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区往事——看电视

文摘   2024-11-05 17:44   内蒙古  




  

题记:

我们看的不是电视,

是逝去的美好和记忆......








  

  三十年前的林区,信息闭塞,生活枯燥无味。1983年,我居住的小林场购置了一台17英寸的黑白电视机,林场委派一个光棍汉负责“电视柜”及电视机的开关。朴的林场人们在忙碌了一整天后,最为休闲的就是每天晚上能集中在一起看电视节目。


  七嘴八舌评论着电视节目的林场人,其乐融融的和谐环境,构成了林场虽然单调但不乏乐趣的夜生活。也就是在那时,人们认识了《血疑》中的日本明星三口百惠和三浦友和,认识了《霍元甲》中的香港明星黄元申、梁小龙、米雪。通过电视,也认识到外面的世界原来是如此精彩。 









  那时候我家里唯一的电器就是手电筒。我经常把开关一闭一合,光线一明一暗,逗自己乐。父母看见了,呵斥一声“赶快关掉,电都费完了。”于是我萌萌地反问了父母一句“手电筒算个啥,邻居大姨家彩色电视那么大,咋不怕费电?”邻居大姨家的彩色电视比林场的黑白电视好多了,是17英寸的,让人羡慕不已。


  每天晚上围在一起看黑白电视,那才叫一个热闹。邻居大姨家的大炕上坐满了人,炕上坐着的属于“贵宾”席,多是邻居大姨家的亲属,地上站着的多数是大姨家的邻居,也有蹲着的。我们这些孩子把自己的衣服或帽子垫在屁股底下看。门槛外面都是人,煞是热闹。








  大人看门道,小孩看热闹,大家津津有味地看《霍元甲》,《射雕英雄传》,《陈真》。屋外面立着高高的电视接收杆,没有信号了,邻居大叔就去转动天线。


  坐在电视机旁的大人被电视里面的英雄情结所打动,有的还振臂高呼,有的黯然落泪,我们这些孩子则胡乱地挥拳,好像真的学会了迷踪拳,那兴奋劲儿真是增添了我们的童年乐趣。 









  那时候的电视机简直就是一个神秘的魔盒,给人们贫瘠的精神生活注入了无限生机。谁家有电视机那也是极有面子的事,夏天的夜晚,星空璀璨,电视机被高高地摆在院子中心。小院里,人头攒动,场面热闹,像是要放露天电影。


  电视演完,孩子们就模仿电视上的情节,有电视人家的孩子演的都是正面人物,想想我都乐出声了,咱那时候扮演的是鬼子,看不惯有电视人家孩子趾高气昂的样子,他刚一拔出“木头枪”,没说“砰砰”那几声的时候,咱就倒地了,像极了陈佩斯和朱时茂那个小品,气得有电视那家小孩哇哇直叫,几次纠正不得结果,急得他满头大汗。







  

  有一个很贴切的比喻:电视是时代的篝火。电视如篝火一般聚集着大家。那时候人们说说笑笑一起围着看电视,也许是是生活中最简单的快乐了。一声“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嘹亮唱响,就会让我身体里的血液都沸腾了起来,内心像有千军万马驰骋而过。


  一台黑白电视机,就这样,开启了我们童年快乐时光,那些年在黑白电视里携取的的期盼、喜悦、不安、忧伤、愤怒等等丰富的情绪,沉浸到黑白电视机里演绎的精彩中,直到屏幕上在显出“谢谢观赏”几个字之后,我们才会才极不情愿地告别了一天的时光。









  

  现在,我们再也不用满村“追”着看电视了,黑白电视机和大屁股彩电早已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户户买上了“家庭影院”。电视都是超薄的、高清的液晶板,可那时候围在一起看电视的情形还历历在目,让我们感慨万分。

  那就让我们再重温一下那些年追过的剧吧........





1981年——大侠霍元甲

1983年——射雕英雄传

1983年——星星知我心

1984年——昨夜星辰

1984年——一剪梅

1985年——四世同堂

1985年——上海滩

1985年——济公

1986年——西游记

1986年——几度夕阳红

1987年——庭院深深

1987年——红楼梦

1987年——便衣警察

1989年——篱笆女人和狗

这些电视剧,

是不是勾起了你的回忆?



图文丨海涛

来自岭上视角

阿龙山奇葩
阿龙山——大兴安岭北麓山野小镇,这里半年冬季、半年春夏秋,这里民风淳朴,这里风景如画。这里有使鹿部落,这里有雄伟的奥克里堆雪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