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明确:打造新能源就近供电/聚合交易/就地消纳“绿电聚合供应”新模式

科技   2024-11-15 15:43   天津  

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河南省算力基础设施发展规划(2024—2026年)的通知。其中提出,推动算力与电力协同发展。统筹算力中心发展需求和新能源资源禀赋,积极推动算电协同和多能互补发展,提升电力与算力协调输送能力。科学整合源网荷储资源,统筹布局算力、电力基础设施,推动算力中心积极开展源网荷储一体化,就地就近开发利用光伏发电、风电、生物质等新能源,建设绿电专变、绿电专线,合理配置储能设施,加强余热利用,降低综合用能成本,打造新能源就近供电、聚合交易、就地消纳的“绿电聚合供应”新模式。

对重点算力基础设施和算力产业项目用地需求,鼓励开辟“绿色”通道,实现用地快审快批。“一核四极”所在省辖市要做好能耗统筹工作,确保算力中心能耗全额保障。支持开展“源网荷储一体化”试点,鼓励因地制宜配建储能设施,保障算力中心用电容量和用电设施需求。强化绿色电力供给,鼓励算力中心集聚区域、具备条件的算力中心通过建设自发自用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电厂和开展绿证、绿电交易等方式提升绿色能源利用水平。

详情如下: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河南省算力基础设施发展规划(2024—2026年)的通知

豫政办〔2024〕66号

各省辖市人民政府,济源示范区、航空港区管委会,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河南省算力基础设施发展规划(2024—2026年)》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4年11月7日

河南省算力基础设施发展规划

(2024—2026年)

算力是数字经济时代的新质生产力,主要通过算力基础设施向社会提供服务。算力基础设施是集信息计算力、网络运载力、数据存储力于一体的数据基础设施,呈现集约化、一体化、协同化、价值化、绿色化等趋势,对促进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优化全省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加快构建全省一体化算力体系,打造全国重要的算力高地,根据国家有关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基本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战略定位。将算力作为支撑数字河南建设的重要底座和驱动数字化转型的新引擎,把我省打造成为面向中部、辐射全国的算力调度核心枢纽和全国重要的算力高地。

(二)基本思路。围绕加快融入全国一体化算力网要求,统筹全省通用算力(以下简称通算)、智能算力(以下简称智算)、超级算力(以下简称超算)一体化布局,存量、新建算力设施一体化协同,优化算力供给结构,提高算力调度能力,加快算力与数据、算法一体化应用,算力与绿色电力一体化融合,算力发展与安全保障一体化推进,构建算力基础设施、算力产业、算力生态高效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三)主要原则。

1.科学布局、适度超前。坚持全国、全省“一盘棋”,加强对算力基础设施布局建设的统筹规划,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适度超前布局,构建全省一体化算力网,推动算力中心有序发展、协同合作,算力总体供给规模与经济社会数字化发展需求基本匹配。

2.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支持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参与算力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形成跨行业、跨区域、跨领域、跨主体的全省统一算力调度服务机制。

3.创新驱动、应用赋能。坚持算力自主可控,围绕算力芯片、先进存储等领域,推动核心技术攻关和关键软硬件产品国产化,鼓励算力基础设施建设采用安全可靠软硬件产品。加快拓展应用,推动算力赋能千行百业,积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

4.绿色低碳、安全可靠。坚持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持续优化算力中心绿色能源供给结构、改进节能降碳技术,推动算力中心集群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建立健全数据基础设施安全防护体系,提升算力设施的抗风险能力,保障数据安全和算力基础设施稳定运行。

(四)发展目标。到2026年年底,形成布局合理、绿色低碳、高效集约、安全可靠的算力基础设施发展格局,全省算力基础设施标准机架数达到35万架,平均利用率达到70%以上,算力规模超过120EFlops(Flops即每秒执行浮点运算次数,1EFlops=1018Flops),智算、超算等高性能算力占比超过90%,形成10个以上算力规模达到E级的大型算力中心。建成投用一批多元算力资源有机协同的融合算力中心,在智能制造、智慧交通、智慧农业、智慧医疗等领域形成一批算力赋能的典型应用场景,算力服务普惠易用水平显著提升。

二、重点任务

(一)优化算力区域布局。统筹推动“通算+智算+超算”协调发展,加快构建以郑州市(含航空港区)为核心,洛阳、鹤壁、商丘、信阳等市为区域增长极,各地多点配套发展的“一核四极多点”总体布局,引导算力中心集约建设。支持建设涵盖通算、智算、超算的融合算力中心,促进单精度、半精度、双精度等各类算力资源服务有机协同。

1.“一核”:结合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数据基础设施试点建设,依托郑州网络枢纽地位和算力资源,以算力网引领发展,加快智算中心布局,构建以国家超算互联网核心节点为主的算力中心集群,把郑州市(含航空港区)打造成为保障省内、辐射中部地区乃至全国的综合性多功能算力枢纽中心。

2.“四极”:支持洛阳、鹤壁、商丘、信阳等网络基础好、数字经济发展快、区位优势明显的城市打造省内区域级算力增长极,充分利用郑州市(含航空港区)和当地算力资源,面向省内周边区域和周边省份临近区域开展算力服务和算力调度。

洛阳:依托制造业、网络优势和较好算力基础,建设成为省内算力副中心和豫西区域算力增长极,辐射服务晋南、陕东等邻近省份区域。

鹤壁:依托数字经济发展基础和能源比较优势,建设成为豫北区域算力增长极,辐射服务冀南等邻近省份区域。

商丘:依托枢纽区位优势,建设成为豫东区域算力增长极,辐射服务鲁西南、皖北等邻近省份区域。

信阳:依托电子信息产业、云灾备建设基础和绿色能源优势,建设成为豫南区域算力增长极,辐射服务鄂北、皖西南等省份区域。

3.“多点”:支持有需求、有条件的地方部署边缘计算中心,打造城市计算节点。其他相关地方可以结合自身功能定位,面向本地业务需求,结合能源供给、网络条件等实际,按需建设规模适当、布局合理的算力中心,提供具有地方特色、服务本地的算力服务。

(二)加强算力资源调度运营。

1.构建全省一体化算力网。建设省级算力调度服务平台,探索建立多元异构算力跨域调度、交易、结算、运营机制,以“一核四极”为关键网络节点,统筹管理全省通算、智算、超算等各类异构算力资源,实现统一接入、统一调度、统一计费、统一交易,促进算力资源共享、弹性按需调度、统一运营管理。

2.在全国范围内一体化拓展。加快融入国家“东数西算”工程,支持郑庆哈城市算力网大通道构建,联合八大枢纽节点地区、绿电资源丰富地区,探索建立跨地区算力调度、网络传输、算电融合、运营服务等协同机制,推动东、中、西部算力资源高效协同联动,扩展算力增长空间,提高算力使用效率,打造国家算力大通道建设样板。

(三)打造多元算力供给体系。

1.重点发展智算。以郑州(含航空港区)、洛阳等人工智能创新应用集聚地区为重点,鼓励基础电信企业、互联网企业、省属重点企业等结合市场需求,加快建设智算中心,构建“万卡”智算资源池,向社会提供低延迟、高可靠的智能计算服务。力争到2026年,全省智算规模达到100EFlops以上。

2.提升超算利用率。支持国家超算郑州中心优化升级超算系统,拓展高精度科学计算市场,服务重大科研任务,保障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探索开展“量子+超算”量超融合计算平台建设,推动量超融合计算在生物育种、医药研发等领域应用。鼓励国家超算郑州中心结合人工智能发展需求,拓展智算业务领域,推动“超算+智算”融合发展。到2026年,综合算力性能保持国际前列,超算利用率达到70%以上。

3.整合升级通算。推动各地根据地方特色、能源条件和实际需求集约建设通算中心,争取工业、水利、医疗等领域全国性、区域性行业算力中心落地河南。强化算力中心集聚效应,引导通算中心向“一核四极”汇聚,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的算力中心集群,提升通算资源利用效率和供给能力。加强算力中心利用率等指标监测与管理,整体利用率低于50%的地方规划新建项目应加强前期论证。加快“老旧小散”算力中心改造升级与资源整合,提高存量算力中心计算功能与利用效率。

4.布局建设边缘算力设施。加快城市边缘计算节点建设,灵活部署边缘计算中心,推动边缘计算节点与变电站、5G基站等基础设施协同部署,满足低时延业务需求,打造面向智能制造、智慧民生、数字政府、自动驾驶等领域的特色一体化算力基础设施。

(四)提升算力高效运载能力。

1.完善运力基础设施。推进“全光网河南”改造升级,推动城域网络架构优化,加快光传送网光接入终端重点场所全覆盖,打造全光高速低延时的运力底座。积极争取建设国家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持续提升郑州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支撑能力,实现与国家枢纽节点周边省份高速互联互访。

2.提升算力网络支撑能力。加快400G/800G高速光传输网络研发部署和全光交叉、IPv6分段路由、灵活以太网、网络切片、光业务单元等技术应用,实现网络传输智能高效、灵活敏捷、按需随选。扩展5G网络覆盖,加快增强版5G(5G—A)、卫星互联网等新型网络技术研发与应用,提升算力中心及周边区域的高速无线接入能力。加强算力承载网建设,推动省内主要算力节点网络直连,构建省辖市内1毫秒、郑洛间3毫秒、省域5毫秒、全国20毫秒的四级算力时延圈,提高云、边、端三级计算的协同工作效率。

3.提升算力中心内网络质量。针对通用计算、智能计算、边缘计算以及超级计算等场景,开展智能无损网络、超融合网络、高性能网络以及确定性网络试点应用与布局。鼓励支持新建算力中心采用虚拟机动态迁移和网络虚拟化设计,提高海量数据集中处理能力,提升网络资源利用效率,增强服务管理灵活性。

(五)强化存力高效保障。

1.加快提升存储网络稳定性。推进河南省全IP化存储网络建设,实现存储资源高效互联互通,支持跨地域数据共享与协作。推动远程直接数据存取等高速网络技术应用,降低存储设备间的数据传输延迟,提升整体处理性能。鼓励采用多路径冗余的存储网络架构,确保数据传输的高可靠性和稳定性。

2.加强关键数据容灾备份。构建多层次、多节点的数据容灾备份承载体系,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异地灾备中心,积极承接政务、科研、金融、医疗、教育、交通等领域国家级行业算力中心灾备业务和东部重要数据备份需求。加强省内关键行业核心数据和重要数据的容灾备份建设,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可靠性和业务的连续性。

(六)培育算力产业生态。

1.培育先进计算产业。依托省内先进计算企业,积极引进芯片等上游企业,吸引集聚服务器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开发骨干企业,加快建设超聚变全球总部基地与研发中心、紫光智慧终端产业园等重大项目,打造先进计算产业园、鲲鹏软件小镇等园区,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计算产业集群。

2.培育人工智能产业。加快郑州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实施郑州智能制造基地、洛阳人工智能研发中心等重大项目,支持省内整机企业发展专属大模型软硬件一体化设备等产品,建设河南省大模型赋能创新中心,推动人工智能企业与省内重大创新平台协同发展,突破发展人工智能芯片,扩大智能机器人、智能安防、智能网联车等产业规模,吸引集聚一批人工智能相关软件及服务、芯片研发制造等企业。

3.培育数据标注产业。推动有基础的地方在数据标注产业生态构建、能力提升和场景应用等方面先行先试,进一步集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数据标注产业。聚焦工业制造、现代农业、商贸流通、交通运输、文化旅游、医疗健康等重点行业领域,推动科研机构、龙头企业等开展行业共性数据资源库建设,研究制定数据采集、处理、应用、质量管理等标准规范,开发国产自主数据集产品,为人工智能大模型训练提供高质量数据集支持。

4.强化算力赋能。开展算力赋能专项行动,聚焦“7+28+N”产业链群培育,鼓励企业开放应用场景,推动算力与各行业深度融合,加速数字化转型升级。面向教育、文旅、政务、科研、金融等场景需求,积极推广算力应用解决方案,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应用案例。围绕医疗、农业、交通运输、物流等优势行业,推动垂域行业大模型建设,打造“算力、算法、数据”的生态闭环。引进一批高水平算力运营服务企业,提升算力集群一站式服务能力。推动开发区加快开展算力调度和应用,提升开发区数字化、智能化运营能力,带动区内企业数字化转型。

(七)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1.强化节能技术应用与绿色化改造。推动算力中心应用分布式供能、液体冷却、近端制冷等先进节能技术,普及闪存、存算分离等技术,加强算力中心余热资源回收利用,提升算力设施能源利用效率。严格落实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制度,引导新建算力中心能效水平达到行业先进水平。推动各地将符合条件的算力中心纳入重点用能单位名单,强化能效标杆管理。加大算力中心节能降碳改造支持力度,推动算力能效、碳效水平较低的智算中心转型升级,有序退出PUE高于1.5的通算中心,鼓励中小型低效算力中心改造为高效边缘计算中心。支持算力中心开展绿色低碳相关认证,打造绿色算力品牌。

2.推动算力与电力协同发展。统筹算力中心发展需求和新能源资源禀赋,积极推动算电协同和多能互补发展,提升电力与算力协调输送能力。科学整合源网荷储资源,统筹布局算力、电力基础设施,推动算力中心积极开展源网荷储一体化,就地就近开发利用光伏发电、风电、生物质等新能源,建设绿电专变、绿电专线,合理配置储能设施,加强余热利用,降低综合用能成本,打造新能源就近供电、聚合交易、就地消纳的“绿电聚合供应”新模式。

(八)提升算力安全保障能力。

1.提升网络安全保障水平。构建一体化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完善网络安全监测预警响应制度,推动网络安全创新平台建设,加强算力、网络和安全系统间协同防御,推进云网融合的算力基础设施密码保障体系建设,强化网络设备供应链和接入资源安全管理,开展关键算力基础设施灾难恢复演练,提升安全技术防护与应急处置能力。

2.强化数据安全防护能力。加强数据安全治理体系建设,提高数据安全系统服务水平,完善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的数据安全治理机制。强化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机制,完善数据安全分级分类管理制度。加快数据安全核心技术创新,推动算力中心通过隐私保护、数据加密、数字身份等技术手段确保数据的可信性、完整性和安全性。推动建设数据安全监测技术平台,实现对全省算力中心数据泄露监测、数据异常流动分析,规范数据收集、存储、传输和处理行为,提升数据安全保障能力。

3.增强算力设施可靠性。鼓励智算、超算中心采用昇腾、海光等自主可控技术路线,支持围绕算力中心网络汇聚、传输、存储等重要环节,开展内生安全、异构安全、多方安全计算等数据安全关键技术创新,加强安全可信、自主可控的网络产品和服务应用,扩大“河南链”平台支撑领域和应用场景,加强算力中心可靠性保障。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按照省级统筹、地方主体、协调联动的工作原则,在省政府统筹领导下,由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密码管理局、工业和信息化厅、科技厅、通信管理局等部门建立联合推进工作机制,协调解决我省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布局、一体化算力网构建、产业发展和应用推广中存在的难点和堵点问题。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制定年度工作目标和推进措施,加快构建区域联动、高效协同的算力生态。

(二)推动技术创新。强化算力领域学术界与产业界的交流合作,推动省内高校、科研院所与先进计算企业联合协同创新,聚焦大规模数据处理、内存计算、异构计算、存算一体、算网融合等关键共性技术开展研发攻关,打造“产学研用”深度融合链条。支持企业建设算力领域研发创新平台,引导企业加大人工智能服务器、计算芯片、人工智能软件等研发投入,布局发展国产高性能计算软件系统、国产数据库,提升关键配套能力。

(三)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强化财政资金引导作用,统筹各类相关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算力基础设施建设、算力产业发展以及算力生态搭建。进一步加大“算力券”等政策支持力度,增加公益性算力供给,降低科创、中小企业算力使用成本和门槛。鼓励政府投资基金设立算力子基金,鼓励各地围绕算力发展设立政府投资基金,吸引社会资本加大投入。鼓励银行将算力列为科技信贷业务重点支持领域,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发行绿色债券或上市实现融资。

(四)强化要素保障。对重点算力基础设施和算力产业项目用地需求,鼓励开辟“绿色”通道,实现用地快审快批。“一核四极”所在省辖市要做好能耗统筹工作,确保算力中心能耗全额保障。支持开展“源网荷储一体化”试点,鼓励因地制宜配建储能设施,保障算力中心用电容量和用电设施需求。强化绿色电力供给,鼓励算力中心集聚区域、具备条件的算力中心通过建设自发自用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电厂和开展绿证、绿电交易等方式提升绿色能源利用水平。

(五)加强人才支撑。用好“1+20”一揽子人才政策,围绕算力产业链薄弱及关键环节,加快引进一批学科带头人、技术领军人才和紧缺人才,按规定给予科研经费、安居住房、配偶安置、子女入学、医疗保健等政策支持。鼓励高校开设算力和人工智能相关专业或课程,依托相关领域国家级一流、省级一流专业积极创建教学实践培训基地,培育算力、人工智能等方向数字技术工程师。

(来源:河南省人民政府)

欢迎关注源网荷储数智化联盟


特别声明:源网荷储数智化联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源网荷储数智化联盟
聚焦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最新动态,专注电改及源网荷储数智化发展,促进源网荷储企业交流合作、互利共赢,助力行业数字化转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