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委忠告:别再拍这类照片来参赛

乐活   2024-10-14 16:59   四川  

1.组照里的重复

在一组讲故事的组照里,只要连续出现两张信息画面重复的照片,就很容易被淘汰,无论是拍什么题材,评委很容易会认为你是在凑张数。当然有一种情况例外,就是干脆从头到尾的重复,这种片子评委反而会认真看上几眼,因为认为你故意这么做,当然一旦评委认为没有太多新意,这种淘汰率也很高。比赛要求的组照一般在15张以内,每一张照片的信息都应该是独特的,这是对摄影师编辑图片功力的考验。

2.民俗活动的现场记录
这类照片数不胜数,有跳舞蹦跶的陕北汉子,扭秧歌的大妈,穿民族服装跳舞的美女……
《妆》

《街头表演》
拍摄这类题材要从有特点的角度切入,或者独特的表达,对熟悉的事物有新鲜感,肯定会为你加分。你记录的事件有怎样的价值,评委们会认真思考。

3.劳动者的模式化
矿工、钢铁工、水电工、砖窑工、建筑工人以及渔民的工作现场,这些照片一般都是面孔黝黑,眼睛大又亮,满脸的汗珠纤毫毕现,现场热气腾腾,但评委们很难把票投给仅仅记录工作现场的作品。
《煤炭工人》


《好酒出自咱的手》
请参照萨尔加多、马克吕布拍摄的同类题材,结合时代背景的写实主义。思索拍摄的人物如何与时代结合,如何更深入。

4.杀猪宰羊全程跟拍
比赛的投稿作品中,不乏从活生生一头猪到最后鲜血淋漓的场景。
抛开这类选题的价值不说,处理血腥画面的时候一定要合理,不能让人反胃。

5.印象、礼赞、掠影
《xx礼赞》、《xx掠影》、《xx印象》……这些标题的照片大多数都倒在了前几轮,如何为照片取名字是门学问。
《老国企礼赞》
老套的标题让人对照片失去联想,有的甚至毫无期待。当然,标题牛逼照片怂,也会被差评。

6.民间文化戏曲、古建筑类
古建筑,古村落,古戏台,一群老人喝茶、演员对着镜子化妆、台下老人咧着嘴看戏,活蹦乱跳的小孩……基本上每次摄影比赛都关于戏曲的台前幕后投稿都很多。
《寻找古村生活的印迹》


《行将湮灭的市井文化——江南老茶馆》
哎,这类照片要拍好、拍深入真的不容易,还容易被大量类似题材稿件淹没。

7.“最后的XX”以及老行当系列
大家感受下:《即将消失的菜地》、《最后的市场》、甚至《即将消失的煎饼果子》……此类照片的最大问题是缺乏严谨考证,作品呈现的创作手法大多相对老套。
《小山村的陶工》

《即将濒临失传的金溪雕版印书》
另外,你说“消失”就消失?你说“最后”就最后?不严谨的命名一开始就让评委给差评。

8.“人文”沙龙照片
很多人理解的“纪实”和“人文”,典型代表作是老人满是皱纹的面孔、小孩的鼻涕、西藏朝圣者的跪拜、大凉山彝族肖像、高反差的街头随意抓拍……投稿中有的照片画面精美生动,极具“德味、大师、毒”的潜力。
《憧憬》


《中国原始图腾的制作》
观看底层群体的生活,与关怀他人的生存状况是本质区别,或许摄影师有心,但行动力上差了些,停留在观看和旁观。  
  
9.宣传味浓郁的照片
在投稿作品中,评委们经常看到某某公益组织捐赠物品的交接仪式,也有摆拍的警察执勤与部队小伙训练……
《雪浴高原》


《有轨电车的年轻人》
基本上,这些摄影师的思维还停留在70年代以前,首先评委肯定不喜欢摆拍的宣传作品,如果事件没啥记录价值,那更没戏。

10.高饱和、高对比、高锐度:“三高”照片
在这类照片中,不缺题材与拍摄角度皆好的,但是有的摄影师存在后期用力过猛的状况,照片一眼看去咋咋呼呼,刺眼得很。
《老茶馆》


《落日美景》文 |翟红刚、邹壁宇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仅供交流学习,文字图片素材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公众号立即删除。

影像成都
时光推动柔软深情,而我们想为您锁住时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