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琼
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市水务集团宗关水厂水质检验高级技师
01
扎根水质检测一线
“我每天的工作主要是做好每一步的水质检测分析工作,包括从取水源头到自来水的制作,最后再到出厂的成品水等整个过程,为百姓严把水质安全关。”王琼向记者介绍。
1995年,王琼从技校毕业后进入宗关水厂,从事水质检验工作,一干就是近30年。宗关水厂是湖北省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现代化自来水厂,日供水能力达105万吨,服务人口200多万人。
上班第一天,师傅对王琼说:“水是生命之源,生存之本。水质检验工作直接关系着千千万万市民的身体健康,非常重要。”师傅的教导王琼始终铭记在心,也正是这句话,让王琼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了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使命感。
王琼说,自己的工作虽然普通却又无比的重要,她和同事们在水质检测岗位上贡献青春和汗水,为的就是让老百姓过上安全用水的日子。
冬去春来,寒来暑往,王琼始终坚守水质检验岗位,苦练过硬的技术,严把水质检测关。她以一股“较真”的工作态度,监测长江水源地水质,关注长江水生态的变化,为百姓的安全优质用水默默奉献。在日常工作中,她潜心学习水质化验的各种技能,利用业余时间自修大学本科文凭,考取了水质检验高级技师,从一名普通的基层水质化验工逐步成长为业务带头人。
“2014年4月23日,为保证市民安全用水,我带领化验班的同事们分工合作,不眠不休,连续60多个小时不停歇地检测各项水质指标,分析数据,反复试验,为生产车间提供第一手数据资料,有力应对了水质安全挑战,保障了城市的供水安全。”王琼说。
2015年6月,“王琼创新工作室”在宗关水厂正式挂牌成立。王琼作为工作室带头人,她带领团队成员做好水质检测分析的同时,针对生产中的难点、关键点开展技术攻关及创新活动,切实提高职工创新能力和专业素质。
“我觉得一线工人也能搞技术创新,也能更好地为老百姓服务,非常有成就感、幸福感和获得感。”这份“成就感”、“幸福感”让王琼更加喜欢思考、琢磨,带着大家一起解决问题。
2018年,王琼带领工作室完成次氯酸钠消毒技术攻关,一改百年来宗关水厂液氯消毒的工艺,在湖北省率先运用次氯酸钠生产厂家的降温方法,提升次氯酸钠在高温时的效能。2021年,王琼和工作室的同事们仔细研究后,发现次氯酸钠降温增效新方法,极大降低了高温时消毒药剂的投放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工作室也先后被授予“湖北省技能大师工作室”、“武汉市技能大师王琼工作室”、“武汉市女职工创新工作室”、“武汉市三八红旗集体”等称号。
王琼始终践行工匠精神,多年来,她先后获得武汉市技术能手、武汉市技能大师、武汉市劳动模范、湖北省首席技师、湖北省荆楚工匠等荣誉。
2023年,王琼当选湖北省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激动、兴奋之余,王琼深知,这是来自人民的信任与重托,更是一份神圣的使命与责任。她暗自下定决心,要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利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充分发挥水行业优势资源,在长江大保护、筑牢水安全防线、服务民生保障等方面积极履职建言,为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和增进民生福祉献计出力。
2024年3月,王琼代表(左三)和湖北代表团的代表们在北京参加全国人代会期间一起讨论会议相关议程。(代表供图)
02
积极履职建言
人大代表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自当选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后,王琼心中的责任感更加强烈,为人民服务的思路也更宽、更广了。
她将工作中那股子精益求精、不断进取的劲头带到代表履职中,在立足岗位,深耕专业的同时,王琼时刻牢记人大代表的使命担当,深入到群众中走访调研,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社情民意,积极建言献策,认真履行职责。
“我是一名水安全保护者,对比近年来原水水质的监测数据发现,长江武汉段的水质多个指标都在持续提升中,长江水域生态环境正持续向好。”生在长江边的王琼,密切关注长江水生态变化。王琼表示,近年来,水质变化了,“微笑天使”长江江豚回归武汉江段,频繁露脸,成群结队捕食嬉戏,这是大自然对长江水生态环境持续变好的生动回答。
“我们和长江江豚同饮一江水,保护长江江豚就是保护母亲河、保护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这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通过实地调研了解情况,王琼聚焦长江江豚保护建言,在2023年全国人代会上提出“关于在湖北武汉大力建设‘数字江豚’平台的建议”,希望用数字技术赋能江豚等长江珍稀动物的保护,用数字手段传播生态保护理念,让江豚成为长江大保护的国家名片。
长江江豚保护是长江大保护的重要内容,“数字江豚”平台建设是深入推进长江大保护的创新实践。王琼提出的这一建议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建议也得到农业农村部等部门的高度重视、迅速回应和跟进办理。
王琼表示,“数字江豚”项目是全面践行长江大保护战略的重要载体,将助力全面提升“十年禁渔”质效。武汉具有依托“数字江豚”项目更好实施江豚保护的工作优势,既有极具影响力的科研机构,也有长期实践中摸索出的成功经验。“数字江豚”项目将对武汉城市形象进行活化表述和传播,在助力武汉数字经济发展方面也将起到积极作用。
2023年7月,农业农村部长江办相关负责人到武汉与王琼进行面对面交流,征求她对具体解决措施的意见。目前,武汉“数字江豚”建设项目正在积极推进中。武汉将在各方合力推动下依托最新的数字技术,打造长江江豚保护线上线下平台,建设“数字江豚”研发交流中心,为濒危物种保护探索数字化路径。
“每一份来自人民的建言,都被倾听、被重视,也让我深切感受到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围绕长江江豚保护行使‘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我还要继续竭尽全力,积极履职。”说起履职第一年提交的建议,王琼深感振奋。
2023年9月21日,湖北省第一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召开“两代表一委员”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座谈会,倾听武汉市党代表、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对武汉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王琼受邀参加并在座谈会上发言,分享自己的观察与思考。
王琼在座谈会上建议,应加大对江豚保护的软硬件投入,让更多的人关爱江豚、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同时,要建立、完善省内的水安全机制,上下游水利、生态环境部门要数据共享、应急联动,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经我们检测,长江武汉天兴洲段水域水质状况良好,这里的水生态环境适合长江江豚栖息!”2024年1月17日,王琼带领武汉市水务集团下属水质检测公司水质化验员,乘船来到长江武汉天兴洲段,采样检测水质,为长江江豚生活环境做“体检”。
检测完成后,王琼向武汉市农业农村局送上水质检测公司作为国家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武汉监测站提供的《原水检测报告》。报告显示,经过对长江武汉段江豚经常出现水域的总磷、氨氮等34项目检测,水质基本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I类水体要求。
武汉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江豚等水生物的保护需要建立从空间到水下,从大环境到水质细节多方位保护体系,从而确保长江水质的持续向好。”
“江豚生活的水质环境好不好?我们有能力、有责任回答好这个命题。我们将依托水质检测等优势资源,参与到江豚保护和长江水生态监测数字化建设中。”王琼表示,长江水生态监测是“数字江豚”项目中的重要环节,她将和同事们一起,用实际行动助力长江大保护,为守护江豚和城市供水安全贡献力量,推动水生态保护、水环境治理取得更好成效。
03
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候鸟在天空欢歌、江豚不时跃出水面微笑、麋鹿在洲滩芦苇丛中飞奔……这样和谐的生态图景,如今在长江沿线时常可见。一江碧水,不仅牵系着百姓烟火,同样关乎着鱼类、鸟类等动植物的繁衍生息。
2024年,王琼继续为长江江豚和长江大保护发声,向全国人代会提交“将迁地保护江豚适时放归长江,促进野外种群快速恢复”等5件建议,希望通过支持实施“迁地保护长江江豚野化放归国家工程”等,推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快游过来,给你们带‘点心’了!”2023年,她多次走访江豚迁地保护区进行调研。2023年6月11日,在位于石首市的湖北长江天鹅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架设于长江故道中的人工网箱旁浪花飞溅、一片欢腾。王琼来到这里,在专业人员指导下,拿起小鱼,投喂养于此的3头长江江豚,并向这里的工作人员了解长江江豚保护现状。
从石首回到武汉的当晚,她陷入思考:“如果长江江豚只在保护区内生活,靠人工投喂,生存能力将慢慢退化。经前期治理,目前长江生态环境再次适合江豚生存,对这些曾经迁出、集中保护的长江江豚,能否放归长江,让其回家?”
此后,王琼还来到位于洪湖的湖北新螺段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地考察,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精心准备建议。这次调研,让王琼谋划的建议方向更明确了。“是时候让迁地保护的长江江豚回家了。”
王琼在调研中发现,随着长江江豚迁地保护群体的快速发展和长江水域生态环境的恢复,江豚繁殖速度也在变快。以天鹅洲迁地保护区为例,目前保护区内有近100头江豚,且每年还有15头左右幼豚出生,但保护区的环境容纳量约八九十头,“江豚的繁殖速度较为稳定,按照这种形势发展下去,天鹅洲的江豚需要慢慢迁出。”
王琼介绍,保护区内的江豚生活在一个理想化的环境中,既没有外部伤害,也有工作人员定点投喂食物。在将保护区的江豚放归长江前,需要进行野化训练,增强其捕食和躲避航行船舶的能力。
王琼认为,实施迁地保护江豚的野化放归工程,既利于迁地保护种群的结构调整和发展,也利于加快自然种群的恢复。她提到,2021年已有两头江豚从天鹅洲长江故道迁至老湾故道进行野化训练,并于2023年4月放归长江,监测显示,这两头江豚已成功融入野外江豚群体。
“不论是从长江水域生态环境的持续恢复、迁地保护江豚群体的快速发展、保护江豚的技术体系,还是从野化放归的训练经验来看,现在进行迁地保护江豚的野化放归正当时。”王琼说。
在“将迁地保护江豚适时放归长江,促进野外种群快速恢复”这件建议中,王琼具体从组织编制《迁地保护长江江豚野化放归工程方案》、加大对迁地保护长江江豚野化放归和监测技术研究、实施迁地保护长江江豚野化放归等三个方面,推动国家给予相关政策支持。
此外,在2024年全国人代会上,王琼还提交了支持武汉设立长江生态法院、构筑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法治屏障工作的建设、支持湖北省农村生活污水及黑臭水体治理工作的建设等与生态文明建设有关的建议。
2023年,王琼代表参加保护长江江豚的公益活动,向公众讲述“数字江豚”的故事。(代表供图)
除了提交建议,王琼还积极参与到守护江豚的相关活动中。“地球是个家,怎能有我没有它(江豚)!”王琼说,2023年,她一共参与了37次保护长江江豚的公益活动,向公众讲述“数字江豚”的故事;她参加“共护长江萌主”幼小联盟活动,鼓励孩子们一起行动,守护生命长江,呵护自然生态;她登上“江滩大讲堂”,呼吁通过数字技术传播江豚文化,让江豚成为长江大保护的国家名片;她还带领媒体记者走进百年宗关水厂,讲述“净两江之水、润三镇人家”背后的故事,传播与江豚同饮一江水的理念。
在受邀参加各类座谈交流活动时,王琼也多次提出水生态、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数字江豚”项目的密切联系及重要意义,持续推动社会各界对保护长江江豚的关注。
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第一期代表学习班,增强依法履职责任感,更加坚定要把人民信任扛牢担稳替人民发好声的信心;列席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现场见证会议表决通过《关于设立全国生态日的决定》的神圣时刻,感受国家以法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使命担当……履职两年来,王琼步履不停,收获满满。
展望2025年全国人代会,王琼坚定地告诉记者:“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我是人民中的一员,通过调研提出建议,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中让更多人投身到长江江豚的保护中来,共同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绿色生态的追求。这件事很有意义,值得为之不懈努力。我将继续当好长江水质安全的‘眼睛’,守护江豚重返母亲河之路。”
来源:“全国人大”微信公众号
作者:王萍 孙蕾
欢迎关注“武汉人大”
投稿|联络|合作|
邮箱:whrdxcc@126.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好看,你就点一下