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柴达木盆地西部的阿尔金、赛什腾山前的冲洪积相地层中,发现了大厚度深层粗颗粒相砂砾孔隙卤水钾盐矿,估算的氯化钾潜在资源量相当于“再造了一个察尔汗”。这是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青海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等地勘单位以保障国家钾盐资源安全为使命,用智慧和汗水在“为国找钾、为国保钾”征程上创造的又一奇迹。与此同时,青海省核工业地质局整合优势资源成立境外公司开展国际钾盐勘查合作,为打造我国第一个海外钾盐开发基地夯实了资源基础。在柴达木盆地西部的阿尔金、赛什腾山前的冲洪积相地层中,发现了大厚度深层粗颗粒相砂砾孔隙卤水钾盐矿,圈定深藏含钾卤水面积5417平方公里,提交了资源量大、可采可用性强的马海深层卤水推断资源量报告,估算的氯化钾潜在资源量相当于“再造了一个察尔汗”。
这是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青海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以下简称青海省地矿局)胸怀“国之大者”,全力推进柴达木盆地盐湖资源勘查评价工作,实现深藏卤水钾盐资源找矿新突破,用智慧和汗水在“为国找钾、为国保钾”征程上创造的又一奇迹。更重要的是,他们还通过深层卤水野外大型蒸发试验、大型产能测试,结合深层卤水勘查、资源评价和开发利用等相关研究,提交了盐湖资源接续资源量,解决了深层卤水钾、锂、硼等战略性资源开发利用的关键技术难题。与此同时,青海省国有地勘单位中唯一一家在境外成立的国有企业——青海省核工业地质局下属的老挝青海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在海外钾盐勘探方面捷报频传。2023年以来,该公司先后中标中资企业4个老挝钾盐勘查项目,目前承担的钾盐勘查项目进展顺利,预期提交钾盐资源量超10亿吨,为打造我国第一个海外钾盐开发基地夯实了资源基础。这些只是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以来,我国地勘单位实现钾盐资源找矿突破的一个缩影。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对于中国这个全球第一人口大国、全球第一农业大国来说,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显得至关重要。然而,被称为“粮食的粮食”、农作物生长三大必备元素之一的钾资源,在中国却异常短缺,不得不长期依赖进口。
盐湖资源是青海的第一大资源,也是国家的战略性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强调,“要有效集聚资源要素,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多年来,青海省地矿局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聚焦亿吨级钾盐基地建设,以“千方百计找大矿、找好矿、找急需的矿,保障国家钾盐资源安全”为使命,加强科技创新,在盐湖资源勘查尤其是深层卤水找矿方面捷报频传,为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夯实了根基。青海省柴达木综合地质矿产勘查院(以下简称柴综院)作为青海省地矿局下属的综合地质勘查队伍,是青海省最早组建、最早进入柴达木盆地的专业化地勘单位,也是全国唯一一支以盐湖资源勘查为主的专业化队伍。该院自1955年成立以来,在柴达木盆地先后开展了四轮盐湖资源勘查研究,已查明盐类资源矿产地46处,查明了钾、锂、镁、硼、溴、碘、锶、铷、石盐、芒硝及天然碱等盐类资源储量,为盐湖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坚实有力的保障。特别是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该院在曾被外国探险家称为“世界最荒凉的地方”柴达木盆地,发现探明的察尔汗盐湖钾盐矿床面积达5856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可溶性钾镁盐矿床,也是世界上罕见的大型内陆盐湖钾盐矿床,钾、钠、镁、锂资源储量均居全国首位,被誉为“祖国的聚宝盆”。然而,经过几十年的高强度持续开发,察尔汗盐湖的钾盐储量锐减,可采资源有限,部分矿区资源已呈现不足。如何加快钾盐资源勘探开发,保障钾肥安全成为重中之重。国之所需,吾之所向。为了做好“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建设”后续资源保障,青海省地矿局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统筹谋划,组织精兵强将,构建创新平台,进一步加大了钾盐勘查力度。深耕钾盐勘查多年的柴综院全力推进柴达木盆地第四系现代盐湖可利用资源核查及动态监测,完成了柴达木盆地9个重点盐湖矿山可利用资源核查及动态监测,查清了第四系现代盐湖钾、锂、镁、硼等保有资源量,建立了第四系开发盐湖动态监测系统;先后在大浪滩、马海、察汗斯拉图凹地深部发现了厚大的砂砾孔隙含钾卤水层,开辟了钾盐资源第二找矿空间,马海矿区发现了厚度大、水量丰富的深层卤水钾矿资源,提交液体氯化钾资源量达4个大型矿床规模,实现了柴达木盆地深层卤水找矿重大突破;在背斜构造区发现了富含锂硼的深层卤水,柴达木盆地第三系深藏孔隙-裂隙型卤水找锂取得实质性突破,西台锂矿有望达到大型矿床规模,切实担负起了保障能源资源安全的使命。尤其是在盐湖资源勘查方面,柴综院先后发现评价了察尔汗钾镁矿、大柴旦硼矿、西台吉乃尔湖锂矿、茫崖石棉矿等矿床;探明的11种盐湖矿产资源中,钾盐、镁盐、锂盐、锶矿储量居全国首位,石盐、芒硝和溴矿储量居全国第2位,硼矿储量居全国第3位,天然碱、石膏和碘矿储量居全国第4位。2018年以来,为加快实现深层卤水找矿突破,青海省地矿局举全局之力支持柴综院重点开展了马海、大浪滩地区砂砾孔隙含钾卤水普查,在背斜构造区发现了富含锂硼的深层卤水,实现了深层卤水找矿的重大突破,并先后发现总结了第四系现代盐湖、第四系砂砾孔隙卤水、古近纪-新近纪(第三系)背斜构造裂隙-孔隙卤水3种盐湖矿床类型,为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现钾盐资源的再突破积累了丰富的研究资料和勘查经验。与此同时,青海省核工业地质局抓住中老两国政府签署《中老两国合作开发老挝万象钾盐地区钾盐的原则协议》和中资企业开始在老挝开展钾盐矿勘查开发工作的重大机遇,于2007年赴老挝与中资企业合作开展钾盐勘查工作。至今,该局在老挝累计完成钻探工作量15万米,勘查面积3500平方公里,占据了老挝含钾盆地80%以上的区域和90%以上的老挝钾盐矿勘探行业市场份额。至2019年初,该局在老挝累计探明氯化钾资源量40多亿吨,预测氯化钾远景资源量约200亿吨,为建设我国第一个海外钾盐开发基地提供了坚实的资源保障。资源基地建设,地质找矿先行。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必须有坚实可靠的钾盐资源做支撑,必须通过增储上产来实现。山还是这座山,湖还是这片湖,盆地还是这个盆地。要想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实现钾盐资源的新突破,必须要突破传统的勘查思维和模式,在攻深找盲上下功夫。面对艰巨任务,青海省地矿局集思广益,依靠科技驱动,围绕“深部”做文章,全面推进深层卤水地质找矿。柴综院这支盐湖勘查尖兵,又一次焕发出与时偕行的时代光芒和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坚守“国之大者”,不负重托、迎难而上,将探索“盐的世界”的使命进行到底。方向明、措施实,成效才会随之而来。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以来,青海省地矿局总工程师潘彤靠前指挥、亲自谋划,锁定深层含钾卤水的增储保供战略任务,加大盐湖资源勘查力度,提升盐湖资源接续保障能力。柴综院依托潘彤工作室、柴达木盆地盐湖资源勘探研究重点实验室、创新团队等平台,联合其他科研院所共同攻关,紧紧围绕盐湖成矿理论、盐湖资源勘查关键核心技术、盐湖高效开发利用等方面开展基础性、前瞻性研究,解决了柴达木盆地钾锂盐矿勘查中存在的重大地质问题、技术难题,实现了深层卤水钾锂盐矿勘查理论创新和找矿突破;开展的柴达木盆地成矿系统研究,从源、运、储、变、保5个方面发力,建立了柴达木盆地盐类成藏系统理论,首次将柴达木盆地划分为盐类矿产5个Ⅳ级成矿亚带、21个V级矿集区和2个成矿系列,为青海省盐类矿产勘查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针对青藏高原盐湖分布范围广、数量多、精准找矿预测难,深部勘查手段单一、勘查成本高的问题,柴综院积极创新勘查方法手段,通过集成遥感解译、无人机航测、航磁、地震解译、微动探测、电磁法深部探测等地表勘查方法组合,大深度优快钻进技术及物探测井、综合录井等深部勘查方法组合,现场抽(放)卤试验与孔隙度、给水度、渗透率、含水饱和度及常微量元素高精度分析等资源评价参数试验方法组合,优化建立精准勘查方法体系,构建了深藏卤水有效勘查方法组合,优化了深藏卤水勘查模型,实现了提高勘查效率、降低勘查成本的良好效果,取得了深层卤水找矿的重大突破。以创新为主导的地质找矿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有力拓展了地质找矿成果。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以来,随着新的钾盐勘查理论和找矿模式的逐步形成和日益成熟,青海省地矿局在第四系砂砾孔隙深层卤水钾矿找矿成果也不断扩大,相继在阿尔金、赛什腾山前的冲洪积相地层中发现了大厚度的粗颗粒相砂砾孔隙卤水钾矿,氯化钾找矿实现重大突破;古近系-新近系(第三系)背斜构造区裂隙孔隙深层卤水锂矿勘查成果明显,在大柴旦西台和碱石山等构造区取得找矿重大突破,首次探获高产富锂卤水,估算潜在资源锂、硼、溴、碘矿均达到大型规模。应运而生的柴达木自然资源检测中心,研究形成了一套现代化检测方法与传统分析方法相结合的盐类矿产检测方法体系,创新研发了适用于测定盐湖样品渗透系数的盐心渗透装置;与省内有盐湖样品检测经验的实验室共同制定了盐湖盐类检测分析团体标准67项,实现了盐湖勘查规范要求参数的全覆盖,填补了我国盐湖天然卤水、岩盐及芒硝样品分析方法的空白。青海省核工业地质局也借助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整合优势资源,在青海省自然资源厅、青海省商务厅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整合优势资源,于2022年11月在老挝万象市注册成立了老挝青海工程技术有限公司。2023年以来,该公司先后中标中资企业4个老挝钾盐勘查项目。目前,该公司承担的钾盐勘查项目进展顺利,预期提交钾盐资源量超10亿吨。同时,他们还成功承接了非洲突尼斯钾盐矿勘探技术服务项目和泰国呵叻府暖颂县钾盐矿勘探项目,扩大了公司钾盐勘查开发影响力,为今后进一步开拓东南亚、非洲钾盐勘查开发市场奠定了良好基础。既要找得出,更要用得好,才能真正实现增储上产,切实保障钾盐资源安全。青海省地矿局深谙此理。为服务盐湖企业有序高效开发利用资源,推动深层卤水转化利用,在2022年开展深层卤水野外大型蒸发试验、2023年开展大型产能测试(抽卤试验)及选矿实验基础上,青海省地矿局结合深层卤水勘查、资源评价和开发利用等相关研究,提交了盐湖钾矿接续资源量,解决了深层卤水钾锂硼等战略性资源开发利用的关键技术难题,证明了钾锂两类深层卤水资源量可观,为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建设提供了可采、可选、可用的卤水资源。
“我们在富钾卤水盐田自然蒸发试验过程中,还发现锂、硼、锶、溴、碘等元素富集浓度高,远远超过了综合评价指标,为矿区今后盐湖资源多元素高值化开发提供了可能,也为深层卤水钾矿高质量开发利用提供了创新技术支撑。”柴综院资深盐湖专家高兴地说。新时代、新理念、新盐湖。打造“智慧盐湖、透明盐湖、数字盐湖”已成为柴综院为盐湖企业开发生产保驾护航、提升盐湖资源勘查和科学研究的工作目标。他们相继完成的察尔汗、东台、西台、一里坪、大柴旦、尕斯库勒、大浪滩、大盐滩、马海9个重点盐湖矿山可利用资源核查及动态监测,查明了矿区保有资源量,建立了第四系开发盐湖动态监测系统,完成了矿区三维建模,初步实现了智慧盐湖、透明盐湖的目标;完成的中信国安锂业、盐湖钾肥等多个重点盐湖企业的水源地勘查、供水井施工、供水管网铺设等工程,保障了盐湖企业的用水安全。他们充分发挥多专业优势,多维度融入地方经济发展,与海西州自然资源系统、盐湖股份、藏格钾肥、恒信融锂业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开展图斑核查、钾肥企业卤渠和盐池方量核实等,为盐湖企业发展提供了地矿智慧。与此同时,老挝钾盐综合利用工作进展顺利。青海省核工业地质局一方面着力开拓钾盐矿山企业地质技术服务工作,为矿山企业顺利运营保驾护航;另一方面不断强化地质科技创新,超前谋划、超前布局,与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加强老挝钾盐基础地质和工程技术研究。他们在老挝万象市成功组织举办了老挝-泰国钾盐勘查与开采技术交流会,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实现信息共享和共赢发展;成立了东南亚钾盐调查研究重点实验室,进一步加强老挝钾盐成矿系统与综合利用研究,提升资源高效利用水平。尤其是近年来,青海省核工业地质局先后与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青海藏格钾肥有限公司等科研院所和大型钾肥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携手推动老挝资源优势加速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为老挝钾盐矿绿色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2014年8月,随着第一船老挝开元海外钾肥运抵中国港口,标志着中国钾盐境外开发企业首次成功实现产品反哺。目前,老挝的两家中资企业钾肥产能已达每年200万吨,且仍在进一步扩大中。老挝已成为我国第一个海外钾盐开发基地。“老挝基础地质与矿产勘查工作程度低,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领域标准化体系建设工作蕴藏巨大需求,为此我局与老挝能源矿产部地质矿产司就钾盐矿勘查开发深度合作达成广泛共识,并于2024年2月在老挝万象市签署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强化万象市、万象省、波里坎塞省、甘蒙省、沙湾拿吉省、占巴塞省、阿速坡省、丰沙里省、乌多姆塞省、琅南塔省和沙耶武里省(以下简称‘十省一市’)钾盐矿及伴生矿开发工作合作谅解备忘录。”青海省核工业地质局负责人表示,为贯彻落实好谅解备忘录,该局将在2025年全面完成老挝“十省一市”钾盐勘查空白区调查评价工作,优选找矿靶区,为下一步勘查和探矿权申请工作奠定基础。同时,充分发挥该局东南亚钾盐调查研究重点实验室科技引领作用,强化与青海省地矿局合作,研究制定符合老挝国情的钾盐矿勘查开发技术标准,推动我国先进适用的技术标准“走出去”。对国内的钾盐找矿突破,青海省地矿局相关领导更是满怀信心:“当前,在青海省委、省政府和青海省自然资源厅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在支撑保障国家钾盐‘增储保供’战略上建新功、出成效的目标已经初步实现。我局形成的柴达木盆地‘生态保护优先、科技创新引领、资源综合利用、矿区社区和谐’的盐湖绿色勘查新模式,为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增储上产’有序推进奠定了基础。今后,我们将不辱使命、勇挑重担,继续加大勘查力度,力争实现更大发现,为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保障国家钾盐安全继续贡献地质力量。”声明:文章来源于中国矿业报。本公众号转载的文章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内容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仅供参考。转载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涉及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将予以核实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