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期一天的食物能吃吗?有 1 类劝你扔掉

健康   2025-02-06 11:57   浙江  



新年新气象,把家里收拾利索是很多朋友都会做的事。


话说,你在整理屋子的过程中,一定曾在家里的柜子或冰箱的角落里,翻出一两包过期小食品。


如果是陈年的老过期产品,那不用想,丢掉就好,毕竟命比较重要。但如果是……只过期了一两天呢?


不扔吧,怕吃了会出问题;扔了吧,作为勤俭节约的好(穷)孩子,感觉有点可惜。


食品的保质期保的是啥?过期一两天到底能不能吃?今天,咱来给你讲明白!







一招快速判断

过期一天能不能吃



先说答案:


长保质期的食物,「过期前一天」和「过期后一天」区别不大;


短保质期的食物,风险大,扔掉别吃了!


● 保质期为 6 个月以上,一般称为「长保质期食物」;

● 保质期在 30 天以内,则称为「短保质期食物」;

● 保质期在 30 天~6 个月,建议谨慎些,当做短保质期对待。



保质期 1 年,为长保质期食品。

图片来源:网络


同样都是食物,为什么要区别对待?


关键因素是——微生物。


「长保质期食物」通常会经过比较严格的杀菌处理,或者食物本身的环境不适合微生物生长。这类食物,例如罐头、饼干、坚果等,「过期一天」和「还有一天过期」,区别不大。


「短保质期食物」大多没有完全解决微生物问题,微生物会不断繁殖,保质期通常会尽量压缩。这类食物一旦过期,很容易造成微生物指标超标,不建议食用,例如大多数的新鲜肉类、蔬果、糕点。


(除了保质期,食物安全还和其他因素相关,如果想迅速 了解,可以拉到文末!我们总结了一个分类表格供参考哦📖)


过了保质期的食物,并不是绝对不能吃;在保质期内的食物,也不是一定就安全。


你可能一直在吃保质期内的「变质」食品。







有些食物没过期

但劝你不要吃



买东西的时候,大家都会注意「日期」,但常常忽略一个关键:贮存条件。


实际上,食物保质是由「保存期限」和「保存条件」和两个元素共同构成的,二者密不可分。



图片来源:网络


保存方式通常默认包装完整,并基于温度区分有「常温」「冷藏」「冷冻」三种,有些食物在常温的情况下会加上「阴凉处避光保存」之类的信息。


如果没有遵守「保存条件」去贮存食物,那即使没有过保质期限,也建议不要再吃了。


比如,同样都是牛奶,超高温灭菌牛奶能在室温下放半年,过期一两天也问题不大;但本该冷藏的巴氏杀菌乳,放在炎炎夏天下两小时,喝下去立马帮你解锁「厕所一日游」成就。



嘘,不要打扰我上厕所……

图片来源:Giphy


再比如,上了热搜,让千万网友破了大防的蚝油,就是因为没有注意保存条件。


有多少人因为没仔细看「开启后请冷藏」的提醒,一直在吃「过期」的蚝油?评论区告诉我🐶





还有冷冻食品反复解冻复冻、产品包装破损、写着「避光保存」却一直放在太阳下直射……这些不注意的「小细节」,都可能让食物提前过期。


有些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朋友,看到这里可能会产生疑问:


过期了的食品还可以吃,没过期的食品可能不能吃……那保质期的意义是啥?


很好,你问到了重点。让我们来仔细聊一聊。







你对「保质期」的理解

可能是错的



很多人认为,食品的保质期是食物「可食」和「不可食」的划分。


但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


如果你手里有一包薯片,它将于今晚 24:00 过期,那么,你在过期前 1 分钟打开了包装,过期后 1 分钟吃完。那这包薯片算不算变质?


这两分钟里,薯片里的微生物会像上班打卡一样,准点跑上去「开餐」吗?


很显然不会。





实际上,食物的保质期 ≠ 食物安不安全的时间界限。


食品在储存中发生的变化非常复杂,无论是家里的饭菜,还是食品厂生产的包装产品,从生产出来后,就在一直持续地、不可避免地发生各种变化。


这其中,生物变化对食物的「能不能吃」影响最大,化学和物理变化对食物的「好不好吃」影响更大。





而保质期,是厂家顾及食物的安全、品质优良和适宜流通三方面因素设定的某一个明确的时间。



食品在标明的贮存条件下保持品质的期限。该品质包括物理化学特性、微生物指标以及感官指标,且超过此期限,产品被视为不可销售。


——《 GB7718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举个例子:有盒保质期是 6 个月的饼干,过期一周后送去实验室,发现安全性上没啥问题,口感上却没有那么酥脆了。


能不能吃?可以。


但作为一个以好吃为卖点的食品来说,它其实已经不合格了。


既然保质期不等于食物变质的时间,那为什么还要制定保质期?


其实,保质期是国家规定的,要求商家对于食品品质的一种「保证」。保证这个期限内食品品质不出问题。


大多数情况下,食品保质期都是生产企业自行制订的,有点类似于电子产品的「保修期」。


「包装上的保质期」期限越短,企业承诺对消费者负责的时间越短,一般来说风险和收益也越低 (食品可以卖的日期变短了)。反过来,就是承诺负责的时间变长,风险和收益也变高。


为了便于消费者辨别「能不能吃」,有一些国家和地区会将「安全性」「品质」和「流通期限」作更详细地区分。


比如日本,就针对不同食物的特性,制订了「安全食用期」「最佳赏味期」「货架期」三种期限,以更好地帮助消费者理解超期所带来的风险。


但这种分类在我们国家还没有普及,可能是因为,实在有点太难理解了吧......





不如先看看我们给到的建议吧:



图片来源:自己做的






合作专家 钱程

食品研发工程师

科学审核 高博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学专业

食品研发工程师



策划 阿官

监制 feidi

图片 见图注

封面图来源 图虫创意


最近微信改版了,有读者说找不到我们的文章

大家记得把丁香生活研究设为星标🌟哦~



如果觉得这篇文章有用

请点点下面的小爱心「♡」,2025健康常在👇

丁香生活研究
用专业,研究美好生活,提供健康消费指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