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妍:您是从绘画专业转向摄影的,当时为何作出这个选择?有人形容您的创作是“用相机在电脑里作画”,美学素养和美术基础对摄影有何裨益?
颜劲松:我觉得绘画和摄影都是相通的艺术,只是表达方式和呈现方式有所不同,“用相机作画”更能直观表述我的艺术理解和艺术创作。美学素养和美术基础在摄影创作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美学素养能帮助摄影师更深刻地理解美的概念,从而在构图、色彩、光影等方面做出更有意义的选择,美术基础则提供了绘画、造型等方面的技巧,使摄影师能更准确地捕捉画面中的元素,塑造独特的视觉效果。美学素养使摄影师能够更好地理解情感、意境和故事性,美术基础则为摄影师提供了视觉语言的工具,这些技巧能够增强照片的视觉吸引力。同时,绘画和造型的知识也能帮助摄影师更好地利用光线和阴影,创造出独特的形态感和质感。综合而言,美学素养和美术基础能够引导摄影师更有意识地思考和表达自己,使作品更具深度和独特性。
共富路上的百姓生活之藏家人盖新居
共富路上的百姓生活之潮起又潮落
共富路上的百姓生活之瓯江晨曲
共富路上的百姓生活之赛马会
共富路上的百姓生活之松阳茶·香天下
共富路上的百姓生活之网络直播时代
方妍:您是何时开始长卷影像创作的?长卷的素材是具有烟火气、接地气的真实场景,呈现方式又类似集锦摄影,有人评价您的作品是“当代的清明上河图”,您怎么定义您的长卷作品?
颜劲松:我创作长卷作品的初衷是希望通过一幅作品,就能艺术地、全景式地表现我所要表达的故事内容和场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给我的创作带来了启发和联想。一幅“集锦式”的摄影长卷作品,画面里人物、景物等各类素材的排布是很有讲究的,我需要增加很多个趣味点,让画面语言更加丰富活泼。如何去捕捉这样的趣味点?我是通过日常的观察,抓拍有意思的、具有动感的人物画面,“无镜头感”才能让画面更生活、更生动。一幅好的长卷摄影作品,是由多个元素共同构成的。如何让观者在画面里看到细节,在细节里揣摩故事,在故事中捕捉情感共鸣至关重要。
我的长卷作品看似一幅内容充实的纪实照片,但实际上应该算是艺术摄影。其实无论是纪实类摄影还是艺术类摄影,都是通过图像来传达信息和情感的艺术形式,两者都需要运用构图、光影、色彩等元素来创造视觉上的冲击和共鸣。两者之间的主题选择可以有所交叉,但在呈现方式和目的上又会有差异,观众在欣赏作品时能通过视觉来感受和理解其中的信息和情感,从而产生共鸣或启发。我本着记录现场、还原现场、超越现场的原则,更艺术性地去表达和创造虚拟的现场,来完成我心目中的故事场景。
方妍:从构思到取材,再到制作,长卷作品创作周期很长,在这一过程中,哪些环节和步骤是难点?AI影像是现在的热门话题,您尝试过应用在创作中吗?
颜劲松:创作长卷需要强大的空间想象力及电脑后期技术,并且需要几个月甚至半年以上的时间来完成一幅作品。有时创作到中途会有完成不下去的感觉,因为里面涉及的内容太多、太繁琐了。比如说散点透视,作品需要中国传统的散点透视来支撑,画面里还需要考虑各种各样的美术关系,还有就是各种人物的比例关系、色彩关系、光影关系等,都会运用到我长卷创作中来。要保证长卷作品的清晰度和细节呈现,需要大量的拍摄素材去支撑画面,这就要求采风时拍摄全面,不能遗漏画面里需要的内容。
AI图像技术,是另一种形式的图像生产方式,对于一项可以预见未来的新技术,我们不应抗拒它,而是应该包容它、发展它。我目前还在了解和摸索阶段,希望以后能把AI技术运用到我的摄影长卷创作中来,为我的摄影创作提神添彩。
方妍:您的很多作品都是围绕“共同富裕”为主题来展开的,您也积极参与主题创作活动,您如何理解重大主题创作和艺术表达之间的关系?
颜劲松:2020年,我参加了由中国文联和中国摄协组织的“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赴青藏高原采风创作活动,并在为期10天的采风活动中,围绕“松茸”这个主题,创作出了反映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人民幸福生活的新图景《松茸丰收季》长卷作品,并在中国文艺家之家等展厅以巨幅形式进行展出。重大主题创作与艺术表达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二者在艺术创作中交织影响。重大主题创作指的是关注社会、人类、环境等重要议题的艺术作品,而艺术表达则是创作者通过作品传达情感、思想、观点等的方式。作为传递重大主题的有力手段,艺术表达能够通过独特的视觉、声音、文字等语言,深化观众对于重大主题的理解和关注。反之,重大主题也可以激发艺术创作的灵感和动力。“共同富裕”等议题都可以成为艺术家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来源,通过艺术的手法,摄影人可以探索、质疑、反思或展示与重大主题相关的不同层面,从而在创作中融入深度和内涵。
《松茸丰收季》(长卷)
方妍:您的创作风格是多样的,能梳理一下您不同专题表达的重点和呈现方式的不同吗?
颜劲松:我主要的创作包括藏族题材、家乡题材、抽象和观念题材。抽象题材包括《山海经·生花》《舞动的旋律》《城市·烙印》《城市记忆》《日常的凝视》等作品,偏抽象的摄影艺术是将真实世界的元素抽象化、提炼化,通过形状、颜色、线条等元素来创造出与真实世界不同的视觉效果。这种创作风格强调感知、形式和纯粹的视觉体验,而不一定在意具体的主题或故事。观众在欣赏作品时可能会被吸引到抽象的图像之中,通过对视觉元素的解读和感受来获得独特的体验。偏观念的摄影艺术强调思想、观点和概念,通常以抽象的方式来表达作者的思考和对于现实的理解。这种创作风格可能涉及抽象的符号、隐喻、象征等手法,以探索抽象思维和哲学观点为主要目的。观众需要在作品中寻找象征和内涵,去深入理解创作者想要传达的信息,这两种风格在摄影艺术创作中都强调了摄影的视觉语言和表现力,以及作者对于艺术的独特理解,它们可能需要观众投入更多的时间和思考,以解读作品中的意义和情感。但也正因如此,它们能够激发人们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感受。无论是观念还是抽象的摄影艺术,都能够为观众带来不同寻常的视觉和情感体验。
《山海经·生花》节选
《舞动的旋律》节选
《城市·烙印》节选
《城市记忆》节选
《日常的凝视》节选
方妍:本土是很多摄影家割舍不掉的题材,您也坚持记录着家乡浙江温岭的发展。对于如何用影像观照家乡,您有何拍摄方向和心得?
颜劲松:本土题材也就是家乡题材,这是我创作的重要选题之一,已完成的作品有《丰收的码头》《潮起潮落》《沸腾的渔港》《赶海的女人们》等,目前在创作的有《开渔节》《网嫂》《渔村影像》等。摄影创作中,家乡题材是我目前需要表现和表达的最主要的一面,因为这是发生在每个人身边的、最鲜活的生活场景。
我们记录当下,就是记录历史,记录曾经某个时段所发生的事情,这样的作品内容才能生动、丰富。身边的很多事物,只要我们用心发掘、用心拍摄,都能给我们惊喜。在我的认知里,摄影长卷创作的过程就是一个发现潜藏在生活中的美的过程。在当今的影像时代,如何让影像走中国化的道路?如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摄影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我想其核心就是,我们始终要以人民生活为主要创作对象,着力表现当下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和生存状态,不仅具有人民性,还要具有鲜明的时代感。艺术与生活的关系是一个大课题,深入生活,记录身边的故事,才会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才能真正把握住时代的脉搏。摄影人要深入生活、聚焦民众、反映时代,把老百姓放在画面的重要位置。这样,对生活的观察就会越细腻,作品呈现出来的画面也就越丰富。
《盛世渔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