏省委更是召开市长、专员、县长会议,推广宜兴的经验。至此,围绕“大包干”的论争渐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领域的第一项重大改革——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终于在江苏全省落地、开花、结果。

点击链接查看原文:
后来居上的江苏农村“大包干” ——江苏实行家庭联产责任制历程回眸



1983年1月4日的《宜兴日报》
《生产责任制给我县带来经济繁荣的新景象
农村实现五超 农民喜气洋洋一文

也记录了农业生产责任制

给宜兴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



窥一斑而见全豹,观滴水可知沧海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尤其改革开放以来

广大宜兴人民依靠

勤劳的双手、聪明的头脑

刻苦的品质、不懈的奋斗

奋力逐梦“闯新路”

乡村振兴“踏歌来”


宜兴农村生产生活场景


从温饱不足到全面小康

从自我保障到社会保障

从民生凋敝到乡村振兴

……

经过一代代人的不懈努力

宜兴大地呈现出农业强、农村美

农民富的崭新景象

现代农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

乡村治理、农村改革等方面

均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往昔已展千重锦,明朝更进百尺竿。

进入新时代,相信勤劳聪慧的宜兴人定会进一步深化改革、努力奋斗,不断把中国式现代化宜兴新实践推向纵深,以实干实绩创造新的历史,交出高质量发展精彩新答卷。



图片来源:《宜兴改革开放40周年暨撤县设市30周年图片集》 锡宜微信公众号

制作:夏璐

视频来源:看宜兴

责任编辑:秦洁 李震

值班编委:贾俊康


点赞+在看

↓↓

宜兴发布
本公众号由宜兴市融媒体中心运营。传递政府声音、提供服务咨询、倾听社情民意、回应社会关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