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赣科
做有温度、有态度的小科
党建引领破难题 产教融合促发展
赣南科技学院党委书记 邱建军
2024年,本人以领航的“完善学院党建体系,强化党建工作基础”“党建引领产教融合,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两个项目为核心,夯实党建基础,加强党建引领,持续推动学校在产教融合、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强化党建基础
构建“大党建”格局
领航项目确定后,紧盯薄弱环节,领衔主抓,注重提质增效,推动“书记领航”行动取得实效。
健全组织体系,提升党建质量。健全党委领导下的各部门各司其职、通力协作、齐抓共管的机制。一是构建“大党建”“大思政”格局,严格落实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制度,完善“三级”党组织抓基层党建责任制,厘清党委职能部门分工,强化分类指导。二是建立和坚持党建工作例会制度,确保党建工作任务常态化、日常化、具体化。
优化干部队伍,激发内生动力。把选好配强干部队伍作为年度重要工作,印发《赣南科技学院处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办法》《赣南科技学院科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办法》,配强二级党委领导班子,理顺党组织架构体系。通过选拔任用,干部队伍结构明显优化,动力活力显著增强。
党建业务融合,促进产教发展。坚持把“支部建在专业上”,按照“双带头人”的标准配强党支部书记,促进党建工作与产教融合等中心工作有效结合。教研室和党支部共同围绕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校地校企合作等方面发力,推动产教融合向纵深发展。
深化校地校企合作
赋能产教融合
实施“挂图作战”,率先垂范,带动学院各级党组织全力推进书记领航工程重点项目,通过深化校地校企合作,赋能产教融合。
重视顶层设计,明确发展方向。学校党委坚决履行各项职责,推动出台《产业教授聘任管理办法》《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与管理办法》等文件,从师资队伍、产业学院建设、课程教材建设、校地校企合作等多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规划。这些文件的出台,既明确了产教深度融合的发展方向,也厘清了推进产教融合、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格局的有效路径。
主动对接需求,推动“三方奔赴”。主动对接赣州市各县市区及市属各单位,对接长三角、珠三角及粤港澳大湾区相关政府、企业。通过实地考察调研,全面了解各地对于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状况,深入探索和创新产学研用新形式。同时,本人多次率团深入走访用人单位及优秀校友,听取企业、行业等用人单位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意见建议。
完善体制机制,培养应用型人才。提出了构建“两层半”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即围绕一个培养目标,构建一个循环机制,落实五项办学措施,夯实四项保障机制。将立德树人、传承红色基因、培养创新精神等作为培养目标,将质量标准贯穿到人才培养全过程,形成反馈闭环,构建“基于质量标准的目标导向循环机制”。
找准实施路径,实现人才共育。坚持引企入校,推动与企方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实现师资融通、人才共育。通过“学科交叉”拓展学生知识体系,培养复合型人才;坚持“五育”并举,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实施赛创融通,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发挥科研引领作用,实现科教融汇。同时,完善人才培养保障体系,为培养“两层半”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保驾护航。
高质量党建引领
促产教融合提质增效
将“书记领航”项目与中心大局同行发力、同题共答,带动全校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
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和新时代好干部标准,提拔了一批处级和科级领导干部,干部队伍结构明显优化。同时,聚焦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优化人才引进机制,柔性引进了一批国家级学科领军人才和高层次教学骨干,师资结构更趋均衡。
4-Co共促产教融合成果丰硕。深入贯彻校企合作4-Co方案,推动学校与合作企业专业共建、课程共创、人才共育、资源共享。大量聘请企业人员作为产业教授深度参与到学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出版了17部应用型教材,培育校级一流课程10门,获批了省级重点产业学院。
校地校企合作更加紧密。紧密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战略部署,推动学校与地方政府、企业、高水平大学开展战略合作。先后与100多个省内外企业签约合作,打造了6个现代产业学院,与华为、格力等企业共建了电子信息产业学院、智能制造现代产业学院等。其中,智能制造现代产业学院获评江西省重点产业学院。
精准育人成效显著。不断改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取得新成效。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创新大赛中斩获众194个国家级和492项省部级奖项。考研升学率、就业率均稳居省内同类高校前列。同时,《中国教育报》还专题刊发了学校深化教学改革、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文章。在全国新建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中,学校位列全国第71位,江西省第3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