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富春和蔡畅夫妇是一对品德高尚的老共产党员。在半个多世纪的相伴生活里,他们成就了中国革命史上一段浪漫的“红色恋情”,同时在各自的事业中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柳亚子曾赋诗《赠李富春蔡畅同志》:革命夫妻有几人,当时蔡向各成仁。和森流血警予死,浩气巍然并世尊。死生流转各天涯,今日新都莫众哗。记取铁肩担道义,双飞李蔡两名家。
新中国成立后,李富春和蔡畅都身居高位。但是,他们仍保持着革命者和人民公仆的本色,继续为建设新中国而不懈地奋斗。在生活上,他们一直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作风,到了50岁才有一个固定的家。
最初,他们一家住在北京什坊院,离供应点较远,公家给他们配备了一辆供采购用的汽车。李富春觉得这辆车利用率不高,放着浪费。蔡畅尊重李富春的意见,同负责采购的同志商量,说:“目前我们国家还很困难,把这辆汽车省下来交给公家就可以多派点用场,你辛苦一点,骑自行车买菜好不好啊?”年轻人一点就透,马上就领悟到了两位首长的公心,当即同意。
汽车上交后,遇到刮风下雨,蔡畅总是叮嘱那位年轻同志乘公共汽车、带雨具。小伙子感动地说:“两位首长总像对我过意不去似的,其实,他们也是为了国家,我根本没有意见。”
对于唯一的孩子李特特,李富春夫妇从不娇惯,而是要求女儿自力更生,不依赖父母。有一年,李特特在北京市郊区农村劳动。天冷了,蔡畅请警卫员给女儿送一床棉絮,警卫员便让司机开车把棉絮送到郊区。
回来后,蔡畅批评说:“你们开车去,招摇过市,影响多不好。我们的孩子那么特殊,群众会怎么想?”从那以后,工作人员再也没有对李特特予以特殊照顾了。
1952年,李特特从苏联回到祖国后也并没有享受到什么特权,而是在父母的鼓励下,带着仅3个月的二儿子到北大荒开荒,一呆就是3年。之后,李特特进入北京华北农业研究所工作,直至离休。
离休后的李特特是中国扶贫基金会的终身理事,她常常忙着“化缘”、出差,用筹得的资金帮助贫困地区架桥、打水井、修公路、办学校、建工厂……
来源:三湘风纪微信公众号
编辑:州纪宣
「往期阅读」
觉得好看,请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