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知乎上看到一个问题,大致是在问“到底要不要对兄弟姊妹的后代好一点?”这让我想起之前一位读者的私信,他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小张,是个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人,二十三四岁的年纪,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做运营。她这人特孝顺,上班拿到第一笔工资时,心里想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好好报答爸妈,于是给他们买了一堆好东西,吃的用的可全乎了。不仅如此,她心里还惦记着姐姐家的两个小孩呢,那也是疼到了心坎儿里的,于是又跑去给俩孩子买了一堆玩具和书。这还不算完,她甚至都计划好了,要包揽以后姐姐两个小孩的学杂费,想着自己能多帮衬帮衬,让孩子们能过得更好点儿。结果呀,她这事儿被同事知道了,同事听了就劝她,说对爸妈好那是应该的,但永远不要对兄弟姊妹的后代太好。小张当时就懵了,心里想不明白为什么,这社会已经够冷漠了,她就盼着自己身边这个小世界能充满温暖,有点人情味呢,自己对亲人好难道还错了不成?她同事就给她解释了一通,话是这么说的:“老话说得好呀,‘一斗米养个恩人,一石米养个仇人’。你想想,每年的学杂费虽说单看可能不算多,可这一年年累积下来,那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呢。而且你接下来几年,马上就得面临买车买房的压力了,这可都是人生大事呀,说不定过段时间还得结婚生小孩呢。到那时候,你确定你还能像现在这样大包大揽吗?要是做不到了,对方心里又会怎么想呀?老话能流传下来那都是有道理的,我劝你可得好好考虑考虑啊。”小张听了同事的话,心里知道同事那是为她好,也觉得这话确实挺有道理的。可这么一来,她就开始怀疑自己了,心里直犯嘀咕:“是这个世界变了,还是我一直都没认清这个世界呀?”其实,小张遇到的这个问题挺有代表性的。以八九十年代为例,那时候别说亲戚之间了,就连街坊邻居之间的关系那都是特别亲密的,大家都是能帮就帮,有事儿搭把手那都是常事儿。可现在社会发展到今天,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感觉到,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好像一下子就拉远了,很多以前觉得理所当然的事儿,现在好像都得琢磨琢磨了。就拿和兄弟姊妹家后代相处这事儿来说,近年来这一直都是个备受关注,还特别容易让人思考的话题。“永远不要对兄弟姊妹家的后代太好”这观点乍一听好像挺冷漠的,但其实这里面蕴含着深刻的心理学原理,用心理学上的“边界理论”来分析你就明白了。心理学边界理论概述边界理论强调在人际关系中,每个人都存在着心理和现实层面的边界,它如同一条无形的线,划分出了“自我”与“他人”的范围。心理边界明确了个人的思想、情感、需求等方面的独立性,让个体清楚哪些是自己的责任和权利,哪些是属于他人该去处理和面对的部分;而现实层面的边界,则体现在生活空间、决策权限、财产等具体事务上的区分。健康的人际关系建立在彼此尊重边界的基础上,人们在边界之内保持自我的完整性,同时又能与他人进行适当的互动和关联。当边界被尊重时,关系中的双方都会感到舒适、自在,能够以合理的角色参与到交往之中;反之,若边界被忽视或者过度侵犯,往往容易引发矛盾、冲突以及各种心理不适感。在现实生活中,对兄弟姊妹家后代太好会呈现出诸多表现形式,而这些表现往往都在不同程度上模糊或跨越了应有的边界。过度参与教育决策例如,在孩子的学习问题上,可能会过度热情地介入,自行帮孩子制定学习计划,决定课外辅导的课程选择等,完全不顾及孩子父母也就是自己兄弟姊妹的想法和原本的规划。这就相当于越过了兄弟姊妹作为孩子监护人所拥有的教育决策边界,让对方会有一种被剥夺了教育主导权的感觉,仿佛自己在自己孩子的教育问题上都不能做主了,从而引发内心的不满和抵触情绪。1.无节制的物质给予总是毫无节制地给孩子购买各种昂贵的礼物、满足他们一切物质需求,长此以往,会让孩子形成不正确的物质观念,同时也让兄弟姊妹在面对这种物质给予时感到压力。因为这可能超出了正常亲属之间表达关爱的合理物质范围,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彼此在财产边界上的划分,使得亲情关系中掺杂了一些微妙的尴尬与不自在。2.情感关怀越界在情感方面,对孩子的情绪变化过度敏感,孩子稍有不如意就立刻冲在前面去安抚、解决,甚至比孩子的亲生父母还要紧张。这可能会让孩子对这份外来的情感产生过度依赖,分不清主次关系,破坏了孩子与亲生父母之间正常的情感互动边界,也让兄弟姊妹觉得自己作为父母的情感角色被他人替代,产生心理上的失落感和对关系的担忧。对各相关方心理产生的不良后果1.对孩子的心理影响从孩子角度来看,当边界被破坏后,他们可能会在心理上失去正常的判断和适应能力。过度依赖他人给予的“好”,使得他们在面对生活中的挫折时,缺乏应有的自主应对能力,因为一直以来都是有亲属越界帮忙处理各种事情。而且一旦这份“好”因为某些原因无法持续,比如给予关爱的亲属精力有限或者出现其他情况,孩子很容易陷入巨大的心理落差中,产生委屈、愤怒、焦虑等负面情绪,对其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极为不利。2.对兄弟姊妹的心理影响对于兄弟姊妹而言,他人对自己孩子“太好”所带来的边界侵犯,会让他们内心产生复杂的情绪。起初或许是感激,但随着边界不断被跨越,会滋生出诸如不满、嫉妒、无奈等情绪。不满在于觉得自己的家长权威和对孩子的专属关爱被他人分走了;嫉妒可能源于看到孩子和他人更亲近,自己反而被边缘化;而无奈则是面对这种情况,出于亲情又不好直接拒绝或指责,只能默默忍受,长此以往,会严重影响兄弟姊妹之间原本亲密、融洽的关系,甚至可能引发激烈的矛盾冲突。3.对自身的心理影响而对于那个总是对兄弟姊妹家后代太好的人来说,一旦投入过多的情感和精力,却没有得到预期的回应,或者因为边界问题引发了他人的不满,自己内心也会充满委屈、失落和困惑。同时,过度关注他人孩子,可能会忽略自己小家庭以及自身生活中的重要事务,导致自己的生活失衡,产生后悔等消极心理,影响自身的心理健康和生活幸福感。4.基于边界理论的正确相处之道依据边界理论,与兄弟姊妹家后代相处时,要清晰地认识并尊重边界。在关心孩子成长方面,可以适时地给出合理的建议,但要明确最终的决定权在孩子的父母手中;在物质上,保持适度的表达心意的方式,遵循正常亲属往来的尺度;在情感上,做一个温暖的支持者,但不过度干预孩子与亲生父母之间的情感交流,让孩子明白不同亲人有着不同的角色定位。只有这样,才能在维护亲情的同时,确保每个人的心理边界得到尊重,让所有相关方都能在健康、舒适的关系中相处,避免因边界问题引发的一系列心理和人际关系方面的困扰,使得家族亲情得以长久且和谐地延续下去。总之,“永远不要对兄弟姊妹家的后代太好”这句话背后所折射出的边界意识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它提醒着我们在亲情关系中也要遵循心理学规律,把握好相处的度,守护好各自的边界,构建更加美好的亲属交往模式。-The End -作者-淡漠浓言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更多精彩内容,关注:第一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