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九州贤达 纳百川英才!通川区深入实施人才工作“提效争先三年行动”

教育   2024-12-17 16:37   四川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人才蔚起,国运方兴。近年来,通川区积极融入全省“1+3+N”人才发展雁阵格局,以创建省级人才工作先行区为统揽,深入实施人才工作“提效争先三年行动”。通过优招引、创平台、强服务,努力构建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圈”,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全力擦亮“通九州贤达、纳百川英才”人才工作品牌。

党管人才 构建人才工作格局

根本固者,华实必茂。通川区始终坚持党管人才这一根本原则,“一把手”抓“第一资源”,不断健全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架构。党政主要领导亲自谋划、部署人才工作,领衔人才项目,并积极组织开展人才工作者培训。

“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到哪里,人才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在今年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暨全省人才工作先行区创建工作推进会议上,通川区明确“以事业激励人才、以人才成就事业”,着力将通川打造成更有活力、更有温度、更有希望的人才发展沃土。

强化党管人才工作闭环推进机制。组织召开区委人才工作会议,定期召开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听取、督导、量化考核人才工作推进情况,并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和党建工作述职评议的重要内容,全面压实党管人才职责。
经济社会能否实现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人才,人才活力能否充分释放关键在机制。为此,通川区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紧密围绕重点行业领域的发展需求,制定并出台了《人才科技大支撑行动工作方案》《通川区公立医院卫生人才引进培育措施(试行)》等一系列文件,逐步完善人才支撑政策体系。
同时,严格人才工作考核问效,印发《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2024年工作要点》《2024年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指标体系通川区创建省级人才工作先行区2024年工作任务清单》,明确人才工作任务分工,并建立每月调度机制,层层压实责任。

精准招引 打造人才聚集高地

尚贤者,政之本也。通川区始终秉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引才理念,以开放的姿态和宽广的胸怀广纳人才,礼待八方贤才。不断创新人才引进举措,大力实施“达人英才计划”,全力打响“通九州贤达、纳百川英才”人才工作品牌,推动各类优秀人才加速集聚。
坚持优招引重支撑。通川区聚焦食品加工、医药健康、智能制造、现代物流四大支柱产业,设立“四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党委,大力推进“双招双引”,采取“政府引、企业用”方式,因需引才、靶向引才,先后招引高层次紧缺人才130余名,柔性引入专家(团队)30余个,人才匹配度不断提升,产业支撑力更加强劲。
瞄准高精尖人才缺口,抢抓“双城经济圈”等重大战略机遇,用好“达人英才计划”等系列人才平台,推动企事业单位通过柔性引才方式与专家团队联合创新、抱团发展,引进硕士以上人才32名。针对基层人才不足难题,坚持以公开考试招聘为主流、直接考核招聘为补充,为基层注入源源动力。全年累计公开选调教师39人,公开考试招聘事业单位27人,直接考核招聘引进专业人才85人。
此外,通川区建立社会工作人才专家库,聘用四川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基层治理学院副教授兰奎,西城街道红旗路社区党委书记梁远君,凤西街道新锦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模范调解员贾召敏等9位同志成为首批人才专家,充分发挥他们各自的专业优势以及经验技巧,切实当好通川社会工作科学决策的“智囊团”、基层治理的“助推器”、沟通百姓的“连心桥”。

高质培育 激发人才澎湃动能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人才既要靠引进,更要靠培育。通川区充分把握人才工作规律,切实尊重人才成长规律,高站位谋划推动人才工作,致力于培养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一方面,加大统筹力度,增加对人才培育的资金投入,完善培养体系与激励机制,健全科技成果转化及利益分配制度,大力促进科教、产教深度融合,构建起强大的育才“强磁场”。
另一方面,加强核心人才和本土人才培育,围绕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大力推介村集体经济“一村一项目”以及乡村振兴特色项目,招募乡村振兴顾问100余名,已集聚川乳制品全产业链重大项目68个,回引专家团队30余人、返乡就业创业人才220余人。
加大与知名院校的合作力度,强化干部挂职、成果转化,探索“共建实习基地、精准匹配供需”等培养模式,做到就地培育人才、人才服务通川。
12月4日,通川区与四川文理学院开展人才专家通川行暨深化校地合作集中签约活动,聚焦联合办学、人才互动、成立博士工作站等,签订了“1+9”共10个合作协议。根据协议,校地双方将建立“教、研、学、用”战略合作关系,在品牌共建、管理服务、师资共育、科研合作、资源共享五方面达成合作,进一步推动通川区产业升级、创新驱动发展以及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此外,通川区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有力推动基础教育扩优提质;与江南大学食品学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达成实质性合作项目;加强与四川文理学院合作,形成专家人才常态服务通川机制。
集聚人才的根本目的在于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实现人才智力成果的转化。近年来,通川区建成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培育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备案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06家,组织企业申报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与多所高校达成合作项目14个,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创业孵化空间、实训见习基地及人才站点等各类人才站点24个,有效促进一大批创新成果就地转化、落地通川。

近悦远来 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近年来,通川区不断完善交通、水利、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场镇风貌提升,美化人居环境,为城市贴上宜居宜业的“人才友好型”标签,提升城市硬实力。
在提升服务软实力方面,通川区塑优环境“留人才”,通过设立“通川英才奖”,出台《通川区人才激励办法》,推行“通川人才服务卡”制度,积极走访人才“问需”等人才激励政策,构建全方位、全要素、全周期的人才服务生态,聚力营造尊才重才爱才的良好环境,让通川所需与人才所向同频共振、双向奔赴。
如推行“人才三通”工程,出台“21条人才激励新政”,健全党政“一把手”直接联系服务人才机制,高标准建设人才公寓,及时兑现安家补助、岗位激励等奖补资金,全力解决高层次人才住房、子女入学、家属安置等实际问题。培育全国名老中医、全国“双名计划”名校长等国省级专家领衔人20余名,人才总量位居全市前列。
在做优用工平台方面,通川区开展“迎新春送温暖、稳岗留工”“春风行动”等就业服务。今年以来,共举办现场招聘会34次,提供岗位6.8万余个,打造区、乡、村、园区“四级”就业公共服务体系,认定就业帮扶基地31个、见习基地37家。创新设立“骑手驿站”“共享空间”等零工大本营12个,培育国有劳务公司1家、乡镇劳务专合社17个、村(社区)劳务经纪人200名,举办劳务品牌和返乡创业培训57场次、惠及群众2000余人次。
此外,通川区积极开展重点人才走访慰问活动,慰问专家人才40余人次,落实引进人才2023年度安家补助和岗位激励奖179万元。优化人才服务,积极开展送医下乡、疗休养等人才活动14项,组织“智通九州、才纳百川”嘉年华等联谊交流活动,让人才始终站在城市的“C”位。
如今的通川正在成为各类人才大有作为的热土,一揽子有利政策、一系列暖心服务让广大人才在这里施展才华、建功立业。踏上新征程,展现新作为,通川区将进一步拓宽引贤纳才的渠道,广纳四方贤才;厚植人才发展的沃土,营造优质环境,让各类英才在此能够毫无羁绊地追逐梦想,尽情施展才华,书写属于他们的绚烂篇章。

来源:达州日报

通川先锋
聆听高层声音,掌握组工动态,凝炼通川经验,集聚通川力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