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成年人的认知,你千万不要试图靠说服就能改变

文摘   2024-11-01 20:01   日本  

前几天,一个做企业培训的朋友告诉我一件让他困惑的事。
他花了整整三个月时间,想说服合伙人改变培训模式。每次开会他都带着详实的数据:新模式在其他城市的成功案例、学员满意度调查、市场需求分析......
"我明明摆出了那么多事实和数据,他连反驳的理由都说不出来,可就是不接受。"他有些沮丧地说,"最后一次会议,他只说了一句话:'我觉得现在这样挺好的,为什么非要改?'"
看着他的困惑,我不禁想起自己年轻时也经常陷入这样的困境:明明我说的都是事实,为什么就是说服不了对方?
后来我才明白一个简单的道理:一个成年人的认知,你不要指望靠说服就能改变。这不是你说得对不对的问题,而是人性使然。

01

为什么说服成年人是徒劳的?
我们常说认知难以改变,但认知也分层次。
技术层面的认知,比如使用新的管理系统、采用新的营销方法,这些相对容易调整,因为现实的结果是可以量化的。
就像去年我遇到的一位客户,他坚持使用老旧的管理系统,任凭技术团队如何演示新系统的优势,他只说一句:"用了十年的系统都没出问题,为什么要冒险换新的?"
但当他因为系统效率太低失去一个大客户后,立刻就改变了主意。
但更深层的认知,那些关于世界观、价值观、文化认同、社会制度的认知,那是一个人几十年来通过教育、生活环境、社会阅历形成的。
这些认知早已融入骨血,成为一个人身份认同的一部分。
比如对市场经济还是计划经济的信仰,对传统价值还是现代观念的坚持,甚至对人生意义的理解,这些认知上的差异,往往就像天堑,任你口若悬河,也难以逾越。
这让我想起前不久了解到的一个场景。两位企业家在谈合作,本来项目各方面都谈得不错,但一提到企业文化,就争论得面红耳赤。
一个认为企业要像军队一样管理,一个则坚持扁平化沟通。最后不欢而散。
这就是现实:对于深层的认知差异,你越是试图说服对方,反而越容易把关系推向对立。
因为这种认知早已不是对错的问题,而是一个人精神世界的根基。
你试图撼动它,就等于在否定对方的整个人生经验和价值体系。
所以说,与其试图改变一个人的认知,不如先想想:这种认知的差异,是技术层面的分歧,还是更深层的鸿沟?

02

即使说服了又能怎样?
对一个人的不同认知,就算你据理力争,真的说服了对方,那又能怎样呢?
先来看看技术和经验层面的认知。
我认识一位创业者,他特别喜欢说服别人接受他的想法。
有次他用一整天时间说服了一个合伙人采用新的营销策略。当时那个合伙人连连点头,表示完全认同。
但一周后,这个合伙人还是按照原来的方式做事。
这就是现实。人们在谈话时的认同,往往只是一种表面的妥协,甚至是一种敷衍。
因为反驳太累了,认同一下显得更有风度。但真正到了行动层面,他们依然会选择自己熟悉和相信的方式。
像这种人,包括你我在内,说得残酷点,唯一能改变他们认知的,只有在被现实狠狠打脸之后。
而当涉及到更深层的认知差异时,情况会更糟。
我们常常见到这样的场面:两个多年的朋友因为对某个社会现象的看法不同,在饭局上争得面红耳赤。
一个觉得应该全盘西化,一个认为要坚守传统。最后,一个人愤然离席,从此老友变成了点头之交。
这种深层认知的冲突,不仅说服不了对方,反而会破坏原本的关系。
因为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对错问题,而是触及到了一个人的价值认同。你越是试图说服他,就越显得在否定他的人生观。
更重要的是,这种认知之争根本就没有意义。
一位在国内很有分量的经济学家说过:
"在处理分歧时,应该首先判断:这是技术层面的认知差异,还是价值观层面的鸿沟?如果是前者,找到共同利益就能解决;如果是后者,争论就是浪费时间。"
这话说到了点子上。当一个人的认知已经上升到信仰的高度,你的任何说服都会被视为一种冒犯。
与其把时间浪费在这种徒劳的争辩上,不如想想怎么在认知差异中寻找合作的可能。

03

如何在认知差异中共处?
在这个世界上,真正成熟的人,往往掌握着一门智慧:如何在认知差异中寻找合作的路径。
对于技术和经验层面的认知差异,解决方案很简单:让利益来说话。
有一位投行高管,在他的多年从业经历中,他从不试图说服保守的企业家接受新的经营理念。他说:
"我只跟他算账:用新模式能给企业带来多少增长,能为股东创造多少价值。当利益足够大时,他们自然会找到认同你的理由。"
但面对那些更深层的认知差异,比如对自由市场还是管控经济的信念,对传统文化还是现代价值的认同,成熟的人会采取两种处理方式:
要么选择"道不同,不相为谋"。
正如一位民营企业家所说:"我从不跟核心价值观不同的人做深度合作。与其将来因理念冲突而分道扬镳,不如一开始就保持距离。这不是偏执,而是对双方都负责任的态度。"
要么就完全撇开意识形态,只谈具体的利益。
一位做跨国贸易二十多年的朋友深谙此道:
"我们彼此的文化背景、社会制度都不相同,但生意照样做得很好。因为我们从不讨论这些话题,只关注这单生意能给双方带来多少收益。"
这就是真正的智慧:不是去改变别人的认知,而是懂得在什么情况下选择回避,在什么情况下专注于利益合作。
记住:成大事者,都是那些把有限的时间用在寻找合作机会,而不是试图改变他人认知的人。

回到开头那位困惑的朋友。我告诉他:
"你其实不需要说服合伙人改变想法,只要算清楚新模式能给他带来多少收益就够了。如果利益足够大,他自然会调整想法。如果连利益都打动不了他,那八成不是经营理念的分歧,而是更深层的认知差异。这时候,也许你该考虑换一个合伙人了。"
这不是投机,而是人性。
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成年人的认知,都是他用岁月和经历换来的。你想靠一番说教就让他改变,不仅是对人性的误解,更是对自己时间的浪费。
所以,别再试图改变一个成年人的认知了。
对于技术层面的分歧,让利益去说话;对于更深层的认知鸿沟,要么保持距离,要么只谈利益。
这才是最务实的生存之道。
↓↓↓点击关注 谷音姐与你同在
点击,找到更多同道↓↓

空谷来音
我很想与你探究人性的细微处。这不是音乐,却胜似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