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新一轮____全面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答案:
党和国家机构改革
点击空白处查看解析吧!
要坚持以科技创新需求为牵引,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切实提高人才自主培养水平和质量。
——习近平2024年6月24日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近日,第十一届河南青年创青春大赛在许昌圆满落下帷幕。隧道股份上海示范区14标项目参赛作品——《智能建造——盾构隧道内部结构智能拼装技术》在近1600个创业创新项目中脱颖而出,获得科技创新金奖。
本次大赛以“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答卷挺膺担当”为主题,由共青团河南省委和省人社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商务厅、省卫生健康委、省税务局、许昌市政府等共同主办,共设科技创新、数字经济、乡村振兴和社会企业四大赛道,累计吸引近1600个创新创业项目参赛。通过初审、复审、决赛的激烈角逐,4个金奖项目、8个银奖项目、12个铜奖项目脱颖而出。
智能拼装技术源于隧道股份上海机场联络线11标,该项目隧道内部结构为全预制结构,为实现大型预制结构优质高效拼装,项目团队创新研发了弧形件/中隔墙拼装机器人,并形成一套成熟的大直径盾构隧道内部大型预制结构智能拼装技术,填补了行业内该领域的技术空白。
(盾构主司机在盯控掘进参数)
智能拼装技术的使用,大幅度提高了隧道内部施工空间的利用率,有效降低了施工风险,缩短了工期。相较传统拼装方式,以智能拼装技术施工,弧形件拼装作业效率可提升6倍,每班节省9人;中隔墙拼装作业效率可提升10倍,每班节省10人。
(中隔墙机器人作业现场)
在立项之初,项目团队即发现,在有限隧道空间内组织大型预制结构安装对安装技术精度要求极高,现有技术无法满足需要。
为解决此项技术难题,项目积极开拓,融合各方资源,攻克了拼装设备自动检测感知、自动分析处理、自动决策执行、自动存储记录等技术难关,创新研制了弧形件/中隔墙智能拼装机器人,形成了智能拼装工艺,成功解决了隧道内部大型预制构件高精度、高效率、智能化拼装的难题。
(项目技术负责人在
桥隧发展科技创新大会上交流)
项目还积极探索完善智能拼装工艺配套施工体系。以智能拼装工艺为基础,项目团队逐步优化了弧形件及中隔墙工艺设计,合理布置了隧道施工材料运输路线,改进了现场施工组织,成功解决了阻碍盾构掘进与隧道内部结构同步智能拼装的各类问题,探索出了一套高效的流水作业体系,后经项目长期研究改进,最终形成了当前的大直径盾构隧道内部结构智能拼装技术。
(项目青年在现场测量数据)
在上海机场联络线项目建设中,智能拼装技术已取得成功应用,助力项目实现了14米级盾构日掘进32米、月掘进650米的行业纪录,得到何华武、丁烈云等多位院士专家认可。当前,相关智能技术已推广至深江铁路、崇太长江隧道等国家重点项目,不断推动更多工程实现高质量建设。智能拼装等智能建造技术的持续升级,也将进一步扩大企业行业影响力,为集团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作为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的国家队
中铁隧道局
始终传承“开路先锋”精神
牢记对祖国和人民的担当与忠诚
践行“隧贯山河、道通天下”使命
引领我国隧道技术实现四次跨越
迈向智能化建设自主创新阶段
助力中国隧道在国际舞台一路向前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隧道施工方法较为原始,采用人工钢钎大锤打眼放炮、人工扒碴、手推斗车运输。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中铁隧道局参建的成昆铁路沙木拉达隧道施工为标志,从国外引进和自制施工机械,机械化进程进步,但整体水平不高。
▲衡广复线大瑶山隧道,全长14.295千米,1981年11月1日开工,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大瑶山隧道建设中,中铁隧道局在国内首次引进并采用“新奥法”,形成了全断面无轨运输大型机械化施工作业线。
▲在西康铁路秦岭隧道建设中,中铁隧道局首次采用技术先进的敞开式全断面TBM施工,被誉为中国隧道史的又一里程碑。
▲上海机场联络线首次成功应用盾构隧道智能建造体系,中铁隧道局引领盾构隧道进入智能建造时代。
瞄准行业前沿
聚焦智能建造
中铁隧道局将持续育“新”提“质”
引领我国隧道科技迈向新阶段
不断擦亮“中国隧道”品牌
来源:团委
往期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