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出游不想扎堆?这些“宝藏”点位别错过!

政务   2024-10-05 18:26   上海  

国庆长假转眼已过一半
你发了几条九宫格朋友圈
是否还想趁着放假出去逛逛
担心陷入“人从众”模式?

敲黑板!

团团特意为

有上述烦恼的小伙伴

准备了一份最新攻略

上海这些小众又好逛的“宝藏”点位

千万别错过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推出

系列融媒视频《信念第2季》

与青年讲解员共同走进红色地标

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奋斗精神

@屏幕前的你

快来加入这场Culture Walk吧~



第一站

闸北发电厂

从外滩弧光灯

到民族电力工业的崛起

1882年7月26日

上海外滩的夜空被一束光芒划破
中国第一盏弧光灯
国网上海闸北发电厂
以下简称“闸北电厂”)点亮
标志着中国电力时代的开启
这不仅仅是一盏灯的故事
更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勇于探索的
生动写照

1949年5月25日,国民党残兵近2000人手持真枪实弹闯入闸北电厂,妄图抢夺电厂,为逃跑争取时间。闸北电厂职工在闸电地下党组织的带领下,手持生产工具进行护厂斗争,最终将当时中国最大的民族电厂交回到了新中国和上海人民的手中。

纵观闸北电厂百余年的发展历程,它的发展史与五卅运动反抗帝国主义压迫、抵抗日本侵略等重要历史事件均具有紧密的联系,无不体现出中华民族自立、自主与自强的价值追求,以及根据发展态势,不断调整优化思路与策略、顺势而为的时代精神。


时间来到了建国之后,上海电力工人们加快电网建设,以点亮万家灯火的兴国之情和奉献精神助力祖国腾飞。在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进程当中,上海电力飞速发展,创造了无数个“全国第一”:

第一个实行公私合营的电力企业

第一台双水内冷汽轮发电机组

第一条电力热线

第一个500千伏超高压C型双环网

第一座全地下变电站

......

如今,走进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民族之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仿佛穿越回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基地内有这样一群年轻的讲解员——他们以00后的身份站在历史的舞台上,用青春的声音讲述着过去的故事。常嘉钰就是其中的一员。

过去的一年,常嘉钰为听众奉献了超过百场的精彩讲解。作为一名00后讲解员,他深知自己肩负着传承历史、弘扬精神的重任。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电力工业的历史和发展成就,感受电力人的奋斗精神和爱国情怀。

我的职责就是讲好每一段历史,每一段故事,让每一位参观者都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参观的过程,让过去的历史、先辈们的精神激励每一位参观者努力拼搏,好好生活。

一百多年来
闸北电厂在筚路蓝缕中艰难创立
在战火纷飞中自立自强
在党的领导下发展壮大
如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闸北电厂将继续秉承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奋斗精神
坚持守正创新、文化自信自强
持续推动电力工业文化遗产
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奋力打造文化与产业共融新格局
以昂扬姿态迈向
百年老厂第二个百年的新征程

第二站

老市府大楼

上海第一面五星红旗在这里升起

位于上海市黄浦区江西中路215号的

上海老市府大楼(原工部局大楼)

始建于1914年,竣工于1922年

是上海解放后

上海市人民政府首个所在地

也是上海市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地

这里留下了新中国上海市
第一任市长陈毅同志的工作身影
在上海具有极其重要的
历史地位和象征意义

在160街坊保护性综合改造项目中,黄浦区把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与城市更新有机融合,依托老市府大楼内原陈毅市长办公室及相邻建筑空间,充分挖掘历史建筑中的红色基因,策划举办“建设人民的城市——陈毅市长办公地旧址主题展”

作为黄浦“新青年”讲师团讲师,外滩投资集团下属新黄浦资产公司工会主席、团支部书记、办公室副主任茅丹全程参与了主题展试运行期间的讲解筹备工作,讲解稿由团队精心设计、反复打磨,讲解词逐字逐句对照不下百遍。

为让红色故事深入人心,我对照80余幅展陈照片、数十件展陈实物认真查找相关史料、熟悉相关背景,准确掌握照片和文物背后的故事,一遍遍地进行实地演练,其间因用嗓过度导致声带受损喉咙嘶哑,哑了就练无声讲演,确保一万余字的讲解稿脱口而出,讲解生动。

展览所处的百年大楼作为市级文保建筑,一砖一瓦本就是弥足珍贵的展品,也是承载城市红色记忆的重要文化空间。

通过茅丹的讲解可得知,陈毅市长十分重视科教文卫事业的发展。陈毅市长重视知识和知识分子,上海要搞科学会堂,就是陈毅市长提出来的,这个提议尤其得到了科学工作者的欢迎。此后,由陈毅市长亲笔题写的“科学会堂”出现在南昌路上一座富有气派的建筑上。

这些图文与实物都反映出陈毅市长的个人风采,特别是他与人民群众在一起时表现出的亲切自然、和蔼可亲,今天看来,尤为让人动容。


可以说,作为这里的首批讲解员
每一次讲解工作
都是一次思想的“再造”
光阴荏苒
陈毅同志在上海任市长的
思所想、所作所为
与“不忘初心”高度契合
且历久弥新
“人民培养汝,一切为人民
革命重坚定,永作座右铭”

第三站

上海手表厂

这款“上海制造”

是大国工匠的奋进缩影

每个上海小囡家里

总有一块珍藏的上海牌手表
而直到走进位于榆林路200号的
上海手表厂
才能真正触摸到
这一国产品牌的峥嵘岁月
就是在这里
诞生了第一块
中国人自己制造的细马表
结束了中国“只能修表,不能造表”的历史
成为“上海制造”当仁不让的代表作
也是上海工匠于艰难中
不断开拓奋进的缩影

“明年我们就将迎来70周年了。”指着一楼大厅上“上海表业”几个大字,80后的夏臻毅颇有感慨。建厂的历史,就是一段从无到有的奋斗史,恰如中国从一穷二白中奋起的缩影。

旧时代的上海没有专业制表厂,只有修表的小作坊。1955年7月,上海市轻工业局和上海钟表同业工会组织了一支58人的细马手表试制小组。



小组当时面对的,是一无专业设备、二无专用材料、三无图纸的困难局面,大家只能想尽一切办法,从身边可见、可利用的材料中寻找。阳伞骨和自行车的钢丝被巧妙地变成了轴头和螺丝,用来替代机芯的零件,绣花针被改制成了微型钻头……就是这样,他们将不可能变成可能。

1955年的国庆前夕,由150多个零件配装而成的18只细马手表诞生,也成为献礼国庆的一份礼物。

1956年,“上海手表工厂”筹备处成立,扩大了试制人员队伍,打造出第二批试制手表“和平”与“东方红”,再次献礼国庆。其后,便是不断研发突破的过程。

1958年,第一款量产机械手表A581诞生,“上海牌”这一之后享誉全国的品牌也正式被注册。直到近70年后的今天,这款经典之作依然获得很多国内外收藏家的青睐。



时针不停运转,如今的榆林路200号里,厂房已焕然一新,但不变的是依然精益求精的精神。

走进装配车间,左右两间厂房,分别为机芯装配和表盘装配,每个人都有一方天地,安静而专注地对待手中的小小配件。“有的时候,一个小小的处理步骤,可能一天里就要重复几百次。”夏臻毅轻轻地告诉记者。

和他一样,每一个年轻的员工,都有着对传承这一老字号国产品牌的自豪感,也肩负着更多的使命感。因为每一款刻着“上海”二字的手表,都代表着曾经奋斗的岁月与至今不畏革新的勇气,这样的信念也被一代代传承,造就一次次的再出发。


1955年献礼祖国六载华诞的
第一次试制手表
标志着这一国产品牌的诞生
今年的75周年国庆
以这只极具意义的手表
而复刻设计的限量版被推出
是对祖国的祝贺
对历史的致敬
也是对信念的一次重温

第四站

百代小楼

《义勇军进行曲》在这里灌制

“各位游客,欢迎来到
《义勇军进行曲》灌制地纪念馆
(百代小楼)
小楼位于衡山路811号
建于1921年
是当时百代公司的办公楼
这幢楼也见证了中国唱片业的发展”
1999年出生的张妮
是百代小楼最年轻的讲解员之一
工作一年多来
她日复一日在这栋小楼里上下往返
为往来的市民游客一遍又一遍讲述
《义勇军进行曲》诞生的故事

一首电影的主题曲是如何演变成一个国家的国歌呢?张妮带领参观者到位于二楼的展板前。“1934年,电通公司为了支援抗日救亡运动邀请剧作家田汉创作一部反映抗战的电影剧本《风云儿女》。田汉刚完成故事梗概和主题歌的歌词,就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入狱。最终故事梗概和歌词历经辗转交给了夏衍。”

来到一个展柜前,那里静静地躺着一本《聂耳日记》。张妮继续娓娓道来,“聂耳听说田汉的遭遇后,心中感慨万千。主动请缨为电影的主题曲谱曲。随着曲稿的完成,危险悄然而至。1935年,为了避免被迫害,我党安排聂耳离开上海前往日本。其间他一次又一次修改曲谱。

驻足在墙上展示的当年聂耳修改曲谱的手稿前,仿若梦回历史。“聂耳寄回来的手稿,标题写有‘进行曲’三个字,充满了力量,充满了不灭的斗志。”虽然一次又一次为不同的参观者做讲解,但每当说到这一段国歌诞生的幕后故事时,张妮的情绪还是会十分高涨,完全沉浸在其中。

沿着动线往前走,映入眼帘的则是一张黑胶唱片。她用手指了指唱片,隆重介绍道,“1935年5月3日,《义勇军进行曲》在我们现在所在的百代小楼灌录了首版唱片。”

在张妮看来,这首歌以强大的凝聚力和感染力把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紧紧联系在一起,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尊严与主权,展示着中华民族的不屈与拼搏。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最终通过决议: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这一代就代了几十年。直到2004年,《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被写入宪法修正案。

张妮透露说,青年歌手周深还曾以“青春上海党史学习接力人”的全新身份,走入这座百年红色建筑,致敬他的青春偶像——作曲家聂耳。

“每次有新的特展
我和同事们就要忙着整理新的导览词
第一时间背熟
所以这栋小楼的内容
对于我来说是常背常新
不断有提升和学习的空间
不断有自我挑战的机会
在每天的日常工作中
张妮都会为来自全国各地
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市民游客
提供两到三场导览讲解服务
在快节奏的工作中
她很快成长起来
也真正爱上这份职业

第五站

上海凝聚力工程博物馆

“红领巾”讲述城市发展温暖篇章

今年暑假
泸定中学的孙晓涵第一次
上海凝聚力工程博物馆相遇
从8月上岗成为博物馆首批
小“宁”心红领巾讲解员
她一次次讲述起这座城市的发展历程
介绍一位位令人钦佩的党员干部
叙述一个个温暖人心的故事

从老弄堂的石库门到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从居民生活的点滴到社会治理模式的不断创新,上海凝聚力工程博物馆方面介绍了以“了解人、关心人、凝聚人”为主要内容的“凝聚力工程”从长宁区华阳路街道起步,迅速推广到全市,逐步发展到“凝聚党员、凝聚群众、凝聚社会”的历程,见证了上海基层党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工作实践,也记录了上海的城市发展历程与社区变迁的点点滴滴。

进入二十世纪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上海出现了‘三个百万’‘三个三年大变样’的城市发展过程。在这样城市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当时,华阳路街道的党员干部不等不靠,坚持为群众开展了‘串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的‘四百’走访温暖人心活动……

现场讲解对孙晓涵来说是个挑战。之前她参加过一些讲解比赛,不过在场馆内讲解还是第一次。上海凝聚力工程博物馆为小“宁”心红领巾讲解员提供宣讲展示平台,还从讲解员站姿、引导手势等基本功到讲解技巧,一步步开展系统性培训。

在动作设计上,在语调把握上,孙晓涵都有自己的理解。“我还和我的外婆探讨过,在适当的时候加入上海话,并用上海话和观众进行交流。”孙晓涵说。上海话的加入让首次讲解增色不少,与观众的互动也很自然。

当孙晓涵讲起长宁区家喻户晓的“小巷总理”朱国萍的故事时,她就会加入手势。“三十多年在居民区的工作经历,朱国萍老师始终关心服务群众,让大家感受到了她的真情实意,也让我对朱国萍老师的尽职尽责感到敬佩。”

上海凝聚力工程博物馆方面介绍
此次一共挑选了9位优秀的学生
成为博物馆的讲解员
每所学校只有一名
孙晓涵作为首批上岗的讲解员
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至今她已经正式讲解了三次
这几次讲解提升了她的表达能力
也拓宽了她的知识储备

通过与他人分享
更加深了孙晓涵对于凝聚力工程的理解
凝聚力工程就像一面旗帜
引领着人们前进
“作为少先队员
我也会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让我们在凝聚力工程中努力成长
为祖国的明天贡献自己的力量!”



“云”参观过这些红色地标后
你是否意犹未尽?
不妨抓住假期的尾巴
亲自前往打卡
深入了解过往奋斗故事
体悟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
欢迎在后台留言分享观后感哟~

左右滑动查看


往期回顾





一面国旗是如何生产出来的?

熟悉的热搜又来了,熟悉的他们也还在!

今天起,乘飞机更便宜了!


作者: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嘉音、冷梅、刘晶晶、范彦萍、周胜洁/文,常鑫、施剑平、徐易飞/视频
制图:garfield、小琼
责任编辑:赫兹
校审:神小丢、林桂人
终审:文心


点亮点赞、在看
收藏这份“宝藏”攻略↓↓↓

青春上海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上海市委员会官方微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