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内“疼痛感”愈演愈烈,国家没钱了就要下狠手

文摘   社会   2024-10-07 07:20   广东  
85年生人,笔名侠者,体制内15+年打工人,专注于职场、财经和房产领域,是一名复杂中国的观察者和思考者。

今年,我们见证了史上最为激烈的高考竞争,1342 万学子同台竞技,其中复读生就占了 410 万。而本科的录取名额,仅有 450 万。这意味着,有近千万的年轻人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同时,1180 万大学生即将步入社会,但目前本科和硕博的就业率却分别只有 45%和 44%,超过半数的毕业生将面临就业难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加入考公的行列,寻求一份稳定的工作。2024 年国考报名人数高达 291 万,比两年前翻了一番多。然而,体制内的稳定性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河南、山西、甘肃等地纷纷启动机构改革,精简编制,中央层面也提出了缩编 5%的要求。

这一系列动作的背后,是行政支出和财政收入的双重压力。数据显示,地方行政支出占政府可支配收入的比例从 2012 年的 30%飙升至 2020 年的 60%。同时,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虽然高达 10 万亿,但仍难以填补地方财政的缺口。此外,养老金的危机也日益凸显,除了少数地区外,多数省份的养老金都已入不敷出。

在这种情况下,缩编成为了地方政府缓解财政危机的无奈之举。但值得注意的是,缩编并不等于裁员。很多地方采取了“减市补县”的策略,将编制下沉到县乡两级,或者通过老人员的退休来被动收缩行政人员队伍。

同时,机构精简也成为了重头戏。许多冗杂的机构被裁撤、合并,事权进行了合并和优化,原来的人员也相应转岗。这些举措,虽然在短期内可能会带来一定的“疼痛感”,但从长远来看,却是体制内转型和升级的必经之路。

侠者认为,体制内的“疼痛感”可能会成为未来的常态。但我们应该看到,这种“疼痛”实际上是改革的阵痛,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过程。我们需要适应这种变化,积极面对挑战,寻找新的发展机遇。

侠者杂谈
专注于职场、财经和房产领域,一名复杂中国的观察者和思考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