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静的深夜群星在闪耀,老师的房间彻夜明亮,每当我轻轻走过您窗前,明亮的灯光照耀我心房……”11月5日,50岁的禄劝县雪山乡中心学校专职副书记段光有轻轻唱起了学生时代最喜欢的歌——《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
当年教段光有唱歌的年轻教师,如今早已鬓角染白。他就是段其福,执教40年来,整个雪山乡遍布他的学生。
人物名片
姓名:段其福
职务:禄劝县雪山乡希望小学教师
从教时长:41年
从昆明出发,在倘甸下高速后,沿着狭窄的山路再开车2个小时左右,就到了禄劝县雪山乡。
1983年6月,段其福成为一名代课老师,先后在雪山乡较偏远的二台坡小学、大基多小学、拖支小学、石城小学任教。40年来,段其福教过2000余名学生。
雪山乡希望小学依山而建,段其福时常站在教学楼的二楼,向远处眺望。经过远方那两座山包,往下走3个小时就是石城小学,再看左边那座被白云环绕的山,朝山下走一个半小时,就到了拖支小学。从拖支小学再走一个半小时,才能到大基多小学。
这些学校段其福都执教过,他常常在蜿蜒崎岖的山路上走几个小时,去接送学生、家访、为学校购置物资。当时,在简陋的教室里,没有教材、教具,甚至黑板都是用木板刷上黑漆做成的,除担任教师外,他还是学校的后勤主管、保安、保洁。
年轻时的段其福
由于少数民族学生占比大,师生语言交流是一个难题,段其福曾努力学习彝语,就是为了给彝族小朋友上课。他知道,乡村教育的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默默陪伴学生、坚守岗位,是一位乡村教师该做的事情。
段其福是土生土长的雪山乡人。数十年前,当他看到村里的孩子不会算数、不识字,甚至有的孩子不会说汉语,拿着家里的粮食、蔬菜上街去卖的时候,不会计算价格,只能拿草帽、杯子等简单的器皿去“核定”重量,他便下定决心,要教会孩子写自己的名字、会简单的加减乘除,只有多掌握点知识,才能靠本事和技能养活自己。
第二排右1为段其福
40年来,段其福初心不改,用爱与智慧为山村孩子打开了一扇扇通往外面世界的大门。如今,学校考虑到他患慢性咽炎多年的实际情况,只给他排了科学和美术课以及管理科学实验室,但他仍旧坚持送教上门。
敏敏(化名)是一名肢体重度残疾的孩子,无法正常行走。段其福和雪山乡中心学校副校长李国洲一起送教上门,帮助她学习简单的拼音和数学知识。在李国洲的记忆中,段其福每次送教都会拿着一块小黑板,坐到敏敏身旁,边写边讲,一笔一画教孩子写最基本的汉字和数字。
段光有是段其福的第一届学生。1983年,段光有在二台坡小学读三年级。童年的校园是土墙、土房子,连一块操场都没有。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活动空间,段其福带着学生到路上捡石头,用大大小小的石头逐渐“拼”成一块小操场。
段光有说:“当时最快乐的事情,就是和老师、同学一起在小操场上玩游戏、学唱歌。”
“啊!每当想起您,敬爱的好老师,一阵阵暖流心中激荡……”《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是段其福教段光有唱的第一首歌,这首歌也深深印在他的脑海里。很多年后,段光有回到雪山乡,也成了一名教师。如今,段其福和段光有又把这首歌教给更多雪山乡希望小学的学生。
2025年6月,段其福就要退休了。剩余的在校时光,他经常在校园里散步,一切都是那么熟悉,无论是学校的教学设施设备,还是孩子们那一张张天真的笑脸,都让他不舍。但最让他欣慰的是,一拨又一拨年轻教师,在这里扎根下来。
生于1999年的吴桂芬已经在雪山乡希望小学入职3年。她读小学的时候,段其福就在学校里,当她重返母校成为一名老师时,段其福变成了自己的同事,亦是前辈、师长。
吴桂芬看到,岁数最大的段老师每天最早到学校;科学、美术课,段老师也能上得活力满满;每当自己在班主任工作中遇到困惑时,段其福总会给自己分享实用的办法和经验。段老师的坚韧与毅力,让25岁的吴桂芬相信,自己可以教得好孩子、做得好学校的行政管理工作。
今年36岁的周伟是雪山乡中心小学校长,其妻范建兰是雪山乡希望小学一名教师。周伟老家在武定县,范建兰来自宜良县。2009年,他们在雪山乡任教时相识相爱,决定在雪山乡安家。
才参加工作时,范建兰从雪山乡回一趟家不容易,每次坐着摇摇晃晃的大巴车,要近10个小时才能赶到禄劝县城。她说:“现在路通了、好走了,到县城单边只需要3个小时。两个女儿逐渐长大,一个12岁、一个8岁,她们也把雪山乡当作了家。”
更多年轻教师愿意留在雪山乡,正是像段其福一样的身边榜样,给予了他们前行的力量与勇气。周伟说,前辈身上对于教育的执着和坚守,让他们看到山区孩子不一样的未来,他们也甘愿成为这“执灯人”中的一员,共同托举起孩子的明天。
即将退休的段其福相信,今后还会有更多的优秀教师奔赴山村,他也期盼自己的学生能铭记故土深情,待到学成之时,积极投身家乡建设。
记者丨杨艳萍、蔡晓磊
摄影丨蔡晓磊 老照片由雪山乡中心学校提供
视频丨孙莹
编辑丨杨艳萍
责编丨余苏晏
一审丨廖晶蓉
二审丨张丽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