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兴隧 ‖ 此信送给您的孩子

乐活   2024-09-03 18:19   广东  




今天是9月3日,新学期刚刚开始。


想起一篇古文——《送东阳马生序》。


在开学季,一则“终于读懂了送东阳马生序”的话题,在社交平台刷了屏。



评论区里,字字句句,都是成年人的眼泪和悔恨:

余幼时家贫,但仍不知上进,贪玩误学,缺乏志向。偶寄情于山水之间,纵情于男欢女爱,蹉跎人生三十有余。


回忆年少,初读《送东阳马生序》只觉晦涩难懂,不知其意。今观文,悲凉之感油而生。遍尝人生之艰苦,才懂其意。


教育具有长期性和滞后性。


那时年少无知的我们,理解不了《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苦读的深意,甚至还觉得读书是这世上最无趣、最辛苦的事情,所以终日贪玩享乐、不以为意。


直到后来在社会中摸爬滚打,备尝艰辛,才在痛悔中逐渐明白:


读书虽苦,却是可承受的生命之轻;上学虽累,却是我们一生中最好走的路。


刚开学不久,如果你的孩子抱怨读书苦,一定要带他再读读《送东阳马生序》。


01

《送东阳马生序》中,一代大儒宋濂,讲述了他艰苦求学的亲身经历。

宋濂出身于一个贫寒之家,小时候家里连温饱都难以保障,更别提拿钱去买书了。


但宋濂自小又十分好学,为了读书,他就厚着脸皮去别人家借书来读;为了按时归还人家,他时常在寒冬腊月里抄书到深夜,连砚台结冰了也不肯停下。


因着宋濂的这份守信好学,当地很多藏书人家也愿意将书借给宋濂,他因此得以遍览群书。


就这样一直到他加冠之后,宋濂又开始一个人外出求学,增长见识。哪怕在学舍中遭到了老师的斥责,听到了同学对自己的嘲讽,宋濂也丝毫没有退缩。


如此,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宋濂才凭着那份寒窗苦读勤且艰的意志,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成为了明朝开国文臣之首,后来还被任命为了太子老师。


所以你说读书苦吗?必然是很苦的。


但这条艰难的求学路,也是绝大多数普通人改变命运唯一的道路。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所有一鸣惊人的背后,必然是日日夜夜的勤勉和奋斗。


所以,请告诉孩子,别抱怨读书苦,别觉得日复一日的读书生活,枯燥得让你难以忍受。


要知道,麦子破壳难,稻谷抽穗苦。


只有先经历过了这段被苦难淬炼过的日子,你才能破茧成蝶,成为你想成为的人,拥有你想拥有的人生。


02


时至今日,还是会有很多孩子说,自己不读书,一样可以出去打工,一样可以挣很多的钱。


读书,只是在吃无意义的苦。


这样想的孩子,不妨先来看看不读书的代价。


纪录片《18岁的流水线》中,有这样一群过早离开学校的孩子。他们自愿辍学,进厂打工,本以为逃离了学校的桎梏,结果又坠入了生活的旋涡。


95年出生的杨鹏,初中毕业就来了厂里,干的一直是厂里最苦的工种——修理工。


好多次,杨鹏的手指被锋利的撬刀割伤,带他的班长也只是熟练地给他进行简单包扎。随后又催促着他快点回到流水线上继续工作。



车间,机台,加班,薪水……将一个个曾视读书如粪土的孩子治得服服帖帖。


他们不敢喊累,不敢喊疼,不敢喊停,因为一旦表现出不满,就会有大把的人来将他们替换掉。


他们只能带着迷茫,将最宝贵的青春,埋葬在冰冷的流水线上。


孩子,这样的生活,也许会让你觉得辛酸无望,可你若不努力读书,就很难避免堕入这样的命运。


《送东阳马生序》里的宋濂,也早已在几百年前揭示了这一点。


读书,从来都是普通人从底层走向上层社会的最佳通道。


请一定告诉孩子,永远别亲手堵死那条路。


03


讲到这里,我想起现实版《送东阳马生序》的主人公,陈时鑫。



他出身于四川凉山的一个贫苦家庭。当别的孩子在无忧无虑享受童年时,他却只能在田间劳作、插秧、割谷、喂猪……


生活的不易,让他从小就意识到了读书的重要性。


为了走出大山,改变命运,小的时候,他便上山捡菌菇和挖草药,以此来赚取学费。初中三年,为了省钱,他每天骑车十几公里,往返于学校和家之间。


终于在努力了很多年后,他考上了南京大学,走出了大山。


2022年的时候,他更是以大四学生的身份,收到了香港中文大学全奖直博录取通知书。如今,他早已是香港中文大学的在读博士。


在没有更多的选择之前,请告诉自己的孩子:
只有脚下的书本,才能垫高你人生高度,让你离想要的生活越来越近;

只有见识,才能化作庇护你的大伞,带你穿越风雨,去看更广阔的世界。


04

网上有一个关于“人生十大憾事”的投票,得票最多的选项赫然写着:


未能珍惜年少考入好大学,以致此生碌碌无为。



所以请告诉你的孩子:

哪怕你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没有显赫的家世为你托底;


哪怕你已经做了许多努力,却依旧没有达到理想的成绩。


但你要相信,命运牢不可破的大网里,总会有那么几条不甘平庸的漏网之鱼。


几百年前,寒门书生宋濂做到了;如今,一心苦学的陈时鑫也做到了。


那么未来,你是不是也能像他们一样,挣脱命运撒下的大网,用尽全力书写出一个逆天改命的故事?


新学期,让我们再一起读一遍《送东阳马生序》,而后执笔为剑,征战题海,为人生开辟出一条康庄大道吧!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送东阳马生序》译文
我年幼时就爱学习。因为家中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放松抄书。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已经成年之后,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快步走到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向同乡前辈求教。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低身侧耳向他请教;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序更为周到,不敢答复一句话;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得到不少教益。
当我寻师时,背着书箱,把鞋后帮踩在脚后跟下,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严冬寒风凛冽,大雪深达几尺,脚上的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到学舍后,四肢僵硬不能动弹,仆人给我灌下热水,用被子围盖身上,过了很久才暖和过来。住在旅馆,我每天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锦绣衣服,戴着有红色帽带、饰有珍宝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着刀,右边备有香囊,光彩鲜明,如同神人;我却穿着旧棉袍、破衣服处于他们之间,毫无羡慕的意思。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并不觉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我的勤劳和艰辛大概就是这样。
如今我虽已年老,没有什么成就,但所幸还得以置身于君子的行列中,承受着天子的恩宠荣耀,追随在公卿之后,每天陪侍着皇上,听候询问,天底下也不适当地称颂自己的姓名,更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
如今的学生们在太学中学习,朝廷每天供给膳食,父母每年都赠给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没有冻饿的忧虑了;坐在高大的屋子里面诵读经书,没有奔走的劳苦了;有司业和博士当他们的老师,没有询问而不告诉,求教而无所收获的了;凡是所应该具备的书籍,都集中在这里,不必再像我这样用手抄录,从别人处借来然后才能看到了。他们中如果学业有所不精通,品德有所未养成的,如果不是天赋、资质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这样专一,难道可以说是别人的过错吗!

东阳的年轻人马君则,在太学中已学习二年了,同辈人很称赞他的德行。我到京师朝见皇帝时,马生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拜见我,写了一封长信作为礼物,文辞很顺畅通达,同他论辩,言语温和而态度谦恭。



来源:诗词世界微信公众号、古诗词文欣赏微信公众号



往期看点:

文化兴隧 ‖ 好习惯的力量

文化兴隧 ‖ 管理情绪的6个好习惯,值得一试

文化兴隧 ‖ 耐心,是一种可贵的智慧

文化兴隧 ‖ 《人民日报》:真正能给你撑腰的是这些→

文化兴隧 ‖ 成大事者,善于把人生调成这三种模式

文化兴隧 ‖ 《人民日报》:不要提前焦虑,也不要预知烦恼,生活就是见招拆招



中铁隧道局集团
隧贯山河,道通天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