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上面“王氏在线” 加入王氏家族!
王氏在线(公众号:wszx-4585)
无论您在哪里,只要您姓“王”,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王氏在线” 再点击“关注”,即可加入王氏家族大家庭,和世界各地王氏宗亲交流。让我们携手同行,弘扬王氏文化,传播王氏正能量。
王翦
正是他播下了太原王氏和琅琊王氏的后世辉煌
王翦、王贲、王离是祖孙三代的关系,皆为秦将,频阳东乡(今陕西富平县)人。王翦携其子王贲助秦统一六国,居功至伟,以此而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代名将。但王翦能助秦打天下,却不能助秦治天下,秦终因暴政很快灭亡。颇有意味的是,暴秦走向灭亡是以王翦之孙王离在巨鹿之战中的全军覆没为标志的。
在今天陕西省富平县城东北约20公里处,有一个镇叫到贤镇。传说春秋时晋国公子重耳曾逃难到过此处,故得名到贤。在到贤镇的永和村。有一座南北较长、东西稍窄、高约9米、周长达136米的古墓。在这座古墓西侧约180米处,从南到北还依次排列着六座小冢。这座古墓就是王翦墓,而这六座小冢,据说里面埋着的是六国王侯的衣冠、图书和俘虏等。这里的一切,是为了彰显王翦助秦统一六国的战功而修的。
王翦墓
在富平县美原镇还有个千王村,有两个高高的坟冢,达到二三层楼的样子。据考古学家测定,一个是王翦的儿子王贲的墓,另一个是王翦孙子王离(王贲之子)的墓。
到贤镇因重耳而得名,却因王翦祖孙而出名。
史料对王翦生卒年记载得不太详尽,他大概在秦昭王(前302年-前250年在位)时就已经为将;据载,王翦在秦始皇三十三年、即公元前214年去世,去世时,寿高90。照此推算,他大约出生于公元前304年左右。
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推演,王翦系周灵王太子晋之后,是太子晋的第十八世孙。太子晋的后代大多生活在晋国,或者后来的魏国,那么,对于王翦这一支是什么时候迁到了秦地频阳,史书及相关族谱都缺乏记载。不过,太子晋的子孙之所以昌旺于后世,几乎全是从王翦这一支生发开来的,因此,王翦祖孙在姬姓之王的世系传承上占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当然,这是后话。
作为一个长寿将军,王翦荡平六国的辉煌业绩几乎都是从古稀之年才开始的。在此之前,他也做过不少颇有影响的大事,其中,最为值得称道的是三件大事:一是替丞相范雎捉拿仇人魏齐,二是帮助秦王嬴政平定其弟长安君的叛乱,三是辅助秦王嬴政剪除权相吕不韦。三件事件件惊心动魄,从中看出的主要不是他的军事才能,而是他的智谋与魄力。
先来看王翦是如何设计捉拿魏齐的。范雎是先秦时期著名的谋士,他以“远交近攻” 的谋略为秦统一六国奠定坚实基础。范雎本来是魏国人,曾为魏不辱使命出使齐国,但魏国丞相魏齐却污他泄密于齐,对他实行严刑拷打,打断了他的肋骨,打落了他的牙齿,还弃尸于茅厕,撒尿于面门。
好在范雎是假死,历经千难万险,来到秦国,被秦昭王拜相封侯。就是这位范雎,导演了公元前262年秦赵之间著名的长平之战。尽管在秦国春风得意,但是范雎耿耿于怀的还是他的仇人魏齐。他曾扬言要魏国交出魏齐,否则将举兵伐魏。形势迫使魏齐弃相印逃到赵国,投在平原君赵胜门下。
长平之战后,王翦向秦昭王献计,由昭王修书一封,约平原君来函谷关赴宴。昭王依计而行,诱使平原君上钩。待平原君来时,借机扣留,将其押解至咸阳。再传讯邯郸,称不得魏齐,就不释放平原君。
当时赵国是赵孝成王在位,长平之战刚过,他正惊魂未定,哪里还敢再惹是非。便赶紧派兵围住平原君府,要擒拿魏齐。魏齐抱头鼠窜,逃到魏信陵君那里。谁知,一向以收留四方之士而闻名天下的信陵君居然都不敢留他。魏齐走投无路,拔剑自刎。赵孝成王得魏齐之首,星夜派人送往咸阳。范雎得到魏齐之首后,令 人将其漆成溺器,往里撒尿,说:“你当年叫门下宾客往我的脸上馓尿,我现在叫你在九泉之下天天含着我的尿。”
连环画《范雎与魏齐》
此时的王翦正当壮年,担任军职不久,他使秦国未费一兵一卒而得魏齐之首,解了相国范雎多年的心头之恨,王翦从此获得“智勇将军”的美誉。
再来说王翦如何平定长安君之乱。秦昭王在位五十二年,他死后,孝文王、庄襄王相继即位,这两位秦王在位时间都很短。公元前247年,秦王嬴政即位。转眼间,王翦已成为四朝重臣。八年后,嬴政发兵再度攻赵,其中派了一路人马,由其同父异母弟长安君成峤为主将,樊于期为副将。不料,长安君在樊于期的唆使下临阵倒戈,以吕不韦纳妾盗国为由,举兵反叛。
在这种情况下,嬴政派王翦前往平叛。此时的王翦早就从心理上摸透了长安君与樊于期的微妙差别,樊于期以知道所谓嬴政是吕不韦的私生子而为嬴政所不容,所以他才会极力怂恿长安君反叛;而长安君年龄尚小,尽管有以正统血统取嬴政而代之的想法,但毕竟性格还未成熟。因此,突破口就在左右摇摆的长安君身上。
王翦派一说客混进叛军,见到了长安君,递以王翦的亲笔信。信中先以强大的秦军与孤立无援的叛军之间力量的悬殊对比来震慑他,接着以秦王与他之间本来就是骨肉至亲的说辞来动之以情,最后说,只要你长安君悔过自新,我王翦就在秦王面前保你无事,否则就悔之晚矣。
王翦的一番绵里藏针的言辞,使长安君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不出两个回合的周折,长安君就归降了,叛乱顷刻平息。樊于期见大势已去,单枪匹马逃奔燕国。
但可惜的是,长安君后来并没有保住性命。以嬴政的暴虐,即使十个王翦来求,即使长安君是他的同父同母兄弟,他也不会放过这样的反叛之人。长安君死了,王翦却多了一份心机。
接下来该轮到吕不韦了。吕不韦本是卫国人,以倒买倒卖成为巨富。他不仅善于用这样的手段经商,更善于用这样的手段干政。他在赵国见到了秦昭王用作人质的孙子异人,便眼前一亮,认为异人是“奇货”,可以囤积居奇。
其实,异人只不过是秦昭王太子安国君的一个庶子,按常理,登上王位的机会几乎为零,但吕不韦坚信自己能把不可能的事情变成可能。他投下巨资,通过贿赂手段,使异人被安国君立为继承人。秦昭王死后,安国君成为秦王,这就是孝文王,异人顺理成章升为太子。孝文王登位才一年时间就去世了,异人成为秦王,是为庄襄王。吕不韦的投资开始显现,他被封为相国。
不料庄襄王也是短命,三年之后就去世了,太子嬴政即位。嬴政继续拜吕不韦为相国,尊为“仲父”。吕不韦一时权倾朝野。
为什么人们总是怀疑嬴政是吕不韦的私生子呢?原来,嬴政的母亲原本是吕不韦的侍妾,当年异人在吕不韦家饮酒,见她姿色动人,便要求赐给他,吕不韦答应了。据说此女当时是怀着身孕嫁给异人的,而此子生下来就是嬴政。
嬴政即位后,昔日的侍妾如今贵为太后。史书说,这位太后是一个十分淫乱的妇人,丈夫死了,她就与旧情人吕不韦再次勾搭上。但吕不韦毕竟不是个等闲之辈,他知道长此以往,必然招致祸患,便选了一个名叫嫪毐的人。冒充宦官送进宫内供太后淫乐。这个名叫嫪毐的人,其性欲不在太后之下,两人私通竟至生下两个私生子。为遮人耳目,太后设法搬到咸阳以西的雍城居住。
几个年头过去,事情终于败露。公元前238年,秦王嬴政决定亲自出马,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但处理自己的母亲,对于秦王嬴政来说,毕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时,手握兵权的王翦出来稳住了阵脚。秦王要西行,他派3万精锐保护。秦王离开后,在国都咸阳,吕不韦把持国政,王翦不动声色,调遣兵力,严阵以待,以防吕不韦伺机反叛。
嬴政在雍城以迅雷之势杀死了嫪毐和太后的两个私生子,将嫪毐车裂而死,并诛其九族。将太后迁离,废其国母称号。
精明到头的吕不韦,在当年的投资连本带息花光之后,终究没能逃脱后宫淫乱的干系。嬴政罢掉他的相国位,遣回封地。不久,在王翦的建议下,将其赐死。
在拔除吕不韦和嫪毐这两颗毒瘤之后,秦王嬴政正式亲政。经过周密部署,一场轰轰烈烈的秦国统一六国的战争开始了。这场战争以公元前236年秦军伐赵拉开序幕,前后持续15年。期间,除了最先的灭亡韩国,王翦、王贲父子没有参与外,其他五国,要么为王翦带兵所灭,要么为王贲攻克而亡。
秦赵之间的战争往往总是耐人寻味。赵国本不是一个缺乏将才的国家,前番长平之战,廉颇率领赵军原本据守得好好的,范雎的一个反间计,就让赵王慌忙以赵括取而代之,结果招致40万赵军被活埋的惨剧。此次王翦被秦王拜为大将,引兵进攻赵国,一幕颇相类似的戏剧再度上演。
起初,赵国派大将李牧迎战,双方互有胜负,陷入僵局,相持达一年之久。这时,老辣的王翦用起了反间计,他通过贿赂赵王宠臣郭开,让郭开向赵王进言,说李牧与秦军私下有来往,欲背叛赵国。
赵王闻言,撤换李牧,以赵葱代之(又是一个赵姓人!)。这个赵葱且不管前线军事,而是先将李牧逮住捕杀。李牧一死,赵国军心不稳。公元前228年,王翦向赵国发起总攻,秦军很快攻占了邯郸,俘虏赵王,尽收其地。赵公子嘉逃到北面的代,自称代王,建立流亡政府,但实际上赵国已经灭亡了。
接下来的矛头是指向北面的燕国了。燕王喜的太子丹曾在秦国为人质,对嬴政有切齿之恨。公元前227年,在“风萧萧兮易水寒”的背景下,他导演了荆轲刺秦王的悲壮一幕,结果只落得个“图穷匕首见”。
秦王以此为借口,派王翦率兵攻打燕国,秦军在易水(今河北易县境内)大败燕军。次年10月,王翦攻陷燕国都蓟(今北京市),燕王喜与太子丹率残部逃往辽东(今辽宁辽阳市)。在平壤,他们如同代王嘉一样地也建立起一个苟延残喘的流亡政府。
推算起来,王翦是以年近八旬的高龄连克赵、燕两国的。事毕后,他上表告老还乡。秦王以其劳苦功高,予以允准。
王贲
现在该轮到王翦的儿子王贲出场了。在韩、赵、燕三国偃旗息鼓之后,北方大部分地区已为秦有,剩下地处中原的魏国孤立无援。公元前225年,秦以王贲为将,率军伐魏。魏王假在都城大梁(今河南开封市)的内外城挖下深沟,层层守备;又派人使齐,试图以“唇亡齿寒”的道理说服齐国出兵救援,但齐国置之不理。王贲军很快围住大梁,因城高沟深,急切难下。
关键时刻,王贲想到了一个“水”字。他引黄河之水灌城,终破大梁,魏王假投降,魏国灭亡。魏王室本是姬姓之王的一支毕公高的后代,作为姬姓之王的另一支太子晋的后代,王贲无意中催生了毕公高支的姬姓之王。此王催生彼王,魏信陵君无忌的后代在亡国的落寞中改以王姓。
秦国的扫荡计划一环紧扣一环,接下来是解决貌似强大的楚国了。嬴政觉得,与楚国交战,还需借用老将王翦的力量。他把王翦从老家招来,问他攻楚需要多少人马。王翦回答,非60万不可。嬴政又问青年将军李信,李信回答,20万足矣。
秦王心里认为,可能王翦年老怯战,便任命李信为大将,起兵伐楚。公元前225年,李信率领秦军杀奔楚国腹地。当时,楚王负刍当政,他拜项燕为将。项燕设下七道埋伏,与李信遭遇,李信大败,秦军逃了三天三夜,都未能逃出楚军的包围。
李信之败,让嬴政明白了王翦的重要。他亲自骑马赶往频阳,向王翦赔礼,并请他重新出山。推脱不过,王翦仍坚持要60万人马才肯带兵。嬴政答应下来,并以自己的车马,把王翦迎回咸阳,拜为大将。公元前 224年,王翦出兵,秦王亲自送他到灞上,为他摆酒壮行。
王翦率60万大军出发,此番他的对手仍然是项燕。上了战场后,一种让人不可思议的现象出现了:王翦命令军队构筑起坚固营垒,只守不攻。楚军每每挑战,他始终不应战。不仅如此,他还与士兵饮酒作乐,戏耍沐浴,一起玩跳远、丢石子的游戏。如此这般,居然持续时间长达一年!在这一年的时间里,不仅项燕琢磨不透,就连秦王嬴政也按耐不住,屡屡派人催战,但王翦依然我行我素。
别看王翦自在逍遥,其实这是在进行一场旷日持久的心理战,就看谁有耐心了。终于,谨慎的项燕也不耐烦了,他看来看去,看不出王翦除了驻守之外,还有什么别的意图,便决定率军向东移动。不料,这一移,两军的优劣高下尽显。王翦趁机追击楚军,楚军没有防备,失利后撤。秦军乘胜追击,在蕲南(今安徽宿州市)大败楚军,项燕悲愤自杀。第二年,王翦攻破楚都寿春,俘虏了楚王负刍,尽收楚地入秦,楚国灭亡。
楚亡后,秦王有意让王翦再率兵荡平燕赵的残余势力,但这一次,王翦坚决推辞,要求返回故里颐养天年。他知道,五国既破,剩下的事情已是势如破竹了。
公元前222年,王贲与李信一起统兵,以秋风扫落叶之势歼灭了辽东燕军,俘虏燕王喜,回师途中又在代北(今山西代县)俘获赵国余部代王嘉,然后由燕地乘虚直逼齐国。齐王建慌忙在西线集结军队,准备抵抗。公元前221年,王贲避开西线齐军主力,从北面直插齐国都城临淄(今山东淄博市)。
在秦国大兵压境的形势下,齐王建不战而降,这个坐山观虎斗的国家终于自食其果。田氏齐国本是妫姓虞舜之后,无独有偶,王贲在最终促成秦国完成统一大业的同时,又一次催生出一支王姓,这就是妫姓之王,齐王建的孙子田安之后在失意中改以王姓。
“六王毕,四海一”,在国都咸阳,秦王嬴政登基称帝,这就是秦始皇。秦始皇论功行赏,王氏父子战功赫赫,无人能及。王翦被封为武成侯,凡频阳周围之10万户,皆为王翦所属;始皇对王翦以师相称。王贲被封为万户侯。王氏父子星光闪耀,荣归故里。
春秋末年,帮助越王勾践成就霸业的范蠡曾留下一句发人深省的话:“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他看出勾践可以同患难,却不能共甘甜,便激流勇退,过起自己的隐居生活。而一起辅佐勾践的文种却不听范蠡的劝告,结果落得个被赐死的下场。
有的情况下,可能还没有等到“飞鸟尽”、“狡兔死”的时候,就已经“良弓藏”、“走狗烹”了。就拿秦国来说,商鞅变法使秦国走向富强,商鞅本人却被车裂而死;白起为秦国攻城70余座,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却被赐利剑一把,自裁而死;吕不韦如此精明之人,最后也只得饮下一杯毒酒;就连名相范雎,也差点朝不保夕,不得不在战战兢兢中度过余生。
与此形成对照的是,功成名就之后的王翦却可以荣归故里,得以善终,这是为什么呢?难道是秦始皇的特意恩宠吗?史载,秦始皇“鼻梁过大、眼眉过长、肩胛耸起、声如豺狼” ,是一位“残暴成性、刻薄寡恩”的人,所谓“伴君如伴虎”,王翦是如何“伴”好这只“虎”的呢?
对于人君,韩非子有一段精辟的论述。他说:“夫龙之为虫也。可扰狎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人有婴之,则必杀人。”大意是,龙属于虫类,可以驯养、游戏、骑它,然而在它喉咙下端有一尺长的倒鳞,人要触动它的倒鳞,一定会被它伤害。人君就像龙一样,他的下颌也长有“倒鳞”。
与韩非子差不多生活在同一时代的王翦,显然深谙“倒鳞”的道理。他的处世原则是:有功则已,不压群臣;惟王命是听,不议论王非;常思退而善知足,不过分计较名誉地位。正因为这样,他身为四朝元老,朝廷重臣,威信既高,人缘又好,旁人几无非议。历任相国,无论是范雎、蔡泽,乃至吕不韦,都对他十分尊重。当年向秦昭王献计捉拿范雎仇人,是王翦在军功之余修炼为人的典型例子。
秦始皇嬴政
在与秦王嬴政的关系上,王翦处理得尤为出色。当他攻下燕都之后,迅即上表告老还乡。当时统一大业可谓已经完成一半,但重头戏还在后头,他向秦王推荐由其他将领来完成。这种不欲争功的心态,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而当他再度出山,结束征楚大计后,无论秦王怎么劝,他都要彻底隐退了,丝毫不想去争那最后一抹战功。对于这样一位赤诚的老将,秦王还能说什么呢?
秦始皇对王翦礼遇有加,还有着更为心照不宣的原因。在如何伐楚的问题上,秦王曾一度犹豫。当他只有依靠王翦时,王翦非要60万军队不可,秦王只得答应。在送别的宴会上,王翦有一个匪夷所思的举动,他先敬秦王一杯酒,然后从袖口里掏出一张清单,上面写着要求秦王赐给他咸阳最好的田土几亩、最好的房子几所,等等。这样的要求,实在显得太小家子气了,秦王只觉得好笑。在出征的路上,王翦又连连派人去找秦王,时而要他给修一座花园,时而又说还想要个鱼池,全是些鸡毛蒜皮的事。
那么,王翦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他是真糊涂了吗?不是,他是要让秦王觉得自己确实衰老了,觉得自己确实小家子气了,只有这样,秦王才不会怀疑他有二心。试想,王翦一家伙带走60万军队,这几乎就是秦国的全部家当啊,要是他不伐楚,转过来反叛,那怎么办呢?所以这是秦王不得不提防的。王翦的做法正好打消了秦王的怀疑。
王翦的处世哲学使他得以全身而退,但这种做法可以保他本身无忧,却不能保证他的子孙平安无事。这就像秦始皇焚书坑儒一样,他本人可以暂时坐稳皇帝位,却不能保证他的子孙万世而为皇。事实证明,秦王朝仅至二世而灭。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朝代。秦朝建立后不久,王翦、王贲父子相继去世,王翦之孙、王贲之子王离继续为秦将。
公元前209年,秦始皇去世,太子胡亥即位,是为秦二世。秦王朝焚书坑儒,修万里长城,建阿房宫,把整个国家弄得民不聊生,危机四伏。当时,大将蒙恬统领的秦军镇守在北方边境,王离只是蒙恬的一个裨将。秦二世掌权后,赵高联手秦二世诛杀了屡立战功的蒙氏家族,这样,北疆边防军的统帅位置就落到了王离手中。似乎历史注定要把这位王翦的孙子推上秦末战争的风口浪尖。
就在秦二世即位的同一年,秦末农民战争爆发了,点火人是陈胜、吴广。历史往往总是有着惊人的巧合,这二位农民英雄在蕲县大泽乡(今安徽省宿州东南)揭竿而起、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绝音,而蕲县恰好是楚将项燕被王翦所败亡的地方。随后,各地起义军风起云涌,昔日诸侯纷纷复国,逐渐形成以秦朝的王离军、章邯军与楚国的项羽军相对垒的局面。
应该说,在战争初期,秦军是占有绝对优势的,但一场巨鹿之战,却让形势发生了逆转。而巨鹿之战的主角就是王离与项燕之孙项羽。
巨鹿之战发生在公元前208年,当时,独当一面的章邯军连战连捷,杀死了项羽的叔父项梁,重创楚军。之后,章邯挥师北上,决定与南下的王离军配合,拿下整个赵国。赵王歇被迫出走邯郸,退守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号称有30万军队的王离把个巨鹿围得严严实实。章邯军则在巨鹿以南筑甬道,供应王离军的粮草,形成互为犄角、打援兼顾的态势。
巨鹿之战示意图
赵歇危在旦夕,乃遣使求救。各路诸侯的人马陆续赶来,见到秦军的气势,却根本不敢前进,纷纷作壁上观。就在这个时候,天才的作用显现了。项羽带领仅有的3万楚军,决定孤军出击。
项羽先派一支偏师去切断秦军的甬道,使王离军与章邯军失去联系。接着,率全部主力度过漳河,然后破釜沉舟,只带三天干粮,以示不战胜毋宁死的决心。由于始料未及,甫一接触,章邯军大破,章邯引兵出逃。神勇楚军以一当十,直扑王离军。
对于这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斗,偏爱项羽的司马迁在他的《史记》中,以少见的酣畅笔调娓娓道来。项羽实施穿插、分割、包围的办法,历经九战九捷,将十倍于己的王离军全部吃掉,王离被生擒。这一年,距离王翦与项燕之战刚好十五年。十五年前,王翦大败项燕,十五年后,两人的孙子再度相遇,只不过生死成败掉了个个儿。王项两家的恩怨到此算是了结。
了结的还有王家三世为秦将的历史。司马迁在《史记·白起王翦列传》中写道:“王翦为秦将,夷六国,当是时,翦为宿将,始皇师之,然不能辅秦建德,固其根本,偷合取容,以至圽(mò)身。及孙王离为项羽所虏,不亦宜乎!”太史公的话自然有其道理,但要求英武一时的王翦“辅秦建德”,也实在有点勉为其难了。
王离死后,他的后代没有再回到频阳。王离长子王元迁往琅琊,次子王威则迁到太原居住。王翦祖孙的使命结束了,但由他们的后代所开创的中国历史上鲜见的王氏辉煌,却才刚刚埋下种子。
来源:网络
点击下面王氏在线加入王氏大家庭
点击左下角的阅读原文查看或发布更多王氏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